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北 《今日科苑》2014,(9):34-37
<正>当担当成为一种责任,当行善成为人生信仰,他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行动,用爱心照亮了一颗颗幼苗的成长,同时,也向世界演绎出真善美的力量竟是如此的绚丽多姿,如此的震撼心灵……很多人都是怀着好奇心与探究欲,走进设立在台湾桃园县大园乡沙仑村的弘化怀幼院的: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教育场所?为什么这里的孩子得到了"不一样的爱"和"不一样的成长"?林至信为什么能发现社会教育的"盲点"和"死角",又为何坚持个性化的行善方式和教育路线……这些问题,在人们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解读林至信的人生轨迹和思想境界后,都可以找到清淅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更是智慧的教育。作为一个德育导师,不但要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如春风、似细雨般一点一滴地浸润孩子的心,还要善于运用教育的智慧,利用身边的资源,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着想,在心与心的真诚接触、沟通、交往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关爱,引导学生走出偏狭,走出自我,回归充满爱的集体中。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教育之船只有借助于感情之水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亲情、友情、爱情作为人类永恒的话题,无一不让人们用生动的语言来反复地表现与吟诵,在这些感情中,有一种让人感到最真切、最纯洁、最朴实的情感,那就是幼儿教师与孩子们之间的情感--师幼情感。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在海岛这片沃土上,无怨无悔地耕耘着这片肥沃的土地,用无私奉献的爱心眷恋海岛的孩子们,打开了学生们的心灵之窗。"爱如春雨,育人无声。"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学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尊重、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使她们在爱里成长,在爱里成功。  相似文献   

5.
崔春叶 《知识窗》2011,(4X):1-1
<正>《教育是没有用的》这样的书名确实有点让人不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能承认教育是没有用的吗?如果教育是没有用的,那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干什么?带着对书名的疑问,更多的是对书中内容的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书。当读完第一章"教育之困"后,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厌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癌症。"我想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它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教育现状。我们每个老师无论是教一个班,还是更多的班级,学生中有多少孩子不爱学习、厌学,相反又有多少孩子喜欢学习、发自内心地学习?太少了!相反,一个班中有超过半数的孩子是被家长逼着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当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时,无论什  相似文献   

6.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在《教育者的灵魂和教师培养》一书中指出:教育者的本性首先是对塑造具有个性的人的纯真的爱,其次是成功地实践这种爱的能力。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工作、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师爱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教师教育成功的法宝。  相似文献   

7.
手机在窃听     
<正>间谍软件伺机而动,它能把每一部智能手机都变成窃听器,不管你开不开机,都能被窃听。"每个人的手机都是一部窃听器,不管你开不开机,都能被窃听。"—电影《窃听风云》中,吴彦祖给女同事好好"上了一课"。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种金属,看似和我们熟知的铝、铁等元素无异,却有着强大的力量,能瞬间让其他金属脆裂。不过,强悍的外表之下,它却有着一个颗极其脆弱的心,把它捧在手心,就会幸福得"流泪"。它就是时时存在我们周遭,却未曾被我们认识的镓。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爱是维系师生情感的纽带。  相似文献   

10.
高丽丽 《科教文汇》2012,(14):59-59,68
创造力是在创造活动中,人的智力特征、人格特征与知识特征融合成高度协调的最佳组合状态而形成的一种解决问题的心理能力。置身于幼儿的创造活动中,我忽然觉得创造力是有形的,它辉映在孩子们充满向往的笑靥上;创造力是有声的,它回荡在孩子们探索的足音里;创造力是有色的,它幻化在孩子们五彩缤纷的幻想中。愿我们的孩子能乘着创造力的"翅膀"自由翱翔在21世纪蔚蓝的天空!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每个人都是浩瀚星空中的一粒微尘,在集体中,我们变得团结,在组织里,我们变得有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积聚力量,释放自我,中国从此从沉睡中觉醒,屹立在世界之林。作为一名在安定社会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我渴望成为一股注入中国共产党的新鲜血液。梁启超先生曾说"少  相似文献   

12.
酷酷新品秀     
<正>小蝌蚪蓝牙音箱"我是快乐的水精灵——小蝌蚪蓝牙音箱!""小蝌蚪"性能卓越,造型别致,支持蓝牙,且防水,可以和我们共游水世界。它的"小尾巴"还有多种功能,比如,能变成支架,能变成挂钩等等。这是款绝对能给大家带来欢声笑语的蓝牙音箱。  相似文献   

13.
酷比科技     
《科学生活》2007,(6):13-13
我们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巨大变化。在本期酷比科技中,你将看到一种新型教育软件正在把玩电脑游戏的孩子们变成电脑游戏的制作人;而在牛津郡,一项科技大冒险正在悄悄展开,癌症专家、天文学家和基因学家正排队等候使用这里的"钻石光源"同步加速器;另一个研究项目是一个治疗皮肤癌的新方案,苏格兰科学家研制的发光绷带可以大大降低传统疗法的治疗痛苦和其对皮肤的伤害,同时,病人还可以足不出户进行治疗。打开酷比科技,感受科技惊喜。  相似文献   

14.
爱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人与人这间有着“母爱”、“友爱”、“情爱”等,还有一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爱——师爱.这种爱在学生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母爱,它并不是血缘关系,也不是亲情关系,而是教师的职业中特有的道德标准.也就是说,你是教师,就必需真心实意的对待学生,应该像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样爱自己的学生,做到教生如己,爱生如子.否则就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教育事业中,“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余年,我体会到了教育的辛酸,也品味到了教育的快乐.有教育就少不了批评,批评是教师手中的常规武器,每个教师都要经常使用.然而,由于对它的本质认识不同,使用方法不同,其效果也不大相同.教育是针对人的工作,由于教育对象的多样化,决定了教育工作的灵活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在过去的教育工作中,曾经与一位学生的“较量”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5.
炎尘  田晓林 《今日科苑》2003,(12):12-13
在大连市第十中学的教师队伍中,提起已退休的肖玉芬,每个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说,那是我们教师的好榜样。肖玉芬尽管已退休十年了,但她的身影仍然穿梭于校园中,将她多年的从教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将她无私的爱奉献给她最喜爱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6.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它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同时,区域活动能据供给孩子们更多的个体活动空间,幼儿能按照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我们的实际教育过程中,老师们到底应该如何操作,才能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更充分地发挥区域活动的价值。既让幼儿更加自由、自主、愉悦地参与活动,又能切实地满足每个孩子学习经验的提升。我将结合虞永平教授的"游戏精神"和自身实践,从活动形式、材料投放和教师指导三方面谈谈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从感情上亲近学生,尊重学生,处处以人格的力量感染学生,真正做到以爱施教,教育教学过程才会变得融洽和谐,才会更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沈培新 《科教文汇》2009,(19):I0001-I0001
温家宝总理六月一日在中南海接见56个民族孩子们的时候,说了一段感人的话,他说“希望你们记住今天我讲的话,有爱,才有教育,才有道德,才有一切。希望你们懂得爱,珍惜爱,学会爱。要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要把爱变成实际行动,努力学习,团结一心,把我们这个‘大家’建设好,把祖国建设好。”  相似文献   

19.
正很多人小时候看《西游记》,对孙悟空化作小虫飞入铁扇公主肚里这一情节惊奇不已,并且幻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把身体变小,到"五脏庙"里周游一遭。远在万里之外的荷兰,一位叫亨利·雷默斯的人也有着同样的梦想。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将儿时的奇想逐渐淡忘;亨利·雷默斯却将它变成了现实——他真的建起了一座可以让人周游一遭的"五脏庙",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座人体博物馆。荷兰的这座人体博物馆位于南荷兰省乌赫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一种充满爱的艺术!这种爱虽然不同于父母、家人、朋友的爱,但笔者觉得这种爱与其他类型的爱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特点:无私。学生越来越个性、自主和复杂化,班主任作为专业化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管理好班级,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需要班主任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更需要爱心、耐心与细心,无私的爱可以融化学生冰凉的心理防线,架起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作为班主任,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将爱无私地撒播到学生的心田,是我们班级管理工作中永不失效的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