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前期维特根斯坦认为数学命题是似是而非的命题,数学证明本质上是运用逻辑的方法看出其正确性;而中后期维特根斯坦则进一步发展了其前期的思想,认为数学证明根本上是一种图式或模型,它可使我们确信某些东西。数学证明与科学实验之间存在着根本区别。数学证明是实验的图像,但是数学证明本身却不是实验,数学证明具有规范性的要求,数学命题通过证明可有效地产生新的规则。最后联系学界相关观点对数学证明的同一性难题进行分析,指出数学证明的作用在于确定数学命题的意义,创造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维特根斯坦和庄子都认为语言表达在哲学研究上有一定的界限。两者的语言哲学观可以通过3个方面的论述来进行比较:语言表达的困境、非语言的表现手段以及语言的生活化。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建立在逻辑分析基础上的西方哲学和崇尚顿悟的东方哲学,虽然在研究方法上确有不同,但在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这一古老命题上却遥相呼应,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是东方人文精神的一次回归。  相似文献   

3.
维特根斯坦先后提出两种迥然有别的哲学思想,对西方哲学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被称为“哲学家的哲学家”“哲学史上的转折点”。文章着重阐释其后期以语言游戏观为基础的语言哲学思想,并深入探讨这一全新哲学观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维特根斯坦前期和后期都对语言游戏有所描述。他从关于数学基础的相关章节出发,探讨“数学作为一种游戏”的规则,逐步梳理了数学游戏与遵守规则的关系,以及数学计算、数学证明与理解规则及解释规则之间潜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后期维特根斯坦认为,真正的哲学研究是回归到现实日常世界的哲学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治疗哲学自身疾病并进而摆脱哲学危机。他认为,日常语言完全适用,没有必要构建一套人工理想语言哲学问题产生与日常语言的误用,这些理论曾深刻地影响了以后分析哲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如何看待维特根斯坦的证实思想在其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这是近些年来研究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一个必要论题。要想有效地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学者看待证实思想的多重角度——包括与前期哲学的关系、所处的中期哲学的特点以及证实思想作为一种意义理论的角度——对国外研究资料作出相应的概括与综述,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沿着这条途径,可以发现证实思想有不同于前后期哲学的思想特点:其一,证实思想通过语言与实在的关系形成了对前期哲学的批判;其二,证实思想随着中期哲学的变化而不断动摇,展现出中期哲学的思想形态之间的纵横交错;其三,证实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联系了证实方法与语句意义,区分于维也纳小组对语句意义确定方式的理解。这项研究表明,学者们对证实思想解释角度的差别,恰恰折射出他们对维特根斯坦中期哲学的不同理解;证实思想虽然因内容上的动摇和对中期哲学阶段的依附,在踏上后期哲学的道路上终被放弃。尽管如此,对于维特根斯坦中期哲学甚至整体哲学的理解,这段历程又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7.
8.
哲学观刍论     
哲学观是哲学研究和发展中不容回避的理论问题。对哲学观的含义、基本内容以及哲学观在哲学理论中的地位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数学家的工作是发现数学真理,但中后期维特根斯坦却认为:不论是数学实体还是数学真理都是数学家的发明而非发现。他还呼吁数学家应当限制这种数学发明活动,以免发明出不可判定的拟数学命题。这些观点颇受学界争议,但也颇具启发性。虽然数学概念的定义是一种发明过程,但一旦数学实体被发明出来,它们的性质和关系就随之而被确定,从而数学真理是已然在那数学实在之中等候数学家去发现的。因此,数学并不完全是发现也不纯粹是发明,而是居于发明和发现之间的学科。  相似文献   

10.
论弗莱雷的哲学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罗·弗莱雷的哲学观是建立在他的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基础之上的。他认为人的本体和历史使命是实现人性化,或成为更加完美的人。要实现这一理想,就要进行批判的、对话式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方东美以“情”和“理”两个哲学的始源意象分析为基础,以人文为哲学思考路向,建立起超越与内在统一的形而上学哲学;他从人存在与超越的维度确立哲学存在的根据,为我们思考“哲学何为”提出了可取的致思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翻译历史发展到今天,可译性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传统翻译研究对可译性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思维、语法、文化等方面,从哲学角度探索可译性的并不多见。文章拟通过分析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论和他后期的"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语言哲学观对可译性进行探索,试图从语言哲学角度探索可译性的哲学渊源。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是创造性从教的典范。他以智民为教育的至要,以实学理念推行教育,以小孩子都有天赋,以整体身心为办好教育的条件,以创造为教育的生机,办出了世界为之欢呼的教育"奇迹"。这五个方面织成一个整体,是陶行知教育哲学的轮廓,精神伟大、基底深厚和意义深远,是中国教育的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5.
论雷沛鸿的教育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际出发”、“动”、“有教无类”是雷沛鸿教育哲学观的几个重要观点。“从实际出发”是雷沛鸿一切教育理论和设施的基础,从时空而言是指现实和国情、省情的需要;从教育观上说是指要根据现实的需要和国家、地方的社会基础,决定其教育的设施,实现教育的长短目标。雷沛鸿的联系观反映了教育与社会,教育各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关系。“变动”观反映了教育运动的发展变化规律,包括教育运动“量”的发展过程和教育制度、设施、方式的“质”的变化。雷沛鸿的“有教无类”的大众教育主张,以当时中国民众生活为出发点,以彻底普及教育,提高民众素质,实现教育、政治、经济机会均等为目的,体现了他的历史观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6.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生活在社会的每个人,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所有问题都有一定的看法,形成一定的哲学观.因此,对教育问题的剖析和把握,也离不开哲学观.……  相似文献   

17.
庄佳骝 《教育导刊》2001,4(2):14-17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生活在社会的每个人,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所有问题都有一看法,形成一定的哲学观。因此,对教育问题的剖析和把握,也离不开哲学观。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智慧的泉源。一些伟大的外国科学家反对马克思主义,但是他们的成就却在于不自觉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科学研究应该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态度是"离经"不"叛道",要组织自然科学家与哲学家合作研究,主动地吸收、消化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有以下启示意义:高校应该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启迪大学生的智慧,培养杰出人才;教师要结合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科学地解答自然科学带来的新问题,教师要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相似文献   

19.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生活在社会的每个人,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所有问题都有一定的看法,形成一定的哲学观。因此,对教育问题的剖析和把握,也离不开哲学观。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培养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教育必须创新。这就需要我们构建创新教育的哲学观,以哲学的视角对创新教育进行较深层次的宏观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一、哲学是创新教育的理论依据“在一定意义上讲,任何教育理论都是一种哲学理论,都是教育思想家以特有的哲学观点对特定的社会和教育事实所作出的…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关于文化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是独具特色的。从纵向的角度 ,郭沫若把文化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看成是文化变迁的动力 ,认为文化的变迁类似于生物细胞的分裂 ,是呈波浪起伏的状态向前发展的。从横向的角度 ,他把文化看成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他主张文化的综合创造 ,企图超越古今中外的对立 ,强调民族精神对于文化建构的重要意义 ,强调生活实践对于文化创造的本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