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巧克力传奇     
承祺 《知识窗》2001,(7):12
16世纪,阿斯克特人生活在中美洲,属于墨西哥境内的土著印第安人.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到处都生长着可可树.那时,可可豆是美洲的流通货币,一个南瓜值4颗可可豆,10颗可可豆能买1只兔子.……  相似文献   

2.
正可可树的果实在传入欧洲之前,已被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奥尔梅克印第安人食用了很长时间。奥尔梅克印第安人首次使用了"可可"这个词。玛雅印第安人进一步将可可树进行农业种植,并生产出第一种可可饮料。印第安人相信,他们的羽蛇神把可可豆赐予人类。他们信奉可可豆,把它用于宗教仪式和作为神的礼物,  相似文献   

3.
正许多年轻人都喜欢吃巧克力,可你知道吗,巧克力本来是热带雨林的噩梦,这是怎么回事呢?可可的诱惑原来巧克力的经历都是从一颗叫做可可豆的橄榄状种子开始的,可可豆长在热带植物可可树上,经过一步一步加工,才得到令人喜爱的巧克力。16世纪前,可可豆还十分稀少,只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那时的它还不是食物,它有着一项特别的功能——充当货币,后来,人们将种子捣碎,混在玉米和香料里,制作成一种叫做巧克力特  相似文献   

4.
早在16世纪初,可可豆就被哥伦布从南美洲带到了欧洲,可直到16世纪30年代,可可才在欧洲受到广泛欢迎,并用于生产巧克力。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欧洲人重新认识了可可呢?  相似文献   

5.
早在16世纪初,可可豆就被哥伦布从南美洲带到了欧洲,可直到16世纪30年代,可可才在欧洲受到广泛欢迎,并用于生产巧克力.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欧洲人重新认识了可可呢?  相似文献   

6.
连续饮用富含可可豆成分的复合饮料3个月后,在进行一项记忆测试的过程中,50至69岁年龄段的受试者的表现和一些比他们年轻二三十岁的人的记忆力表现相似.但问题是,如果你希望通过食用巧克力来提高记忆力,就需要吃掉数量大得惊人的巧克力.  相似文献   

7.
<正>欧洲的一些小国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瑞士即是其中之一。瑞士的国土只有4万平方公里,每年可耕种和放牧的时间仅有4个月,但却拥有世界上品质一流的奶制品,肉类也可以自足;瑞士不产可可豆,却拥有世界闻名的巧克力和咖啡;瑞士平均每千余人拥有一家银行,人均吸收国内外存款世界排名第一;瑞士的手表"含金量"世界第一,机床若是论斤出售,单位价格约为日本和美国的3倍……当前,欧洲经济整体复苏  相似文献   

8.
加纳首都向东20公里,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小镇,每年吸引着全球各地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旅游、参观.然而,让人意料不到的是,这座闻名遐迩的名叫代希的小镇,却是因为棺材而闻名世界,游客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最想参观的东西竟然是棺材.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世人眼里,棺材就是恐惧的代名词,人人畏而远之.但在代希小镇,令人毛骨悚然的棺材却被手工木匠们制作成老鹰、可可豆、螃蟹、圣经等各种形状,在满足其基本功能的同时,更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9.
针对树木生长建模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采用分形的方法对树木的生长过程进行建模。根据树木枝干和叶片的自然生长特点,模拟叶片的生长过程,采用分形的算法生成树木的主要枝干,并采用Logistic模型模拟树木的生长过程。通过改变树叶的大小、树的深度、弯曲度以及树的大小等参数实现交互式动态生长模型,能够较为逼真地展现树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绿化、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绿量和品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技术促进园林植物健康生长是十分关键的。本文针对当前园林植物生长的现状提出影响园林植物生长的三大主要因素,并进一步讲述了如何科学应用资源和技术手段来促进园林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1.
王攀  高文宽  刘磊 《科技风》2013,(6):82-83
本文通过分析晶体的生长界面,得出生长界面的形状对单晶的内在质量参数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等径生长时生长界面是逐渐由凸变平,进而控制成微凹状。保持这种生长界面不仅有利于单晶生长,还可以避免生长界面处受熔体流的冲刷而引起的回熔,有利于降低单晶中微缺陷密度。通过优化热场和工艺参数可以提高晶体品质,降低杂质含量。  相似文献   

12.
肖海蓉 《科技通报》2015,(4):148-150
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农业设施不断改善,农作物的习性也必须随之改善以满足需求。现阶段的茶树生长环境封闭又极其繁琐,只能在各自茶树标注观察。在茶叶生产中,春茶不采,夏茶不发;茶树不修剪,植株生长不健壮。这种繁琐不规则情况就是茶树生长冗余现象与超补偿效应的具体表现。为此,提出基于分形技术的茶树生长建模算法研究,将繁琐的、不规则的、相似的茶树生长统计,建立分形技术模块,通过茶树生长检测,结合数据模块,提出的分形技术模型能够准确地对茶树生长的自相似性进行建模并压缩进行茶树生长建模算法研究的过程。仿真实验表明,基于分形技术的茶树生长建模算法研究,实现了茶树生长的分形技术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茶树生长环境,提高了茶树生长质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低的空间复杂度,为茶树生长有更好的环境和质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为预测气候变化下的森林植被生长季特征变化,本文基于华北晋冀山地区和黄土高原区两个区域44个气象站1961-2013年日气温数据,分析了华北湿润半湿润地区两个区域树木生长季特征的变化趋势。定义生长季开始时间为当连续5天日平均温度≥5℃,选第5天作为生长季开始时间;生长季结束时间为当秋季连续5天日平均温度<5℃,选第5天作为生长季结束时间。结果表明:①1961-2013年晋冀山地区和黄土高原区以及两个区域整体树木生长季开始时间呈现显著提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1.7d/10a、-2.1d/10a和-1.9d/10a;树木生长季结束时间均呈现显著延后趋势(p<0.05),变化速率分别为0.9d/10a、1.1d/10a和1.0d/10a;研究区树木生长季长度表现出明显的延长趋势,晋冀山地区和黄土高原区以及两个区域整体的树木生长季长度时间变化速率分别为2.6d/10a、3.2d/10a和2.9d/10a,树木生长季长度分别延长13.3d、16.4d和14.8d;②1961-2013年,海拔对树木生长季指标的影响,除了对晋冀山地区的树木生长季开始影响不大以外,对于两个研究区的其他树木生长季指标均有显著影响;研究区树木生长季指标(生长季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生长季长度)与春季和秋季气温都显著相关;③1961-2013年,树木生长季开始时间变化趋势在整个研究区空间上大部分呈提前趋势,树木生长季结束时间大部分呈延后趋势和树木生长季长度的变化趋势在空间上则大部分呈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树木生长过程和形态结构进行描述与抽象,用动态生长的生长树进行模拟,提出一种新的仿生算法:生长树算法。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趋光性促使枝叶寻求占据相对更有利的空间位置,朝向能获取更多光照的位置生长,此过程体现寻优原则。借用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的种群、个体评估等概念,借鉴信息素浓度机制,提出"光素浓度"衡量光照对生长树的叶枝节点的作用,叶枝节点个体不断探寻周围环境的光素浓度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同时个体之间存在生长竞争关系,算法不断对个体进行评价、选择、生长,逐步个体的编码从而求得问题目标解。将算法应用于几个典型函数寻优,实验结果经与标准遗传算法进行对比,生长树算法具有迭代层数少、寻优速度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内江科技》2016,(3):52-53
目前关于计算机模拟薄膜的生长的报道主要是以单金属薄膜的生长和多元化合物为主,而氧化物薄膜模拟报道很少。本文基于传统公认薄膜生长过程,介绍了氧化物薄膜的生长模式。同时,介绍了氧化物薄膜的影响因数和计算机模拟氧化物薄膜生长的三种主要方法及其应用特点,包括了速率方程理论、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蒙特卡罗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当前国内外计算机模拟氧化物薄膜生长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采用传统生长模式和脉冲生长模式开展了蓝宝石衬底上AlN薄膜外延生长研究。通过XRD、透射谱、Raman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生长模式对AlN薄膜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脉冲生长模式的样品与采用传统生长模式的样品相比,晶体质量显著地提高,AlNω(102)的FWHM从2093 arcsec减少到835 arcsec,有效的限制了深能级缺陷。由于采用脉冲生长模式样品中的位错密度较小,所以样品中的残余应力略有提高。研究结果表明脉冲生长模式能有效的提高蓝宝石衬底上AlN晶体质量。  相似文献   

17.
晶体生长机理研究的新近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近年来对二维成核、位错生长、法向生长和三维成核生长机理 研究的重要发展,并概述界面边界层调整结构和生长基元理论模型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树冠大小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树干形状。建立树木和林分的树冠变量的动态预估模型可以了解林木或林分的生长规律,利用节子剖析数据,结合落叶松高生长数据,建立了落叶松人工林的冠长动态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日照森博林业梅州分公司为例,通过对森林经营方案林分调查和林木生长情况分析的研究,探索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中关于林分调查和林木生长情况分析等方面的合理的调查和生长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同其他作物一样,在生长和发育的每个时期,对环境条件都有自己独特的要求。这些条件能否得到满足,决定着它的植株生长是否旺盛和协调,能否获得较高的产量。马铃薯的生长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水分、营养、光照和土壤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