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建筑具有再利用和保护价值.针对区域面临的问题,使用不同方式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再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合肥市周边农村旧建筑聚落的生存现状的分析,对合肥崔岗艺术村的形成与发展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结合国内村落艺术性转化的更新改造案例,总结了当下适合总结了合肥农村旧建筑群艺术性改造的研究研讨.  相似文献   

3.
福建土楼作为当地人从古至今居住的建筑,其建筑结构蕴含了无数当地匠人的智慧,福建土楼的建筑结构、建筑功能、装饰特色释译了福建土楼具有天地人和谐相融、家庭团结和睦、崇文重教的文化内涵。社会快速发展下,福建土楼的文化基础和民居基础发生变化,导致福建土楼的保护和传承出现新问题。保护福建土楼要有新思维和新策略。应当重新认识土楼的现代价值,完善土楼修缮,重塑土楼生态环境,加强土楼作为民居的现代化改造,优化旅游土楼,多位一体促进土楼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4.
建筑装饰是中国传统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承载着深遂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代表,浙南永嘉、泰顺的传统建筑装饰,具有极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5.
6.
通过比较闽台传统建筑和巴洛克建筑两种建筑装饰艺术风格,解构闽台中外合壁式建筑风格,并直面中国当代建筑现状,认为我国民族传统建筑风格的回归,既不能闭关锁国,也不能全盘西化,要在即时吸收国外各类先进建筑文化的同时,坚守并发扬光大我国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独特风格,才能使我国当代建筑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雀替是我国传统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装饰构件,在宋代以前,雀替仅仅是为了满足力学要求而使用的功能性构建,名称也没有此后这般具有艺术性,被称为角替。随着我国传统建筑的发展,角替渐渐由功能性构建变成装饰性构建,名称也由角替变成了更具艺术性的雀替。传统徽州建筑中的雀替装饰构件丰富,其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揭示出传统徽州建筑装饰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意义,传统徽州建筑装饰艺术博大、精美与厚重。  相似文献   

8.
深圳客家文化特色之一,就是“淡泊神明”,淡泊偶像神明,少建寺庙,却比较重视祖先崇拜和风水文化。以深圳市龙岗区坑梓镇为例,这里的客家人崇信风水文化,并具其特点:一是以引导村落规划与建设,沿“阿婆叫沥“等三条水系布局,实现天人和谐的生态环境;二是以风水文化为指导改善自然环境,满足族群心理需要、祈求兴旺发达;三是以风水文化作为一种生存竞争的文化手段。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传统村落"白鹭村为例,首先叙述了客家传统村落保护的格局与困局;继而,从确保对客家传统村落文化元素特别是古建筑的保护、处理好客家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人"的关系问题、正确处理好建设美丽乡村与客家传统村落保护的关系、保护与利用并进等四个方面,对客家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利用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商洛学院学报》2015,(5):76-79
通过汉中市S村的调查访谈发现,传统村庄中的村民,对信任维护主体、对熟人以及陌生人的信任,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由经济、文化、劳动力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并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劳动力的流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将现代社会信任与传统村庄信任相融合,重构村庄信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干栏式建筑是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种特有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这样的建筑形式适合在气候潮湿雨水丰富的地区搭建。本文从《三江县独峒乡高定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3—2020)》出发,针对侗族村寨中因无序建设导致村落整体风貌散失的问题,提出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引入新型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达到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设计上的创新,如:外观、内部、结构、设施、防火与节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以大同市展览馆改造为实例,讨论了历史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体系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才能与智慧的体现和结晶,它反映了在不同时期中国人民对物质及精神的需求和理解,是民族精神的特殊表现形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是现代建筑艺术的根本基础和发展动力,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应作为现代艺术设计借鉴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的壮语语言生态调查个案表明,社会生态因素影响力度大于自然生态因素,经济生态制约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语言价值认同差异制约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最终使语言生态遭到破坏。因此,只有科学构建经济生态环境和语言功能生态环境,才能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达到语言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高平良户村为例,探析传统村落古建筑的活化利用路径,旨在提供可行的古建筑活化利用路径,促进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携程网评论及微博博文数据作为感知数据源,通过文本分析获取游客对公共空间的感知与情绪,并深入挖掘引发游客情绪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游客对呈坎村的评论整体以积极情绪为主,游客关注度较高、以积极情绪为主的公共空间是能够充分凸显当地特色地域文化的祠堂空间、广场空间、街巷空间等;最能吸引游客,引发游客积极情绪的对象是空间所承载的乡土文化及科学艺术价值;但公共空间也存在文化传承衰弱、空间功能单一、未能满足游客较高层次需求及空间设施缺乏等问题。针对公共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地调研及入户访问,收集相关资料并参考其他历史街区的保护模式,分析涵西街道红砖厝建筑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阻碍,探讨保护其传统民居建筑群体的发展策略和可行措施,建议结合旅游开发,完善多方参与红砖厝建筑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惠州传统骑楼的解读,指出传统地域建筑在全球化时代遭受极大的冲击,传统历史街区在城市化、趋同化影响下正在走向衰落.但是历史街区的保护正在上升为一种积极概念,历史风貌与建筑的保护,一方面应尊重历史文化的发展规律,摒弃片面复原观念,实施全面的保护与继承;另一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传统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国内古建筑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BIM技术在莆田市兴化古街古建筑保护中的技术价值。首先对古街古建筑建立构件族库和建筑模型,其次总结得出BIM技术在古街古建筑保护中的五大创新应用优势,最后对BIM+VR技术、BIM+GIS技术应用于古街古建筑的保护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淡化、中心力下降、不适应经济发展甚至流失的局面,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理清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其淡化原因,从而在政府工作上、文化与市场的结合上、文化创新与对外输出上下功夫,以此来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