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能够在开放性的信息化环境中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教学,可较好地解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困难的问题,有助于优势特色专业的建设。首先阐述了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特点,其次,分析了在优势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开设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必要性,同时,深入探讨了如何基于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来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专业的相应措施,其中包括:结合优势特色专业发展的需要来引入相应仿真软件;加快虚拟仿真实验室培训;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来完善教学互动平台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科技服务的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基于科技服务的气象防灾减灾系统的建设意义、研究内容,建设内容以及应用前景,阐明了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钱锋  罗回彬 《科技广场》2012,(10):173-175
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结合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从实验室建设规划、制度建设、师资建设、设备管理、教学监控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方法,对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云南省气象部门紧紧围绕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工作,以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为核心,不断加强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研业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气象科技创新能力仍存在薄弱环节,科研成果向业务服务转化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高,对气象现代化建设支撑不足。有必要对云南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展进一步的系统研究,认真分析总结我省气象科研现状,学习掌握相关文件规范和最新科研动态,完善云南气象科技管理体制,找准云南气象科研定位和目标,为云南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
郁军海  季敏 《科教文汇》2013,(2):48-48,50
警察院校特色实验室建设是培养创新警务人寸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警务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支撑和互动平台,因此,警察院校必须在资金、制度、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特色实验室建设,努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职业特色和本校特色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实验室是一个有利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平台,在该平台开展教学应用,具有资源共享、开展主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优势。文章提出了研究型实验室开展教学应用的方法,如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实习、专题讲座等。  相似文献   

7.
郁军海  季敏 《科教文汇》2013,(1):48-48,50
警察院校特色实验室建设是培养创新警务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警备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支撑和互动平台,因此,警察院校必须在资金、制度、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特色实验室建设,努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职业特色和本校特色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18)
作为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实验室既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同时也是高校学科发展、助力"双一流"建设的强大支撑,因而其建设与管理在支持高校人才培养和推动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双一流"背景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展开。首先,本文对高校实验室的"双一流"建设推进作用作了详细介绍,指出其不仅是高校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且也是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接着,从高校实验室的建设角度切入,重点阐述了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具体内容;最后,又对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包括"模块化"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模式及"开放共享"管理模式在内的三大创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李莹  刘永玲  赵治兵 《内江科技》2022,(3):99-100+38
实验教学是对理论知识的实践,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其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了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贵阳学院为例,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实验人才队伍、建立实验室工作考核制度和提升实验室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思考,探讨如何使实验室更好地承担起实验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调查研究云南省防灾减灾领域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与需求,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强云南省防灾减灾领域科技应用能力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傅杰勇 《内江科技》2010,31(6):62-62,131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该专业学生"系统掌握网络经济时代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理论、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具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实验室的建设是实践教学实施的重要环境。  相似文献   

12.
网络攻防实验室建设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攻防实验室作为信息安全领域方向的一个重要综合实验平台,需要从实验环境、支撑的教学内容、可能的扩展服务以及实验室自身的管理等多方面来进行建设,以实现实验室的高效运转。因此,南海东软学院对攻防实验室进行了中长期的建设规划,根据学院实验室建设的各期经费预算,不断完善,从而实现实验室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实施气象"十三五"规划关于建设智慧气象的发展需求,对乌海城市气象精细化服务进行了思考,以解决城市气象中天气预报、预警、生态文明建设和防灾减灾服务中的迫切问题,为城市气象科技和经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西安矿院现有院级中心实验室3个,院系两级管理实验室19个,拥有实验室专职人员89名,全院共有5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近1600万元,实验用房12000余平方米.学院十分重视基础课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改善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设施,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近年实施了基础课和部分技术基础课实验室“达标工程”.实施“达标工程”的宗旨是以实验教学为中心,重点加强院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实验室的投资.学院先后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实验室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基础课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环境建设已得到彻底改善.建设成了具有202个座位的外语听音室,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国家要求标准,在煤炭普通高校中名列前茅;同时加强了院计算机中心的建设.该中心目前已拥有CAD教学网络、CAI教学网络和两个普通计算机教学网  相似文献   

15.
民生科技战略重点的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济广 《科学与管理》2012,(3):22-33,40
本文对民生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进行了分析,提出的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全民健康科技工程(大力推动心理健康建设与心理调试工作、大力推进营养学干预,尤其是科学推进新菜篮子工程、根本改造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大力支持非西医疗法的研究和普及),公共安全科技工程中的食品安全控制及食品安全检测,生态环境科技工程中的水污染问题,防灾减灾科技工程中的地震预测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对抗震救灾和科学重建中科技作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防灾减灾科技赈灾体系的设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构建"一模式五机制"的科技赈灾体系,指出建立良好的科技赈灾体系是提高防灾减灾质量的主要保障,有利于开创减灾工作的新局面.文章进一步指出了科技赈灾体系的构成、目标与方向、整合的资源对象,并就优化科技赈灾体系提出了多个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藏大学药学专业是以现代药学为中心,传统藏药学为特色的学科发展模式,是西藏自治区现代药学人才培养的基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现代药学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实验室安全是药学实践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实验室的建设在药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中举足轻重。面对全国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西藏大学医学院药学实验室建设起步晚、管理经验短缺、基础力量薄弱、实验条件有限、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实验设施设备亟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文章通过剖析西藏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现状,查阅归纳总结国内药学、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经验,为建设安全、规范化、标准化的西藏大学药学实验室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3)
高校创新实验室在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和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为了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动手能力,本文围绕实验室建设这一主题,分析了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立创新实验室的意义,并以嘉兴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纺织实验室为例,提出了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方案,为大学生创新活动和科学研究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5月12日是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老科协)地震分会在中国老科协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围绕今年"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主题,本着向较贫困和边远地区倾斜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地震科普系列讲座活动。地震分会共与4个省、区、市的6个区县市联合,共同组织举办20场防震减灾科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地方高校交通工程专业特点,结合城建类院校专业学科优势,在实验教学定位、教学理念树立、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科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交通工程特色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我国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特色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