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现实意义:提升了郑州的国家战略地位,扩大了城市规模,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出了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努力方向:根据国家政策支持和自身比较优势,壮大规模、完善功能,提升枢纽带动力、综合承载力、产业竞争力、开放创新驱动力、文化影响力等。提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建议:打造国际综合交通物流中枢,拉大毕业生就业创业空间幅度;打造现代产业发展高地,提升郑州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大毕业生就业创业广度;建设活力都市,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成全国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建设幸福都市,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毕业生就业创业营造舒适氛围。  相似文献   

2.
2010年8月南昌市成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之一,确定了未来低碳产业的发展框架,促进全市低碳经济成规模发展.作为中部唯一的试点省会城市,南昌要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并在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注重技术创新、争取国家支持等方面下功夫,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机遇,重点深化"战略产业、城乡一体、低碳发展、创新创业"四大发展主题,把南昌建设成为具有战略影响力的现代经济中心城市和低碳生态发展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3.
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于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深圳作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第一个试点城市,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圳模式"。深圳创新发展得益于其富有开放、包容、多元的创业文化,各类创业创新人才的集聚,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和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总结深圳创新发展的经验,本文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从培育创业创新文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构建配套金融支持体系、激发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营造创业创新环境等方面多措并举,多方协同,最终形成创业创新生态系统,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共建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8)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同时也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探索构建出符合独立学院实际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分层次、跨专业、跨学科的"立体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众创空间成为当下一个时髦的热点,成为政府推进创新创业的主要抓手。三四线城市有别于一线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市场虹吸强度有别,众创空间蓬勃昂扬的发展态势并不能掩盖成长中的"烦恼",发展现状与矛盾值得正视。本文立足扬州调查众创空间发展情况,旨在对三四线城市众创空间建设做一个客观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归根到底是人才培养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家总体战略目标的理解,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分析,结合昆山市地方产业发展特点,总结吸取国内外高校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构建了适合民办院校商科专业群的"一个中心,两层目标,三级阶段,四大平台"的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构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具备知识性、价值性、创新性的研发服务外包的融合发展成为上海等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的一个有效的战略选择。通过分析上海研发服务外包融合发展在保持技术领先、接轨国际市场、应对成本上涨、保护城市生态等方面的必要性,以及在技术、人才、企业、配套设施、金融支持、国际渠道方面的可行性,进而针对当前发展状况提出"新常态"下实施长江经济带板块联动发展、构筑释放改革红利的研发外包平台、建设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对接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融合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文章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与重要意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支撑体系现状与需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改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搭建创新创业公共平台、完善创新创业专业服务、创新"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为众创空间和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全民创新创业出现新局面。西部地区众创空间的发展数量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筹集资金困难、区域发展不平衡,高层次人才短缺等短板和问题都是影响众创空间孵化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新的挑战和机遇下,研究西部地区众创空间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路径、策略和机制,是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重要方式,也是营造社会发展创新创业氛围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构建大众创新创业体制和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促进青海省创新创业工作、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由青海省科技厅牵头主办,相关政府部门及银行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协办,青海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自2015年连续3年承办"交行杯"青海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大赛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有效推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营造了"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了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大学生和优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展开广泛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发展空间,也对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也迎来了新的变化。基于"一带一路"的战略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和双创成果转化效率的实现路径,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实现突破性发展提供了积极思路。  相似文献   

12.
高新区"二次创业",特别是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对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出发,构建高新区创新与创业环境的要素。  相似文献   

13.
典型国家创新创业发展模式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常态下,中国应当如何实施"万众创业,大众创新"以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值得深入思考。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基础,选取巴西、日本和美国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定性的创新创业复杂适应系统模型与定量的创新创业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利用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了典型国家的创新创业发展模式。发现巴西、日本和美国分别具有"创业驱动"、"创新驱动"以及"创新创业协同"的3种发展模式。同时指出,巴西的产业结构失衡、日本的大企业大财阀垄断、美国的创新创业复合政策及创新型创业集群作为影响创新创业协同的联动因素是导致各国成败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分配创新资源、制定创新创业复合政策以及建设创新型创业集群等4条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创新型国家建设,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立足高校实际,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创新、创业的世纪。创新型企业对增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扩大社会就业以及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创新创业活动反映出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活跃程度,正如拉里·法雷尔先生(世界著名创业管理大师)所说:发展创业型经济是赢得21世纪全球经济战争的关键。"要把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是国家"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明确提出的。2009年金融危机后,很多人面对着失业及就业困难等问题,但是一部分人在创新创业中取得了成功,创新创业精神已经成为一种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6.
盐城市县两级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整合创新资源,重构了创业政策制度,打造政策体系健全、服务体系完善、组织体系高效、创业活动活跃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文章通过对盐城市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情况的调研,分析现状,指出了问题,提出发展众创空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界定了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基于二者的关系,将双创人才、双创平台和双创成效确定为衡量区域双创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并通过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其它省市的定量分析与比较,发现重庆双创发展层次在整个长江经济带地区处于中下游水平,关键指标明显落后。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中心城市,重庆的双创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与国家赋予重庆的战略功能和重庆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的定位不相匹配。  相似文献   

18.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以数字经济推动区域创新创业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强劲抓手。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对我国区域创新创业活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降低交易成本,畅通要素流动,抑制资源错配,推动区域创新创业;(3)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南方城市、一般级别城市和较低水平创新创业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动具有更强劲的推动作用,需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对南北方城市创新创业造成的进一步分化。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目前各高校教育模式也从重视学科性人才培养向应用性人才培养转变。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一直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本科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创新"3+1"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产-学-研"校企合作机制、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组织参与全国性食品创新竞赛等渠道,创建以学生多层次、高水平的实践教育平台;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推动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创业实践,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逐步构建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新平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新型国家战略在我国沿海地区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在新的大环境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带一路"战略是利用现今已经存在的经济区的优势,加速推进我国的发展战略。在"一带一路"和双创思想的引导下,我国的大学生更应该利用好沿海地区"一带一路"政策,大胆创新,积极创业。一直以来高校学生创业的成与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又让影响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因素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笔者认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无论从政策、经济环境、教育等方面都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