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理实质上是认知信息的更新方式。从信息哲学的角度,可以为演绎、归纳与溯因等三种推理方式划定界限。除了可能世界语义学,使用邻域模型也可以为认知信息的更新构造模型。有两种更新方式:交集模型和子集模型。利用交集模型可以对演绎推理作出信息论的解释。归纳推理的结论是带强度的信念。子集模型可以对科学发现的过程作出解释,从而区分演绎、归纳和溯因。邻域语义学揭示的两种信息更新方式是不同的,这是信息更新的逻辑动态学方面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2.
溯因推理作为发现与解释的最佳方法,被著名哲学家皮尔士纳入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并列的推理范畴。皮尔士及其后的科学哲学家较多地讨论溯因在科学发现与解释中的哲学角色问题,忽视了溯因运行的内在逻辑机制问题。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溯因体现出极大兴趣,并将其着力点转向逻辑进路上。溯因有其显著的逻辑特征:非单调性与动态性,以及影响其非单调性与动态性的逻辑参数,根据其逻辑特征与逻辑参数,选择不同的逻辑处理办法,建构不同的逻辑规则、语言以及模型。  相似文献   

3.
在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思维中,溯因推理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思维形式,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发挥着创建科学原理的助发现功能与确认理论可行性的评价功能。 1溯因推理是根据已观察现象去猜测其内在机理的思维形式。在逻辑结构上,它包括以下要素:(1)观察现象陈述,(2)导致观察现象的可能原因即作为猜测性的假说。如果我们用E表示观察现象陈述,用H表示猜测性的假说,那么溯因推理可用公式表示为:  相似文献   

4.
在某种意义上,逻辑学就是推理的记法体系,记法的不断改进显著推动了逻辑学的发展,特别是现代逻辑的诞生。作为一位终生致力于逻辑记法研究的伟大逻辑学家,皮尔士对于系词记法处理上的持续探索,最为典型地展现了他对于现代逻辑诞生和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科学哲学界一直有一种倾向,那就是将皮尔士的溯因看作是科学发现的逻辑和最佳解释的推理,那么皮尔士的溯因是否就是科学发现的逻辑?皮尔士的溯因是否就是最佳解释的推理?皮尔士的溯因能被看作是科学发现的逻辑,但皮尔士的溯因要作为科学发现的逻辑,在逻辑形式上就要捕捉到新假设的搜寻和好假设的选择这两个特质,而在科学实践中则要考虑溯因的搜寻策略与程序问题。皮尔士的溯因不仅仅是最佳解释的推理,它超越了最佳解释的推理所运用的范围,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最佳解释的推理仅仅告诉了我们选择最佳解释的标准,其规则仅仅是认识的,而无任何实践信息,而皮尔士的溯因则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6.
从逻辑哲学观点看,在"符号化、公理化的模糊逻辑"与形式化的"人脑使用的模糊逻辑"(苗东升的说法)这两者之间,只是形式模型及其现实原型的关系,决不相互排斥.真正的问题不在于,现实生活中人脑所使用的实际上行之有效的模糊推理,是否应该和可能符号化、公理化,而是在于如何恰当地进行形式化.笔者采用苏珊·哈克(Susan Haack)的逻辑哲学观点,认为非经典逻辑可划分为扩展逻辑和异常(deviation)逻辑,模糊逻辑归属于异常逻辑.本文以模糊逻辑系统FZ为例,具体分析了虽然经典逻辑中一些较强的公理和推理规则均不成立,但是与之对应的较弱的"合经典的"(well-behaved)公理和推理则却仍然可以成立,由此导致一系列新奇性质.笔者采用了达·柯斯塔(da Costa)的形式化技巧,它是关睛"在虚设不矛盾律成立的前提下"(相应公式可以称为"合经典的")才能成立的逆否律.当我们撤除了"虚设不矛盾律为前提"的限定,它又重新回到了无条件成立的情况.笔者也推广了玻尔(N.Bohr)和冯·威扎克(von Weizsaecker)关于对应原理的思想,认为作为非经典逻辑的模糊逻辑与经典逻辑之间也应当遵守"对应原理":经典逻辑是模糊逻辑的前身,模糊逻辑将构成更为普遍的逻辑形式,经典逻辑作为模糊逻辑的极限形式,在局部情况下还保持自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溯因推理是语言理解过程中建立假设和论证假设的前提。关联理论是为获得最佳解释而确定所溯假设合理与否的重要手段,是在溯因背景下运行的论证机制。词义的调整和产出是利用溯因推理为起点,将所得假设作为关联理论推导含义,验证其合理性的系统过程,从而达到在语境条件下确定词义和准确理解说话人意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从哲学的视角看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目前人们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 ,关于什么是创新 ,见仁见智。依据创新定义 ,我们认为创新应具有价值性、超越性、否定性、社会性等特征。同时 ,主体要进行创新必有一个综合环境支持 ,脱离环境支持不会有创新的东西产生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96):73-74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模因是文化传播单位,也可以说是复制模仿单位。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而语言模因,作为模因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复制、传播为丰富人类的语言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语言中任何字、词、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本文依据模因论这一理论,着重探讨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认为该理论对听说及写作教学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11.
溯因法     
一,溯因法的性质达尔文游历南美洲的时候在安第斯山上(Andes Mountain)发现黄热病的流行。我们晓得黄热病普通发生于低湿的地方,在高燥的地方是不常有的。这个现象引起了达尔文的好奇心,立刻进行观察以决定原因之所在。无疑的,他这样地自问:这个环境与不易发生黄热病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个环境与其他发生黄热病的  相似文献   

12.
生态哲学源于环境日趋恶化、资源日趋枯竭这一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从生态哲学的视角来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上及其发展的方法上都体现了生态哲学的思想。转变生产方式,合理地上(生)产;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恰当地运用科技,实现技术的生态化是强调生态哲学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公共性学术活动,中层理论的旨趣在于成为链接具体田野经验与一般性理论的“桥梁”,这有助于中国社会科学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发展。当前国内外对中层理论的认识分歧主要是概念特征模糊不清和发展逻辑模棱两可。引入溯因推理有助于发展当代中国研究的中层理论。由溯因推理构建的中层理论,具有概念生成的经验性、概念诠释的相对性以及理论发展的开放性等特征,这些特征预示理论应用的社会情境性。同时,发展中层理论作为一种公共学术活动,应警醒其应用局限如“多对一”的解释难题、概念解构与建构以及知识与智慧的关系。中层理论作为服务中国经验实践的研究工具,未来应该关注其可信任性、开放性建设。  相似文献   

14.
《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的代表作。这一论著,目前国内有着两个较好的译本,一个是商务印书馆的郭英译本,另一个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张申府的译本,由陈启伟校阅。这两个译本虽然在某些术语的翻  相似文献   

15.
<正>《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小说创作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学过这篇课文的学生,对于"祥林嫂"和"封建礼教"这些词汇一定非常熟悉,学生也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下,说出祥林嫂的人生悲剧是封建礼教造成的。但如果我们多读几遍文本,就会发现其实小说中关于祥林嫂和封建礼教的关系不是这么简单,不是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清楚的。例如,祥林嫂去撞香案到底是遵从礼教还是反抗礼  相似文献   

16.
溯因推理是一种"由果溯因"的逆向性逻辑推理方式,是人们在语言认知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方法。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溯因推理的研究和运用受到我国越来越多的语言学研究者的重视,已成为语言研究的主要认识论和方法论。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和研究,回顾了近20年我国外语界溯因推理的研究状况和成果,包括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历史回顾、研究内容概述和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美关系起伏溯因○石青运石善全○1949年以来的中美关系,可谓起伏跌宕。50年代、60年代,美国视中国为洪水猛兽,禁止同中国的一切经贸往来,中美形成全面对抗。70年代、80年代,美国联华抗苏,两国关系得到发展。从1989年起,美国再度认为中国是威胁美...  相似文献   

18.
近来,咆哮体受到各行业、各阶层网民的竞相模仿。网民们借助咆哮体发泄内心的抱怨情绪,缓解精神压力。咆哮体这一网络新语体具有独特的语体特征,从语言模因论和同侪观点看,使用咆哮体人群具有不同的社会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发展的新兴理论。模因论的基础是模因,即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模因论与模因对于语言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本文基于模因论视角,重新审视了大学英语的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20.
因明俗称佛家逻辑,其代表着古印度逻辑的最高成就。因三相理论在整个量论因明学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位置。指出因三相每一相之应有的逻辑含义,并指出对因三相之符号化是一种有益的解读方式,但这种解读因三相之方式似离佛教逻辑之本旨依然有些距离。通过从逻辑和哲学的角度对因三相理论进行分析,以期对因三相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