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对“具身化”这个认知科学-哲学中的前沿主题进行拓展性思索。第一部分中我 们简要介绍了安迪?克拉克在《拓增心灵》中对具身认知及拓展心灵的论述:其核心主旨为“脑—身—世界”的交互循环,对之相关的两个关键原则为等价原则和生物体中心原则(HOC)。在后一部分中,我们借助丹尼特在《意识的解释》中对时间性的分析引入了德勒兹(及加塔利) 在《什么是哲学?》中大脑和思维本性的思索,并以此作为对于克拉克的具身-拓展认知的另一种拓展性回应。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分析哲学家约翰·塞尔认为,二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都不能较好地解决心身问题,他澄清了围绕这一问题存在的假设,在哲学上用生物学自然主义来解释意识与大脑的关系,且构建了意识的因果-层级模型,设想在科学上对意识进行神经生物学研究。塞尔的这一理论是基于科学常识的基础得出的,却面临来自二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反驳。然而,他对意识问题相关概念的精致分析和澄清,包括对研究意识方法论的构想,仍然为意识的科学研究带来很多启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意识论是以意识或心灵为对象的哲学理论,它集中探讨意识的起源、本质、特征与作用等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对心灵的本质、心理与大脑的关系、意识的作用与机制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所作的揭示与解答,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独特的心灵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哲学中的自然主义是一种关于自然实在本体论标准和认识论前提的理论。古希腊哲学中的理性自然主义是其最早形式,近代哲学从笛卡尔直至奎因,科学自然主义发展成为哲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纲领。当代心灵哲学诞生之初,即奉科学自然主义为圭臬,以查默斯为代表的心灵哲学家力图通过自然主义的方案来解决心灵这一困难问题,但又因坚持心灵具有内在性、主观性、第一人称性等特征,导致当代心灵哲学中的自然主义面临着重新陷入二元论、神秘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着眼于描述大脑和世界的关系,格奥尔格·诺瑟夫提出一种神经哲学视角上的世界-大脑关系,认为世界和大脑之间以时间和空间的形式相互联系着。世界-大脑关系不仅为大脑和意识之间本体论关系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且为我们从时空特征上解答了意识的实在和本质问题。世界-大脑关系作为一种神经科学和哲学的综合理论,它在突破狭隘的脑内主义意识观的同时,还从时空关系视角调和了物质和精神、主观与客观的对立。与此同时,世界-大脑关系也面临着多方面的争论与质疑,包括如何破解大脑属性矛盾,如何定位意识在时空中的位置,以及如何定义世界-大脑关系的哲学构成等。  相似文献   

6.
意识问题是当前神经科学哲学的重要研究组成。文章在关注当前意识研究两类方法的基础上特别阐述了一种新的还原论路径即无情还原论研究。在详细分析了无情还原论的实现机制﹑方法论特征以及对意识"难问题"的介入解释之后,文章论述了无情还原论的方法释疑和价值探析,指出无情还原论可以看作是心灵哲学中自然主义的展示橱窗,它重塑了意识研究的认知范式,实现了心灵问题上神经科学与哲学的融合。此外,文章还强调了意识本质上仍是一种物理属性,从神经科学的机制背景和因果联系进行考察应成为当下意识研究的新的哲学范式。  相似文献   

7.
以科赫为代表的神经科学家试图用寻找意识的神经关联物来解决心身难题。尽管这种策略对于意识研究具有启示性意义,但是它潜在隐含着一种内在心灵观,把心理状态定位于大脑之中,重新陷入笛卡尔"机器中的幽灵"。如果心灵或意识不止局限于大脑,不是封闭的单子式的心灵,那么神经科学家在研究意识神经关联物时需要注意到外在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心身关系是关于精神与物质、心理与大脑等心物之间的关系.心身关系理论的发展主要有离身认知和具身认知两类观点.具身认知观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观和身体现象学,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观点:心智是具身的;隐喻是思维的核心;认知是无意识的.具身认知观丰富并深化了有关心身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代表了心身关系的新取向,把心智活动归结为大脑、身体和身体经验的相互作用,认知活动取决于身体本身和个体在社会文化中获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身体哲学和具身认知的研究成果,反映在教育实践中,表现为传统的课程模式向具身教育课程的转向。具身教育课程在批判传统教育学身体与心灵分离的二元论基础上,主张身体在课程实践中的复归,并构建身体与精神共同参与的整体课程实施模式。其内容主要关涉身体意识、学习环境、人际互动及社会性知识建构四个部分。此外,其在传统教育学的知识观、教学观和方法论的批判之上,将身体间性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关系,而这也将直接改变甚或完善当下的学校教育课程实践。  相似文献   

10.
笛卡尔奠基的心身问题传统以分离主义和理智主义为特征,假定了心灵与身体分属于绝对不同的性质和范畴,这是心身问题陷入困境的根源。对意识研究的自然化框架虽然也面临笛卡尔传统范畴的限制,但它通过对大脑神经机制的深入剖析,较为细致地解释了意识的统一性、意向性、主观感受性等独特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大脑如何产生意识这一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福多的心灵哲学是一种关于心灵本质及其结构、带有“机械论”色彩的哲学,更是一种崭新的人学。他根据物理主义、自然主义重新诠释“民间心理学”,提出了“心灵就是大脑内的计算机”的新论断。文章在考察福多对这一论断的论证的基础上,指出:应谨慎而科学地对待福多的思想,在批判借鉴有关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我们过去赞成或否定的有关观点作出冷静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当代英美分析哲学中的"自然主义转向"是自然主义兴起的一个标志,科学自然主义曾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主张的还原论使自身陷入困境,特别是无法对规范性现象做出合理的说明。自由自然主义是当代自然主义的新出路,它在批判科学自然主义还原论的基础上,试图通过重新定义自然来为规范性现象在自然中找到位置,这种努力直接回应了心灵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并把一些哲学的传统问题与当代的焦点问题连接在一起,这使它成为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自然主义认识论是奎因对于传统认识论问题给出的解答,也是奎因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奎因认为在处理人类认知问题上,不能期望拥有超越人类现有认知能力之上的一劳永逸的答案。自然主义认识论正是在现代哲学语言转向的大背景下,从语言层面上尝试解决传统认识论问题。从观察句出发到科学理论的建立,奎因把认识问题视为一个人类通过语言不断习得的过程,而人类的知识体系就是一个由语言交织起来的巨大网络。奎因对于认识论问题的解答激发了现代哲人对于传统哲学问题的持续思索。这种思索让人们对于语言、心灵、世界等概念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有关人类心智阅读的起源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与心灵哲学的"难问题"。匹配论作为一种旨在解释该问题的元理论,提出了自我与他人的经验匹配观,但囿于核心机制的匮乏而陷入困境。伴随具身认知科学的兴起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使得经典匹配论的假设得以在具身认知视角下进行检验。具身匹配论认为人类心智阅读源自镜像系统的"共享身体表征"作用。这种具身化的方式将自我与他人的经验直接匹配起来,并最终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5.
意识与大脑的因果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意识论中重要的子问题之一。借鉴当今的西方心灵哲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成果,这一问题获得了新的解读,即马克思主义意识论中的意识与大脑的因果关系仅在“相对的意义”,或者说在“认识论意义”上,存在着依赖与被依赖、产生与被产生、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超出这一范围,就陷入了属性二元论的窠臼,散失了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彻底的唯物主义特性。  相似文献   

16.
具身认知之根:从镜像神经元到具身模仿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起于第二代认知科学视域下的具身认知观,认为心智是具身的神经生物现象,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在身体--大脑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然而,在科学心理学内部,具身认知观缺乏一种普遍认可的神经生理机制以及超越现象的全局性解释理论.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显示,灵长类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系统在社会认知(从动作和意图理解到语言进化)的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这些证据,我们讨论了当前认知科学领域一种对具身认知的全新解释框架--具身模仿论.镜像神经元系统和具身模仿论通过有效地共享他人动作表征、意义与意图,为认知具身化的合理性奠定了基础,并重新赋予"身体"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意识之谜"指的是"意识是什么,意识是如何产生的"问题,是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探究意识本质有两种研究视角。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对"意识之谜"展开实证性研究,对大脑的研究成为探索"意识之谜"的主要方式。也有科学家开拓了其他的研究途径,如计算机模拟,宇宙大爆炸理论,甚至寻求神学的回归。心灵哲学家则从哲学层面对意识问题进行不同于传统认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自现象学诞生之日起,它与自然主义的争论一直与其自身发展相伴随。在争论的相关问题域中,"自然的现象学化"策略似乎被忽略,而梅洛-庞蒂在其早期著作《行为的结构》中力图澄清的正是这样一种"回溯"路径。在这一阶段,他试图在对自然进行客观定位的基础上论证传统哲学关于自然与意识关系问题的解决策略之局限,从而在超越批判主义的前提下,通过引入一种新的思维范式来重新审视身心关系问题,同时探索一种自然主义"真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面对数学实在论的认识论挑战,数学哲学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自然主义规划,即蒯因的科学自然主义、麦蒂的数学自然主义和叶峰的物理主义的自然主义。这三种规划都试图对传统的数学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进行自然化,都涉及探究数学、科学、哲学与实在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传统哲学探究的方式受到现代科学方法的冲击时会面临怎样的命运。文章试图勾勒出数学哲学中自然主义的发展脉络,提出对自然主义的质疑以及由自然主义引起的一系列重要的哲学追问。  相似文献   

20.
语言具身认知范式主张身体在认知和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尤其强调身体、大脑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更具有具身性特点。本研究以学前儿童第二语言习得为例进行实验研究,具体从字母、单词和句子三个层面对身体性、情境性和交互性在儿童语言能力发展中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身体性、情境性和交互性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体现了儿童语言发展的具身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