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多塔高层超限结构抗震验算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塔结构等效为单塔结构的验算思路。通过多塔结构和单塔结构的振型周期和基底剪力的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到了等效单塔结构的地震响应偏差,从而在单塔结构的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加上偏差以包络多塔结果,达到快速可靠地验算多塔结构的目的,同时保证了安全性。上海真如副中心的两栋超限结构的抗震验算的实例中采用了本文提出的方法,结果表明该工程的设计符合规范要求,达到预计的抗震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最大限度发挥减震结构中阻尼器的耗能效率,本文研究了黏滞阻尼器耗能占比的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单自由度结构体系,基于能量分析法,推导并得出简谐激励下结构弹性和弹塑性状态时黏滞阻尼器耗能比的计算公式,利用有限元软件验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并对附加黏滞阻尼器的SDOF体系进行能量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阻尼器耗能比与频率比、阻尼系数、阻尼指数以及延性系数等参数相关;在地震作用下,将弹性结构的阻尼器出力之和与层间剪力比作为下限,附加阻尼比作为上限,给出阻尼器耗能比与阻尼参数的取值范围,弹塑性阶段阻尼器出力与结构层屈服力比远低于规范所规定的60%。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介绍框架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与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阐述框架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底部剪力法、时程分析法三种计算方法,以及框架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计算方法,说明了结构抗震计算方法原理。  相似文献   

4.
拱形建筑的抗震性能特征分析数据量较大,导致传统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由于工作量过大,计算过程复杂,不利于工程师完成设计,提出一种基于模态的Pushover抗震分析方法,对南塔塑造哑铃型承台模型以及分离式承台模型。在地震的影响下求出多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平衡方程,对某阶振型参与质量和振型贡献参与质量比进行计算。在对侧向荷载分布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研究和拱形建筑墩节点相应的数阶振型。依据拱形建筑工程特点以及结构的重要性,采用地震水平II概率水平的地震加速度时程。对两种模型前5阶振型周期和振型进行分析。拱形建筑地震反应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分离式承台可增强主塔结构的抗震性能,而哑铃型承台可增强主塔基础的抗震性能,应综合分析对动轴力和弯矩的作用,才能准确选择有助于桩基础抗震性能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对匀截面粘弹性悬臂梁,考虑横截面质心和剪切中心偏移引起的弯扭耦合作用,利用复模态的正良陧对运动方程进行解耦,计算得到结构复频率、复模态和外部激励下的时程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偏心引起的弯扭耦合作用明显。本文考虑了截面翘曲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亚飞  廖甍  王亚菲 《科研管理》2022,43(6):104-112
本文将IFDI与OFDI作为一个系统,测度其耦合协调水平,作为双向FDI协调发展的指标。在Copeland-Taylor的分析框架下创新性地引入双向FDI协调发展,分析了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基于2004—2016年中国碳排放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从时间和空间的二维视角,揭示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具有空间上的显著关联和时间上的路径依赖,区域协同、长期治理是实现碳减排的关键;传导机制检验表明: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且规模效应为正,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为负,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的主导地位是双向FDI协调发展表现出减排效应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桥梁结构检测中动载试验是一项关键内容,结构动力特性如固有频率、阻尼系数和振型的分析直接关系到对桥梁结构工作性能的判断,探讨了动力特性的分析方法,进而得到合理的桥梁状态评定。  相似文献   

8.
闵涛  卢宏鹏  杨晓莉  李辉 《科技通报》2010,26(2):282-287
讨论了二维变系数抛物型方程的参数识别反问题,将其归为最优化问题,应用基于正则化方法的反问题求解方法—最佳摄动量法,给出数值求解。并利用此方法反演计算了具有分段函数系数的二维抛物型方程的参数识别反问题,通过对具体算例的程序实现和数值计算,验证了最佳摄动量法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高耸结构地震需求和位移延性能力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根据研究对象采用的计算模型、分析手段和研究范畴的不同,己有对高耸结构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线弹性地震反应分析、弹塑性地震反应及墩柱位移延性能力、考虑高阶振型参与的MDOF体系地震需求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传感器进行了模态分析、谐响应和瞬态分析,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传感器的前六阶固有频率和振型,谐响应分析和瞬态分析得到传感器的幅频特性.得出传感器动态维间耦合情况,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水轮机的单机容量愈来愈大,水轮机的振动也日益突出,而水轮机组轴系的振动特性更是直接关系到水轮机正常、稳定、高效运行。作者利用结构动力学、转子动力学和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发电机转子、轴系主轴、转轮及轴系整体的实体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计算了机组轴系在转轮质量偏心下的固有频率及振型。计算结果表明,转轮单个叶片密度改变引起的质量偏心对水力发电机组轴系自振特性影响不大,结构主要表现为扭转-摆动-弯曲的振动形态。  相似文献   

12.
王媛  王丽丽  何彧  程曦  王文琴 《资源科学》2012,34(10):1845-1854
本文采用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和能源统计数据,比较了国内外在测算贸易隐含碳中主要应用的三种方法:直接排放测算法、基于完全需求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测算方法。结果发现:①除了能源生产加工部门(如石油加工业等)的完全需求碳排放强度明显小于其完全消耗碳排放强度外,其余行业的完全需求碳排放强度和完全消耗碳排放强度都是比较接近的,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②直接净出口隐含碳(7.50Mt)〈完全消耗净出口隐含碳(277.30Mt)〈完全需求净出口隐含碳(408.95Mt)。从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上来看,基于完全需求系数和基于一次能源行业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都反映了对于能源的间接消耗,其结果应该比较接近,本研究实际计算结果也证明,在非能源行业两种计算结果具有比较高的相关性,但是由于目前只能得到统一的能源产值-实物转换系数,从而导致在能源行业基于完全消耗系数计算的碳排放强度远大于基于完全需求系数计算的结果,再加上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这样就进一步扩大了两者计算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张拉膜结构是一种典型柔性结构,现行荷载规范中考虑风振影响时,基于高耸和高层结构进行简化研究,并不一定适用于张拉膜结构。本文依据等效风荷载研究现状,针对张拉膜结构风致动力响应和等效风荷载计算做了一些研究。对平均风作用下的平面张拉结构进行随机振动分析,并与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机振动研究方法适用于对张拉膜结构进行振型选择,此方法针对风荷载的计算也有一定的安全度,可以满足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水轮发电机二维运动电磁场与电路相耦合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以一台335MW水轮发电机为例,仿真了其空载电压波形。此研究方法对提高发电机与电网运行安全水平,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某港口高桩码头典型断面特定的地层条件,土性参数、桩基结构体系为对象,对码头进行了二维有限元数值分析,研究了叉桩角度在0°~20°间变化时,桩端内力在竖向静荷载和水平向地震惯性力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最优的角度变化范围,可为高桩码头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波导DCN激光器的原理和结构,重点研究了波导DCN激光本征模(EH11模)在远场和近场的多阶高斯耦合效应,分析了DCN激光器的输出特性.理论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并为EAST托卡马克远红外激光干涉仪系统的光学设计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建立的并联复合隔震结构计算模型,基于结构动力时程分析和静力弹塑性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对地震作用下传统抗震结构、纯橡胶隔震结构、摩擦滑移隔震结构和并联复合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隔震体系能够显著地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18.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PBSD)是新一代结构抗震方法,是未来抗震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文章对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的地震水准、结构性能水平及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对基于性能的能量分析方法的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孔繁晓 《中国科技信息》2011,(14):32+34-32,34
流固耦合数值计算在目前许多工程领域需求越来越强烈,本文简要介绍了流固耦合的特点和目前可行的求解方法,采用Star-CD和Abaqus直接双向耦合的方法对空气弹簧的垂向动刚度做了数值计算,证明其方法的可行性且计算结果与试验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20.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问题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震作用是一种随机性很强的循环、往复荷载,建筑物的地震破坏机理又十分复杂,存在着许多模糊和不确定因素,在结构内力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计算方法还很不完善,单靠微观的数学力学计算还很难使建筑结构在遭遇地震时真正确保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为此,首先要正确判定短柱,然后对短柱采取一些构造措施或处理,提高短柱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