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成为发展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关内容作一论述,简要的阐述了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诱因、攻击性的类型和形式以及所呈现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攻击是幼儿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这种行为会影响幼儿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许多研究表明,就攻击性行为的频率而言,学前阶段的儿童攻击性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3.
儿童身上经常会出现一种问题行为——攻击性行为。本文主要是从影响最大的家庭父母教养方式这一方面来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以下四种:溺爱型,专制型,冷漠型,民主型。然后针对这一系列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以求能够在学童期抑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4.
浅述参与特奥运动对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直接制约着智障儿童的发展,对于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生活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智障儿童的常见问题行为有:攻击性行为、社交能力障碍,多动、违纪行为、意志薄弱、思维障碍、抑郁等类型,然后再论述了参与特奥运动对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职业学校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较常见的现象,如何做好具有这种行为倾向的学生工作对一个学校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职校生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幼儿最常见的一种行为问题,是幼儿问题行为中极其重要的表现之一。因此,为避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出现,已经成为研究者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惠 《科教文汇》2009,(6):99-9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幼儿最常见的一种行为问题,是幼儿问题行为中极其重要的表现之一。因此,为避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出现,已经成为研究者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攻击性行为是个体发展的一种不良倾向,不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园里,学龄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已成为普遍现象,针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和发展特点在燕大幼儿园做了一些试验研究,实践的结果表明,这些控制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蒋艳华 《内江科技》2009,30(2):46-46
目的检验罗夏测验攻击变量效度:方法:在正常儿童与有明显攻击行为的儿童的对比中验证罗夏测验攻击变量的效度。结果:1.罗夏攻击变量AG与AgC能够对儿童的攻击行为进行测量。AG反映的是自我不和谐的攻击,AgC反映的是自我和谐的攻击。2.其它变量对攻击行为的测量(尤其是SM变量),还有这些变量是否能够进一步分类,还有待今后的研究验证。结论:罗夏攻击变量(特别是AG与AgC这两个变量)对儿童的攻击行为的测量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故意伤害他人,并给他人带来身体与心理伤害的行为活动。本文主要分析中学生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基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从中学生所处的情境出发,阐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对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最后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必要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欺侮行为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欺侮是儿童和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伤害性的攻击性行为。孩子经常受欺侮通常会情绪低落、不能集中注意力、感到孤独、逃学、学习成绩下降和失眠,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杀;而对欺侮者来讲,欺侮他人很容易形成相当稳定的习惯,导致以后的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13.
张红梅 《科教文汇》2007,(9X):76-77
在个人内部冲突和社会性冲突中有的儿童缺乏有效的方式化解,于是采取攻击行为,阻碍了社会化发展。只有正确认识小学生攻击行为的表现和特点才能进行有效干预,帮助小学生克服攻击行为,学会合理解决问题,促进其社会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攻击行为的认知信念调节和制约着儿童对攻击行为的理解,并导致不同的行为反应方式。本研究随机选取92名一年级小学生被试,采用访谈法探查其关于攻击行为的特质理解信念及规范信念,进而探讨这些信念与其社会行为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儿童更倾向于对攻击性特质持积极的渐变论和后天环境论;时间稳定性信念与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相对于认为攻击性特质可以改变的儿童,对攻击性特质持不可变论的儿童其实际的亲社会行为更少;规范信念与攻击行为显著正相关,对攻击行为接纳度越高的儿童其实际的攻击行为也越多。  相似文献   

15.
陈竞秀 《科教文汇》2008,(20):286-287
对攻击行为的认知信念调节和制约着儿童对攻击行为的理解,并导致不同的行为反应方式。本研究随机选取92名一年级小学生被试,采用访谈法探查其关于攻击行为的特质理解信念及规范信念,进而探讨这些信念与其社会行为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儿童更倾向于对攻击性特质持积极的渐变论和后天环境论;时间稳定性信念与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相对于认为攻击性特质可以改变的儿童,对攻击性特质持不可变论的儿童其实际的亲社会行为更少;规范信念与攻击行为显著正相关,对攻击行为接纳度越高的儿童其实际的攻击行为也越多。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嫉妒心理有不同的嫉妒内容,在四个方面尤为突出:荣誉、地位、钱财、爱情。具体特点:1、有明显的抵触和对抗性。有攻击性,爱挑剔别人毛病。2、明确的指向性。指向同一部门、同一水平的人。自我中心地要求绝对平均。3、发泄性。发泄包括三种方式:言语上的冷嘲热讽;行为上的冷淡疏远;具体行为上的攻击性行为。4、伪装性。人们不愿表现出嫉妒,甚至不愿对自己承认,会努力伪装,有时指责和攻击别人还会显得冠冕堂皇。根据嫉妒发生的速度与强度,可分为两种,一种同激情相联系的嫉妒,称之为“激情性嫉妒”。这种嫉妒带有强烈的激情性质,来势凶猛…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低龄犯罪”、“校园暴力”、“欺负弱小”事件增多,已引起人们对少年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关注。少年儿童的攻击行为,指少年儿童对他人的侵犯行为,是一种常见的异常心理现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持的一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的研究”对全国12个城市独生子女的调查研究表明,85.9%的独生子女具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足球比赛中出现的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避免和防止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有效方法,从而培养大学生在比赛中养成文明的竞赛意识,同时使比赛更加激烈、精彩,促进校园文化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林小春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I0011-I0012
铅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已经众所周知,但此前研究主要关注高血铅问题。中美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低血铅同样会导致儿童行为问题,例如攻击行为、焦虑和忧郁等。  相似文献   

20.
李艾 《发明与创新》2006,(10):10-10
偷懒是一种正常行为,“偷懒”的办法是一种创造性行为,指用一种简单的办法代替要做的事。有人嫌系鞋带麻烦,就想了个“偷懒”的办法:在鞋口处缝上松紧带或装上拉链,这样就省去了系鞋带的麻烦,走路也方便。不系鞋带是偷懒行为,用“偷懒”的办法做成“懒人鞋”就是创造性行为。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