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儿童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不同年龄组中的PLT变化和分布差异,并分析其病因。方法:对本院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录的170名儿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病率、发病原因及年龄分布。结果:170名患者中最常见的原因为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有川崎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药物等。结论:ST是儿童较常见的并发症,尤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引起该病的原因众多,最多见于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血小板增多症进行病因学分析。方法:对医院内663名1至16岁患有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计数500 109/L)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病因分析。结果:病因依次为感染(30.6%)、溶血性贫血(19.3%)、组织损伤(15.2%)、反弹性血小板增多症(14.8%)、慢性炎症(4.1%)、肾脏疾病(4.1%)及恶性肿瘤(2%),3.3%的患者有多重病因。结论:在所有感染的患者中,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与高血小板的相关性更大(P0.0001)。继发于感染后的血小板增多更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而慢性炎症、恶性肿瘤和肾脏疾病更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在儿童中没有观察到与血小板增多相关的并发症,也不需要特殊的治疗。血小板增多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在儿童患者中常见,通常是由感染,组织损伤,失血,贫血引起的急性期现象。  相似文献   

3.
达娃 《西藏科技》2012,(7):50+57
目的探讨分析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t? AltitudePolycythemia,HAPC)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便于指导高海拔地区医务工作者临床工作。方法纳入在我科门诊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50例,其中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占18例,将患者分成血小板减少组和血小板正常组,观察所有患者的年龄、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临床有无出血倾向等情况,对比两组间的数据。结果血小板减少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升高(P〈0.0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之间在凝血功能、年龄及有无出血倾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易致外周血液中血小板破坏增多,可能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相关,但临床出血倾向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住院血小板减少的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为综合防治HAPC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并明确诊断为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103例,根据血小板数量分为血小板正常和血小板减少组,比较两组间的年龄、性别、血糖、血脂、AST、ALT、有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情况,观察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大型血小板比率及血小板压积的变化特点。结果在103例住院患者中33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占32.04%,血小板减少组血小板分布宽度较正常组增高(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较正常组增大(P=0.01),大型血小板比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平均血小板压积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在住院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出现血小板减少患者约占1/3,并且表现为血小板分布宽度增高、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大型血小板比率增加、平均血小板压积下降的特点改变。  相似文献   

5.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高原地区危害较大的常见高原病。为了深入的探讨其流行病学特点。本文以翔实的资料从HAPC在高原居住人群的自然患病率,HAPC的住院患病率的影响HAPC发病的有关因素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对HAPC的流行病学进行 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我区近年来该病的流行趋势着重较为全面的论述了影响HAPC发病的十三种诱发因素及其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 HAPC)是否会增加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的风险。方法分析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2016年间随机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随机选择了102例高血压病3级未出血患者资料,选取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 PLT)为分析对象,利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两组间统计学差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确定OR值,采用Pearson分析相关性。结果 (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HGB分别为(180.18±38.96)g/L和(149.06±33.82)g/L,标准误为4.59和3.3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LT分别为(180.25±64.00)×1012/L和(215.47±79.43)×1012/L,标准误为7.54和7.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HGB与PLT相关系数r=-0.385,P=0.00,观察组r=-0.461,P=0.00,较对照组(r=-0.251,P=0.01)相关性明显;(4)两组间HGB OR值为1.122,表明HGB升高是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组间PLT OR值为0.907表明PLT升高是脑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5)同时此研究观察组HGB(180.18±38.96)g/L及对照组HGB(149.06±33.82)g/L分别与标准血红蛋白(HGB)正常值(130±20)g/L作了比较,标准误分别为4.5和3.3两组的HGB都明显高于正常值,且两组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都普遍存在红细胞增多情况。(6)此研究观察组PLT(180.25±64.00)×1012/L与对照组PLT(215.47±79.43)×1012/L也分别与标准PLT正常值(200±100)1012/L做了比较,标准误分别为7.5和7.8,观察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PLT增高是脑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高原地区因缺氧、低压等高原环境因素导致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加而引起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从研究中初步得出结论在高原地区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能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的风险因素之一;而PLT是脑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HGB与PLT呈负相关关系;HAPC观察组PLT较对照组低,较低水平的PLT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出血的风险,同时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能影响凝血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牙龈出血的情况,作者对移居4500m以上高原的233名青壮年男性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97名受试者患有HAPC,并从中随机选出50人作为调查组对象,并从未患HAPC的136人中随机选出50人对照组。以龈沟出血指数来检查判定两组受试者的牙龈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9.
10.
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高原上常见的慢性高原病之一。据我病房统计1986~2003年18年间住院病例3474例中,慢性高原病就有637例占18.34%,而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又占慢性高原病的28.57%[1]。由于西藏工作性质的特殊,许多患病人员因为工作、生活、学习等原因而不能及时返回内地,还需继续呆在高原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做好健康教育,让患病者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慢性高原病,做好预防和自我保健、防护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根据近40年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文献资料,分析其中医证候类型、证素特点及中药治疗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1979~2019年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Q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Pubmed等有关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药研究文献,对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3.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肝素抗凝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典型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出血极其少见。诊断需要实验室检查发现存在HIT抗体,确诊则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4T’s评分表综合判断。一旦发生HIT,要立即停用肝素,使用其他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对于已经有血栓形成和栓塞的病人,可采取溶栓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采用压力为2.14~2.34ATA,加压20分钟,稳压70分钟,减压30分钟的高压氧治疗方法,观察治疗前与各疗程治疗后高压氧治疗对RBC、HBG、HCT的疗效。结果经高压氧治疗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后前1疗程无明显效果,第2疗程有一定疗效,第3疗程效果明显。结论高压氧对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马晓蓉 《西藏科技》2011,(11):54-55
目的探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护理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法,对87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住院患儿的临床护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通过合理护理,治愈65例,占75%,好转19例,占22%,自动出院3例,占3﹪平均住院天数为9.25天。结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经过积极合理治疗和科学护理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16.
赵蓉  赵敏 《西藏科技》2012,(3):49-50
目的了解拉萨地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探讨新生儿患儿红细胞增多症肾功变化的价值,对资料完整的50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进行分析,并于2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结果肾功能特点:50例所测得B2-MG、CR、BUN治疗前与治疗后结果比较P值均<0.01、治疗前与对照组结果比较B2-MG、CRP值<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结果比较CR、BUNP值>0.05、B2-MGP值<0.05。治疗前肾功改变更为明显,病情越重其值越高,肾功能变化特征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肾功能变化特征对于指导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仓决 《西藏科技》2013,(12):54-55
了解拉萨地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及护理特点。对资料完整的45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进行分折,并与2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认为首选生理盐水、部分换血疗法是抢救本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应加强无菌技术操作及护理。本组病因以窒息缺氧为主.医护人员应严格按新法复苏方案进行复苏。加强围产期保健;可以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同时,建议在今后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检测血液中可首选外周血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8.
李毅 《西藏科技》2009,(7):51-52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简称传单)的疗效对比。方法:70例传单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5例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治疗组35例给予更昔洛韦10mg/kg/d,均静脉滴注,疗程均为7~1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68.57%,(P〈0.01);治疗组热程、咽峡炎改善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肝脾回缩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变异淋巴细胞恢复至〈10%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或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单较传统的利巴韦林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溶稀释治疗患者的护理需求,为今后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我科163例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住院患者等溶稀释治疗前后的护理观察。结果 使患者了解什么是等溶稀释治疗,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 在等溶稀释治疗前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必要的心理护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梅朵 《西藏科技》2015,(1):40-41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与正常人凝血指标的差异。方法选取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和正常人各100例,对比分析其凝血因子检测结果。结果两组APTT以及PT的测定结果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结论观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在凝血、血小板的数量与质量的方面的检测结果及其变化有助于高原红细胞病诊断和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