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质主义是与模态逻辑中的跨世界识别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承认可能世界,运用可能世界理论的一个结果就是必须承认有跨越不同世界的个体。因此,如何识别、辨认在不同可能世界中存在的同一个体?如何承认跨界同一与跨界识别问题是模态逻辑的可能世界语义学必然派生出来的一个问题,而对这一问题做出正面回答的一个主要办法就是诉诸本质或本质属性,即认为跨越世界的个体是可以识别的,识别的依据就是看这些不同世界中的个体是否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如果具有,那它们就是同一个个体,反之则不是。这种观点肯定对象具有本质和本质属性,把事物或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分成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因此也被称为本质主义。  相似文献   

2.
本质主义是与模态逻辑中的跨世界识别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承认可能世界,运用可能世界理论的一个结果就是必须承认有跨越不同世界的个体.因此,如何识别、辨认在不同可能世界中存在的同一个体?如何承认跨界同一与跨界识别问题是模态逻辑的可能世界语义学必然派生出来的一个问题,而对这一问题做出正面回答的一个主要办法就是诉诸本质或本质属性,即认为跨越世界的个体是可以识别的,识别的依据就是看这些不同世界中的个体是否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如果具有,那它们就是同一个个体,反之则不是.这种观点肯定对象具有本质和本质属性,把事物或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分成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因此也被称为本质主义.  相似文献   

3.
同一性是哲学讨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同一性的不同认识中,共相的同一易于导致含混,而观念的同一陷于主观,因此同一指个体的同一。莱布尼茨将个体的同一与性质联系起来讨论,对弗雷格、罗素、蒯因、克里普克等人的同一性理论具有深刻影响。同一性既涉及所指,又涉及涵义,与指称理论密切相关,是关于个体自身同一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4.
徐晶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240-240
在青春期,个体需要面临身心、认知方面的变化,可能出现自我同一性危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这种同一感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与各种人、事、物的关系,以便能顺利地进入成年期。否则就会产生同一性的混乱。他们不能确定"我是谁",也对"去向何处"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就是因为他们无法确定这些问题,他们的自尊因此就会混淆、下降、不确定。这种自我认同危机使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产生自卑。青春期自我同一性水平在性别、年级等方面显示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阿瑟·米勒两部时空剧为例,借助Wmatrix3.0语料库分析工具,旨在说明Paul Werth的文本世界假说能有效阐释戏剧情境如何动态地影响人物性格。结论是:(1)指示词与指称词的变化表明时空切换,有助于识别文本内的"指示亚世界",由此构建相关的文本"现实世界"和"过去世界"的语料库,对比不同"世界"中的人物特征。(2)态度亚世界和认识亚世界涉及人物的欲望、梦想、猜测等,检索分析其关键语义域可探知人物在不同时空世界中的心态和价值取向。(3)分析非主角人物的"态度世界"和"认识世界"可揭示其与主角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性格的演变。(4)跨界分析反复出现的关键语义域有助认知人物性格中固化的弱点及其文本蕴含的喻义。  相似文献   

6.
D·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是关于可能世界的一种解释理论。在与温和实在论的竞争中,受到了众多学者的批判而处于不利地位。刘易斯认为可能世界是“具体的”和“现实的,这种可能世界并不是极端意义上的世界,相反,却是表达了可能世界的平权。对应体关系取代跨界同一只是一种选择问题,是为避免莱布尼茨同一物不可辨别性原理的失效而采取的一种选择。总体来说,模态实在论虽有各种问题,但它本身是流畅的且具有其自身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自我同一性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我同一性是艾里克森儿童发展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自我同一性问题是青春期个体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它反映了个体在青春期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与冲突。艾里克森关于自我同一性的论述对解决青春期个体的自我同一性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日本学者大叶升一从元朝、伊利汗国文献中网罗了10个"方向的顺时针90°移位"的例子。若是将这10个例子中涉及的方向标在今地图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话,即可发现,整个方位超前了90°。这就是"方向的顺时针90°移位"。东亚和西亚的文人为什么会犯"同一错误"呢?在他看来,他们所共同依据的札马剌丁从伊利汗国带到元朝的《回回图子》本身便存在这种错误。笔者认为,"方向的顺时针90°移位"根本不是什么"错误",而是由于确定四方方式的不同导致的差异。现行的四方仿佛是根据面南者的体位确定的,而10个例子及我提出的若干个例子则仿佛是根据面向东者的体位确定的。迄今尚不为学界所知的后一种确定四方的方式确定的四方,先是使用前右后左,我称之为A种类型;后是使用南西北东作为今天东南西北的名称,我称之为B种类型。大叶升一和我举出的例子,全是B种类型四方概念的反映。B种类型四方概念中的"南"、"北",对应今天四方概念中的东、西;"东"、"西",对应今天四方概念中的北、南。二者之间只存在形式上的差异,而不存在实质区别。  相似文献   

9.
情境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当事人"情境与"旁观者"情境的交叉与混淆给道德教育带来很多困惑,明确它们不同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教育情境和生活情境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有效开展道德教育的前提。虚拟情境中的"不在场"与"不真实"向道德教育发出了警示,虚拟情境下的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假设,它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只是一种可能;虚拟情境与生活情境的关联是有效道德教育的前提。旁观者情境是个体道德学习和道德意识对象化的主要情境,对个体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跨界学习     
正跨界学习的说法当下比较流行。跨界的前提是"界"的存在。"界"是质的规定性,是事物所在的领域。没有"界",事物间无法彼此区别,人们的思考没有逻辑起点,实践也没有对象和基础。跨界学习旨在打破学科界限,达到学科间的融合,这无疑是很美好的愿望。学校教育以知识学习为具体内容,学科知识是学校教育展开的依据,分科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知识学习的碎片化由来已久,学生在学校习得的是分科知识,但他们面对的生活世界是整体性的,因此,知识教育如何通达个体发展的整全性,就成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影响因素水平由小到大排列在表格第一列、不同对象的同一指标对应值记录于其余列,用EXCEL图表绘制功能.选取"系列产生在"‘列",绘制了同一因素与多个对象相同指标的关底曲线.  相似文献   

12.
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个体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个体生物学上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不断产生的冲突或矛盾所决定的。青少年期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感。如果不能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就可能发生自我同一性的混乱,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时间混乱。  相似文献   

13.
教育意向性是个体进入教育情境之中的态度,即个体以何种姿态进入教育情境及其所涉及的诸种事物。教育意向性的开启也就是个体之身体、生命的唤起,即唤起个体身心转向,进入与世界、与教育事物的意向性结构之中,唤起个体欢乐地看-世界、欢乐地看-教学事物。兴作为孔子所代表的中国古典教育的核心技艺,其要旨正在于以个体身心的唤起而唤起个体积极的教育意向性结构。兴的技艺意在唤起个体的教育意向性之时,给个体教育发生提供一个意义生发的境域,这对于应对当下学校教育乃至儿童发展中严重的厌学、内心虚无等问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裨补。  相似文献   

14.
倪倩 《幼儿教育》2014,(Z1):46-48
设计意图:"洞"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接触到的事物。绘本《我们身体里的"洞"》关注的是平常不被称之为"洞"而又最为我们熟悉的"洞",不过它涉及的点比较多,不仅呈现了身体里的"洞",还有各种"洞"的作用等,甚至涉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复杂的内容,可以对应幼儿园科学、艺术、健康等领域的教育内容。但这些内容不可能集中在一次活动中让幼儿学习,教师必须有所取舍。针对中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我以找找身体里的"洞",以及保护身体里的"洞"作为重点内容,开展本次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习环境研究主要有四种不同取向,即聚焦于"个体外部或内部"的心理学取向、聚焦于"实践共同体"的人类学取向、聚焦于"个体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取向和聚焦于"技术与工具"的科技哲学取向。这四种取向都揭示了学习环境的基本内涵,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文化"意识,缺乏人与文化同一的思维,没有深入到教育情境中人的学习与环境的同一性层面,没能揭示和把握住环境与人的学习之间的内在关系。学习环境研究应确立"整合"的理念,开辟新的研究取向——文化哲学取向。  相似文献   

16.
自我同一性理论是艾里克森心理学重要组成部分,其主张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健康人格的重要基础。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对社会及团体价值的认同,是个体在人生不同阶段发展起来的,关键期是人的青春期。中职生处在同一性的危机期,通过研究中职生同一性危机的状况、成因,有助于为构建中职生健康人格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自我监控是个体调节行为适应环境、表达自我的重要机制。在非结构化情境中,个体通过自我监控机制来表达自我同一性。对426名大学生施测自我监控量表和自我同一性量表(AIQ-IV),来探讨自我同一性对自我监控的影响。(1)自我同一性个人身份倾向通过自我导向表达;社会身份倾向通过他人导向表达;高自我监控既表达个人身份,又表达关系身份。(2)依据自我同一性四个维度,把被试分为高分组与低分组,结果发现个人身份倾向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自我导向子量表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高自我监控子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关系身份倾向高分组与低分组在高自我监控子量表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社会身份倾向子量表高分组与低分组在他人导向子量表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高自我监控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非结构性情境中,自我监控是自我同一性的表达形式。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社会情境中自我同一性的自我呈现策略,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人总是与他人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他人的存在是个体生存的本体论前提",这是一个获得广泛认同的基本命题.但是认同与证明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而对此命题严格的逻辑证明还始终没有给出.原因就在于这个证明要比人们所设想的过程复杂和困难得多,它要求我们超越经验的描述,探讨生存实践的始基性结构.本文从生存实践的始基性出发来论证"人总已经与他人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他人的存在是个体生存的本体论前提"这一基本命题.通过对这一命题的论述,可以得出个体生存的实践方式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9.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就"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的"命题思路和框架"有如下两点论述:一是"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这个情境可能是现实情境,可能是虚拟情境,也可能是背景情境等;二是"设计典型任务",也即命题已经给考生规定了写作的指向,可能是认知任务,可能是交际任务,也可能是思维任务等。与此同时,"新课  相似文献   

20.
"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学习要有情境,有个体体验。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广泛推广"小组合作学习",而忽视了"独立思考"。如果学生不会独立思考,就不可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小组合作,失去独立思考。要让"独立"与"合作"比翼双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