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近代以来,由于实证主义膨胀,理性精神囿于实证科学,自然科学的符号化盛行,把探问人生意义和价值排除在科学的认识之外。胡塞尔认为这一切都加大了事实科学和价值意义学说间的鸿沟,最终导致了欧洲科学危机和人性危机;要挽救这种危机,解决办法就是回归生活世界,回到真正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3.
胡塞尔绝对主义真理现在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寻求绝对真理既是他研究的出发点,又是其最后归宿。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胡塞尔的绝对主义真理观进行了一番剖析,指出了它的症结所在和矛盾之处,揭露了它的唯心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4.
一般和个别是一对贯穿于西方哲学史始终的哲学范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胡塞尔的第二逻辑研究定名为"种类的观念统一与现代抽象理论",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如何分析观念对象和观念直观.他通过对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传统的抽象理论的否定性批判,展开他对观念对象的现象学描述,并第一次详细论述了观念直观(观念化的抽象)的方法,提出"一般对象或观念对象就是种类的观念统一".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季陶主义出现后 ,陈独秀作为党的总书记 ,十分重视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他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批判和揭露了戴季陶主义反对阶级斗争 ,反对国共合作的反动实质。  相似文献   

6.
胡塞尔现象学的实证科学批判进路主要是为了完成现象学如何为具体科学进行奠基的任务。同时,胡塞尔也在这条进路中对自然主义、客体主义、经验主义、实证主义进行了批判。纯粹逻辑学为科学奠基的《逻辑研究》时期、区域本体论为科学奠基的《观念》时期以及生活世界为科学奠基的《危机》时期这三个阶段展示了胡塞尔现象学的实证科学批判进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胡塞尔现象学的视角出发,从三个方面,即"哲学的问题域","真理的获取"和"理念是否能成为对象"考察了康德批判哲学中的现象学因素及其二元论的局限性,指出了胡塞尔现象学对它的超越,就此肯定了"现象学是一切近代哲学的隐秘憧憬"论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在同林彪、“四人帮”的斗争过程中,人们触目惊心地看到:封建主义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中国是一个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传统的大国,在近代,又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从一产生就很软弱,它不可能完成中国的民主革命,因而这个任务历史地要由无产阶级来完成。但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不久,很快就投入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激烈的、长期的武装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忙于各项  相似文献   

9.
针对自由主义在现实政治领域、伦理领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社群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它针对自由主义的自我观、国家观、权利观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要重视社群的价值,提倡由自由主义权力政治向社群主义的公益政治转变,强调公共利益和善的优先性,从而在政治学、伦理学、道德哲学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只有正确认识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才能更好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巳矣!”引自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第二十九章,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上引文字,原出自清人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其大意是说,普天之下没有一块能使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是皇帝造成的.在他没有得到天下的时候,就残害天下的百姓,使他们妻离子散,以此来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鲁迅是在黑暗的旧中国求索前行的。他对近代、现代中国社会所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做过深刻的剖析,从而察出了中国社会的底细,贬斥了中国的痼疾,预言了未来中国的命运。最为杰出的,是他对中国几千年异常复杂的历史现象,经过艰苦的考察和痛苦的沉思之后,以文学的语言化为犀利的武器,以深邃的思想化为匕首之一挥,以坚毅的革命精神化为投抢之一掷,给中国历史上的封建专制主义以致命的一击。正是这一挥、一掷、一击,给我们后来者以极大的启迪,发人深思,促人猛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本质是政治权力全面支配社会。封建统治者实施专制统治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垄断全国的资源和利益。为了创建民主共和政体,孙中山对封建专制主义造成的各种恶果进行了全面的清算和彻底的批判,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但由于他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根源剖析不够,因而其理论也有某种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批判教育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卷首语时下,教育界正在流行一种批判主义。传统的教育内容可以批判,革新的教育内容也可以批判;传统的教育手段可以批判,先进的教育手段也可以批判;传统的教育方法可以批判,创新的教育方法也可以批判。既批判落后的教育,也批判先进的教育;既批判传统的教育,也批判改革的教育;既批判滞后的教育,也批判发展的教育。似乎,只要是教育,都需要批判;只要是教育,都可以批判。所以,我称之为“批判教育主义”。网上,我进行了搜索(google):“误区”类搜索结果有64万项,“质疑”类搜索结果有180万项,而“批判”类搜索结果则达到227万项。我感叹我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该文批判了流行已久的文化傲慢主义,主张在人与人和不同文化间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文化谦卑主义新观念。  相似文献   

15.
“狂飚突进”的“五四”前后,弗洛伊德主义顺随西方现代主义各种思潮被人们匆匆地介绍到中国思想界和艺术界.郭沫若在当时并没有撰写专文评述过弗洛伊德主义,但在创作实践和批评活动中,尤其是在自传色彩颇为浓郁的小说里,明显地表现出与弗洛依德主义的某种联系,而且有汲取也有反驳.以往的研究者比较集中地探讨了弗洛依德主义对郭  相似文献   

16.
作为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总汇的个人主义,它渗透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广泛地影响着人们日常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理论自身的内在矛盾及对社会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弊端亦招致众多批评乃至批判,社群主义是对个人主义价值观念批判最为严厉和最为深入的一个理论流派。社群主义认为,个人主义使得自我与社会产生了疏离感,导致社群生活的衰落和诸多社会病症,并基于此对个人主义自我观、消极自由思想、原子主义等观念进行了深入批判。社群主义的批判虽然并没有动摇个人主义的基本立场,但迫使个人主义进行积极回应,并不断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自我修正。  相似文献   

17.
德治主义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深深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古代政治的演进历程,其积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同时传统德治主义强烈的阶级色彩,限制甚至阻碍了法治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弊端。根据制度设计建立在人性认识基础上的理论,中国要实行依法治国,不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制度,更应在经过对传统德治主义的批判之后,充分吸收、继承中国化传统中合理的“德治”思想,作为“依法治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非利士主义"在维多利亚文化研究中具有丰富的语义,阿诺德将英国中产阶级命名为"非利士人",凸显了这个基督教国家主流社会庸俗市侩、追逐实利和远离理性的特征。乔治·爱略特的小说《丹尼尔·德龙达》中并置着两个世界:一是非利士主义占据的基督教社群,一是文化视野更为光明博大的犹太社群。爱略特对非利士文化进行了自内而外的审视和反思。本应与犹太教希伯来宗教传统一脉相承的基督教英国,却被信仰缺失的现代非利士人占据,而边缘犹太人中却出现护佑希伯来传统的"光明之子",为倾颓的基督教文明提供了光明的指引。  相似文献   

19.
桑德尔以社群主义的思想对罗尔斯的正义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他以道德和情感认识的方式对罗尔斯的正义论进行了解构,并从另一视角对罗尔斯的道德、主体、契约和共同体的基本形态进行了解读。桑德尔认为,罗尔斯的正义论脱离了人类社会共同的善和共同体观念,这种表达也把特定的历史和道德主体分裂了,所以罗尔斯的正义论缺乏对自由的尊崇和对共同体观念的正确表达。因此,研究桑德尔的社群主义思想不仅对重建社群主义思想观念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利于建立一个意志自由、情感和性格丰富的社会共同体观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