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索是幼儿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途径。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多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如何让孩子在科学小实验中主动探索、学习呢?本文中,幼儿通过探索尝试安装干电池,获得了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可贵的科学精神,这将使幼儿一生适用。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部分指出: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可见,新《纲要》更注重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创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让幼儿自由探索,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探究力成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到,"儿童有着与身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和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冬天,落叶追风,趣味盎然;白雪纷纷,美不胜收;水滴成冰,防寒预暖;节日碰撞,喜气洋洋。在孩子们的周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植被的变化,气候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刺激着幼儿学习、探究的兴趣。《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就是幼儿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幼儿自主地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过程。除此,《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而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的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是实现上述《指南》《纲要》理念的一剂良药,一个载体。本文将从小班主题区域活动《冬之乐》为切入点,以幼儿为本,主要通过抓住材料的主题性、适宜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生活化等特性,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主题探究活动是教师与幼儿在研究性活动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发展,不断建构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积极自主的探究者。教师要关注幼儿,引导幼儿,才能让幼儿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探索性思维,提高自身的探究学习能力,成为有能力的学习者和游戏者。笔者就谈谈在主题探究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王映雪 《科教文汇》2010,(2):193-193
主题探究活动是教师与幼儿在研究性活动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发展,不断建构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积极自主的探究者。教师要关注幼儿,引导幼儿,才能让幼儿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探索性思维,提高自身的探究学习能力,成为有能力的学习者和游戏者。笔者就谈谈在主题探究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随着探究式学习理念的日渐增强,本文从幼儿艺术区活动的探究应植根于幼儿已有的生活和兴趣;营造积极探索、主动创新的机会和环境;愿以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三个方面阐述在艺术区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学习的模式来发现艺术创作的规律和方法,从而促进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提高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7.
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神奇莫测、变换无穷。幼儿对这些现象充满了好奇,总想尝试着去探索和了解。因此教师要抓住教育的契机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科学合理地提供探究的操作材料,因势利导并鼓励和支持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让幼儿在生活中探究,在学习中探究,在活动中探究。  相似文献   

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给幼儿提供观察的平台、参照的样表、操作的机会、实验的环境,让孩子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获得对事物的认识,满足幼儿探究的需要。材料在幼儿的主动学习中发挥着主动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指南》中指出:"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已成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自主、独立、愉快地体验某一数学概念的属性,探索数学运算的规律,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幼儿园数学活动中该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树立幼儿好学创新的个性品质。这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很好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生本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各个学校都在探索适合师生的教学方法。生本,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我校领导带领教师们探索出了"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其基本思路就是通过课前布置前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预习;在课堂上对前置学习的任务进行小组合作释疑;再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合作的成果,然后教师布置拓展研究的任务,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其他问题,学会举一反三;最后进行巩固测评,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随堂检测,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有个把握。  相似文献   

11.
我们聚焦于创意艺术活动的“材料”的研究,以“材料”作为幼儿展开艺术创意的核心支撑点,通过进一步拓展创意活动材料类型范畴、使用方式等,在幼儿感知、操作和运用材料的创意美术活动过程中去探索支持幼儿主动学习、自主创造与表现的方式方法,以此更好地激发了幼儿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的兴趣,提升了幼儿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中提出了:"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自然生长的过程中,会产生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而对周围事物与事物发生的各种现象进行的探索过程,就是幼儿最直接的"科学探究"过程。由于观察能力、生活经验的缺乏,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时比较容易忽略深入探究、思考的问题。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使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并了解如何探究,不同的提问方式,能够引发不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新《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直接为幼儿主动探索科学服务的,即投放的材料要显科学、贴生活、体趣味、突层次、有目的,只有这样,材料和幼儿才能真正建立互动,幼儿才能更好的感知现象,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促进幼儿对科学的好奇,从而主动探究科学。  相似文献   

14.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激发幼儿的本能,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鼓励、启发幼儿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使幼儿自发地、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学习、体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朱滢滢 《科教文汇》2023,(22):185-188
深度学习能力培养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幼儿深度学习是一种幼儿基于自身兴趣,主动探究、理解、建构新知识、新技能,并将其迁移运用于生活和学习中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幼儿深度学习的发生与游戏紧密相连,幼儿的大部分游戏都有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意义,游戏着的幼儿是富有创造力的个体,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户外混龄游戏作为一种新型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形式,有利于打破幼儿年龄和空间交往限制,进一步增强幼儿教育活动的包容性和丰富性。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混龄游戏的价值,为幼儿创设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让教和学不经意地发生在幼儿游戏中,从而促进户外混龄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激发幼儿的本能,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鼓励、启发幼儿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使幼儿自发地、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学习、体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科学主题课程教学时,教师按照《纲要》的精神,注重幼儿自发自主的学习,积极开展科学主题探究活动的研究,把活动的主动权充分地下放给幼儿,让幼儿在自主、大胆的探索和问题发现、问题解决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多种经验。本文就以如何开展《磁铁的奥秘》主题为例,说明教师在开展科学主题教育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体验探究、发现和创造的成功与快乐。  相似文献   

18.
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具有直观性、易操作性、互动性强等特点,通过运用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提高幼儿参与绘本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更好地观察绘本画面细节、充分与绘本内容互动,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电子白板优化了绘本活动的组织形式,提高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增强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互动的游戏过程中,寓教于乐,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19.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注重幼儿人格发展"的研究,是指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依托人格发展的目标——健康、活泼、聪明、自信,注入终身受用的科学素养: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主动探究、富有创新意识等。让探究性的科学活动真正成为幼儿投身科学、热爱科学、关注科学、创新科学的载体,成为幼儿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和助推器。  相似文献   

20.
当今的教育已由集中式、封闭式逐渐向多元化、开放式发展,它强调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孩子在自主、开放的氛围中,主动地进行探索,促进全面发展。而我国教育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教育领域中提出的目标也已不仅是获取知识,而是激发兴趣,陶冶情感,发展能力,学习探索的方法。科学教育已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以及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可是,当前幼儿园中在培养幼儿主动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一谈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教师往往会想到让幼儿动手操作,其实这只是对主动性最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