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中叶以来,物理主义逐渐成为心灵哲学界的主流思潮,如何在物理主义的本体论框架之下说明心理因果的可能性则是一个热点问题。作为物理主义哲学家中的领军人物,金在权的心理因果理论是不能忽视的,系统地了解他的心理因果理论对于国内的心灵哲学研究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金在权的心理因果理论可分为四种,分别是"随附因果理论"、"析取功能还原主义"、"功能性质概念主义"、"殊型还原主义",然而,每一种理论都无法达到金在权想要达到的目的:"挽救"心理性质的因果效力。  相似文献   

2.
观形辩性     
考虑两个问题: (1)对一切实数x有f(1 x)=f(1-x),则函数f(x)有怎样的对称性? (2)函数y=f(1 x)与函数y=f(1-x)之间有怎样的对称关系? 许多学生对这两个问题很容易混淆,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3.
金在权对精神因果的研究影响深远,他提出的排他性论证至今仍然是人们讨论的热点。其实,金在权在早期还提出过一种解释精神因果的模型,但是这个模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个模型认为,精神因果关系是随附于物理因果关系的副现象因果关系,所以这个模型被称为随附因果模型。文章研究了金在权早期的精神因果思想,并分析了他对早期思想的自我批评。我们认为,在处理精神因果的问题上,他后来提出的功能化还原模型并不比随附因果模型好;因此,他的功能化还原模型是否真如他所说那样,是接近充足的物理主义,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唐君毅认为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对因果问题的解释主要有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种思路。在批判二者的基础上,唐先生提出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易道精神与阴阳观念"来理解诠释因果问题,形成更全面、更有说服力的因果观。  相似文献   

5.
唐君毅认为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对因果问题的解释主要有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种思路。在批判二者的基础上,唐先生提出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易道精神与阴阳观念”来理解诠释因果问题,形成更全面、更有说服力的因果观。  相似文献   

6.
因果关系理论是休谟哲学中最具特色的一个部分.休谟认为,经验是因果关系的基础,而因果律来自经验,经验是习惯.休谟的观念关系和实际事物两类命题的划分在哲学史上首次区分了分析与综合.  相似文献   

7.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是他的哲学认识中最有价值的一个部分 ,它在认识方法的层次上 ,将经验推理的性质、特点和局限深刻地揭示了出来 ,使经验哲学获得了更能显示其本质特征的新的涵义。但是 ,休谟把因果联系仅仅看成是观念之间的习惯性联想 ,走向了唯心主义决定论 ,又由于他否定理性思维的指导作用 ,人们就无法揭示事物背后的因果必然规律 ,这就会理所当然地导致非决定论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因果性问题历来都是科学和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科学发展表明:因果性的内涵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演化,因果性的形式将随着不同的运动形式而改变。一、因果性概念的规定早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开始认识到世界运动和发展的必然性。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都遵循“逻各斯”,也就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性。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把原因定义为“在一种意义上,构成了一个物件而本身继续存在着的东西”。他将原因分成四种:形式因(causa formalis)、质料因(causa materilais)、目的因(causa finalis)和动  相似文献   

9.
因果之果     
放眼大千世界,一片无边无际的黄色沙海。太阳无精打采地勉强放射着软弱无力的光芒。一条条河流被黄沙填平,一具具动物与人的尸骨被黄沙埋没。  相似文献   

10.
金在权的"因果排除论证"意欲表明,在行为的客观的生理原因和主观的心理原因之间的关系上,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的逻辑归宿要么是同一论,要么是副现象论。形而上学中的物质构成范畴是一种介于同一与二元不同之间的"非同一的统一"关系,具有重要的心灵哲学意蕴。将物质构成范畴引入心灵哲学中,能在坚持强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的前提下,以反对心身随附性原则为核心,为独特的心理属性具有独特的因果效力辩护,从而推动心灵哲学向构成物理主义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因果之果     
放眼大千世界,一片无边无际的黄色沙海。太阳无精打采地勉强放射着软弱无力的光芒。一条条河流被黄沙填平,一具具动物与人的尸骨被黄沙埋没。  相似文献   

12.
当下,我们缺乏对书法本质的追问。就书法所承载的意义而言,书法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把书法定位在艺术与哲学的层面应是书法的理性回归。作为抽象而又蕴藏诗意的高雅艺术,书法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即使受到冷落,也是暂时的。弘扬书法艺术,必须正确面对当下书法创作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因果报应思想贯穿于《金瓶梅》的全书。其每一人物结局都逃不脱“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因果法则;《金瓶梅》以释家的因果观为主线,又反映着儒家与道家的因果思想。  相似文献   

14.
王世贞是明代复古派盟主,虽然在明代后期已经遭到袁宏道等人的批判,但仍被陈子龙等人赞扬和追随。然而到了清代以至于近代,对王世贞的认识大都持否定态度。明清两代不同的声音应如何倾听,我们又应如何看待王世贞?通过对王世贞的《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的多篇序文以及清代的《列朝诗集小传》、《明史·王世贞传》的对读,明清两代对王世贞晚年转变问题、复古问题及辞藻问题的不同认识也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5.
孟轲之辩     
  相似文献   

16.
小大之辩     
"小举动,大影响","小行为,大影响","小改变,大影响","小细节,大影响","小人物,大力量","小举措传递大力量","大行不能不顾细谨","小事不小"……2013年江苏高考,全省70%的考生进行着小大之辩,立意趋同,高下难分.之所以如此,应与材料最后的表述有关."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产生了明显的引导作用,考生解读为,探险者无意中点燃的"小小"蜡烛惊扰了蝴蝶,使它们远远退到山洞的深处.命题者或许是份善意地提醒,甚至是良苦用心,但客观上降低了材料的原本品格,迫使大多数人进入小大之辩.而考生的"小大之辩"也迫使我们在这里进行着"小大之辩",足见小小蜡烛确实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7.
小大之辩     
荒诞也可能来自时间的错乱颠倒。按钱钟书的著名说法,小说允许时间错乱颠倒,而且,事实上,往古今中外那些小说名著里打量,会发现这荒诞现象屡见不鲜。我想补充的是,时间的荒诞其实也得讲逻辑,在时间方面完全不顾及逻辑,便使得时间元素失去了基本意义,等于取消了时间。“天上一日,地下一年”,是荒诞。  相似文献   

18.
学校德育低效的三种因果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学校德育低效原因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德育自身的原因、来自德育的外部环境的原因、德育的传统基础的存续.这三种归因,都具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德育实效低下不仅仅是自身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社会环境的问题,还不仅仅是传统德育基础的禁锢.引起德育实效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的对策也应该是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就是人的文学。人的文学注重人的价值,标举审美本位和生命本位,人的主体性和文学独立性思想得到空前强化,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理论和思想资源。同时,作为一种现代性文学观念,人的文学观过分强调自我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文学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20.
敕勒歌之辩     
《敕勒歌》自从在北宋年间通过《乐府诗集》现身诗坛,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同声赞誉,同时围绕着它的学术之争也一直延续不断。有关"敕勒歌之辩"涉及作者、年代、族属等多个方面,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斛律金与敕勒歌的关系问题。北宋大史学家司马光以及大文学家黄庭坚都认为《敕勒歌》的作者是不识汉字的斛律金。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依照《北齐书》说"神武使斛律金作敕勒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