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兰 《职业圈》2010,(7):21-21
1989年我留学到加拿大,那时候中国确实是很落后的,可能现在的年轻人都想象不到。我们的父辈、母辈可以说确实是吃了很多苦,所以那时候有这个机会,真的是愿意放弃在国内的一切,希望可以出国去看一看,我也参与了这个出国的大潮,算是一个幸运儿,拿到签证当初是非常受人羡慕的。  相似文献   

2.
1989年我留学到加拿大,那时候中国确实是很落后的,可能现在的年轻人都想象不到.我们的父辈、母辈可以说确实是吃了很多苦,所以那时候有这个机会,真的是愿意放弃在国内的一切,希望可以出国去看一看,我也参与了这个出国的大潮,算是一个幸运儿,拿到签证当初是非常受人羡慕的.  相似文献   

3.
那天,一个美国同学用结结巴巴的汉语问我,能不能帮他一个忙。原来他的太太在邻近镇上的一所初中教文学课,这个星期,学生们的阅读材料是一部多处涉及中国文化的小说《龙翼》,老师想找个中国人去班上简单地介绍一下中国文化。还未等同学说完,我已经被兴奋之情攫住了。因为先前我一直对美国的教育体系感到陌生和好奇,现在,一个绝好的机会自动送上门来,让我得以亲眼目睹美国孩子的初中生活;另一方面,我也对有机会临时担任中国文化的“代言人”感到受宠若惊,我二话不说答应帮这个忙。去学校的前一天,我制作了一个图文并茂的幻灯文件,准备到时候边…  相似文献   

4.
成功的故事比比皆是,而主角曾经是你吗?或许,你也曾有和我类似的遭遇。在美国留学,做各项工作,餐厅小弟、在电脑店打工、推销菜刀、卖汽车……频繁地更换工作。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参加一个激发心灵潜能的课程,遇到了我的老师安东尼·罗宾,我的人生从此改变。当时,安东尼在一千多人的研讨会上讲他的故事:他在二十二岁时穷困潦倒,住在十坪大的房子里,洗碗只能在浴缸里进行,  相似文献   

5.
就在春节前夕,终于有机会去莫斯科出差了,我欣喜万分。 飞机经历了平地云端,万米高空的起落,抵达了谢列梅捷沃机场。 正赶上使馆举办留学生春节晚会,我便踏雪赶去。大厅里张 灯结彩.笑语欢声。我站在一旁,细细地打量起进门的学生来。 七年前.还是大三学生的我,与其他四名同学和一名带队老 师.在莫斯科的普希金俄语学院度过了一年难忘的留学时光。时 过境迁.我发现如今的中国留学生跟我们留学时真的不一样了。 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比我当年更多的自信与成熟.谈 吐彬彬有礼,衣着更为时尚,更具个性。男孩子长长的头发和 女孩子的浓艳装束令人眼前一亮。 吃饭的时候,他们也相当有涵养,记得当年我们留学时.教 育处的老师说.一个留学生要按三人的饭量来准备,好像永远 也吃不饱。如今,吃的原始意味淡了,觥筹交错间.大家忙着 交流.认识新朋友.互换电话号码。 我的校友,一个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帅气男孩.穿一条 洗得发白的仔裤,弹起灰色的吉他.唱起流行歌曲来,歌声把 我带回了留学岁月。  相似文献   

6.
正刚过去的这个学期开始的时候,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师范大学的学生在奔走相告:那位"中国博士"又来了!"中国博士"叫曾广海,是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的指导老师。在乌克兰留学攻读博士期间,他一边学习,一边无偿为乌克兰本科生及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硕士、博士教授中国音乐课。曾广海用希望和理想为燃料,以音乐为灯芯,燃起了一盏灯,不仅照亮了他自己的人生路,更照亮了那些喜欢音乐却苦于没有机会受教于专业老师的  相似文献   

7.
↓爱老——中国新闻人的一面旗帜6月3日晴今天我随《今日中国》杂志社的同志们去八宝山向我们敬爱的爱老作最后的告别。才一个月前我们还在人民大会堂、友谊宾馆欢乐地庆贺他的九十寿诞,今天他却已离我们而去,这段时间差距实在太短了,前后的反差太强烈了,我真有如同梦幻的感觉。在向他告别时,我望着他安详的、永远是那样慈爱而充满睿智的面容,眼前似乎出现他同我对坐论文的情状。我想起最近写的一篇短文中的最后一段话:“爱老在他回忆录的最后一段里写道:在以后的十年里——如果我能活这么长的话——我也许还会写一段‘尾声’的。”我相信他…  相似文献   

8.
当我与妻子2000年9月到北京的时候,终于实现了长期以来萦绕在脑际中的计划。她在北京大学得到了一个外教的职位,这样一来为我们回到中国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机会。早在五年前我们结束在山东大学留学的时候,就有了这个打算。  相似文献   

9.
眼下,中国许多的“90后”孩子一到高中阶段就去国外读书、留学,国内的留学中介也是生意红火,接连不断的把有钱的没钱的家庭里的孩子推介到国外,而美国的大学则是学生们理想的留学之地。那么现实中,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心究竟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10.
挫折的礼物     
有一个博学的人遇见上帝,他生气地问上帝:"我是个博学的人,为什么你不给我成名的机会呢?"上帝无奈地回答:"你虽然博学,但样样都只尝试了一点儿,不够深入,用什么去成名呢?"  相似文献   

11.
正当俄罗斯姑娘遇见杭州,她以诗记录留学生活俄罗斯姑娘唐曦兰的中文诗作,6月续集出版了。她说:"艺术家与诗人都是自然的情人,艺术是一种信仰,而诗歌是一种生活方式。我用艺术去表达自己心中的色彩;我用诗歌去表达对中国、对祖国、对爱情的感悟。"  相似文献   

12.
我应故乡《文化交流》杂志之约,再次走进了我曾经来过许多次的陈芳允教授那简朴宁静的屋子。 以前我与陈老是邻居,常到他家里去坐坐。但自从我搬了家之后,六七年来很少有机会见到他。岁月流逝,几乎没有在陈教授身上脸上留下任何痕迹!他还是那样的神采奕奕,红光满面,额上数不出几条皱纹,也不见有任何老年斑,看不出已是年过八旬的长者。尤其是他的言谈,举止,步态,仍然充满着活力。于是我禁不住又一次地问他:到  相似文献   

13.
祖丁远 《文化交流》2014,(11):63-66
张贤亮的去世,使中国文坛失去了一位优秀作家,更令我忆念,勾起当年我们一起畅谈的情景。我对张贤亮心仪很久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对张贤亮格外关注,他的小说我一本又一本地读,如《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以及《绿化树》《肖尔布拉克》《习惯死亡》《早安,朋友》等等,读着他的小说,对他也就加深了印象。近年来,张贤亮两次来了南通。一次是2006年春风和煦的五月,江苏南通旅游文学论坛举行,邀请他来南通(那次还邀请了台湾诗人席慕容等),下榻于有斐大酒店;2007年4月,他来南通参加由铁凝主持的中国作家协会七届二次全委会,那次会上张贤亮是作协主席团委员。我们第二次会面畅谈,还是在那个有斐大酒店咖啡厅。2011年7月底,我去宁夏参加一次全国性文学笔会,有机会参观了他开创的"镇北堡影视城"。于是,更加深了我对他的华夏影视城的真实印象!  相似文献   

14.
中非首脑合作论坛举办之后,对中国企业家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是到非洲投资的最好时候。我是希望中国的企业家能抓住这个机会,勇敢地到非洲去,到非洲去投资,到非洲找市场。反过来,这对中国国内市场也是一种促进  相似文献   

15.
要到俄罗斯去了,心里热乎乎的,这次总算有机会亲眼去看看心仪已久的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冬宫还有那艘不朽的军舰——地处圣彼得堡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了!2003年岁未,俄罗斯早已是个冰雪世界。我们一行来到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市(曾称列宁格勒),陪同我们的导游是位帅气的中国小伙子,名叫李明,老家在中国山西省太原市,他来到彼得堡已有7个年头了。现在他在中国远洋集团驻彼得堡办事机构工作,在彼得堡当中国人的导游,对他来说是个熟门熟路的活儿,无论是在冬宫还是在芬兰湾,他介绍起来总是滔滔不绝,回答客人的提问也总让你完全满意。他说…  相似文献   

16.
刘波 《文化博览》2006,(12):26-27
在美国居住、学习、工作的七年中我交往过很多美国朋友,接触过很多美国的人事。在许多文化、习俗上,我对美国文化有过怀疑、颂扬和吸收,也有过碰撞和抵触。但有三位美国朋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让我多年来思索不已。千万富翁之子当厨师Keith 是我在丹佛工作时的同事,我认识他的时候他26岁,是一个很普通的美国青年,沉默,踏实,向上。我们共事了很久以后,有一个国庆日,他请我们几个同事去他家的牧  相似文献   

17.
我记得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考试考第一名,老师送我一本世界地图,我好高兴,跑回家就开始看这本地图。很不幸,那天轮到我为家人烧洗澡水。我就一边烧水,一边在灶边看地图。看到一张埃及地图,想到埃及很好,埃及有金字塔,有尼罗河,有法老王,还有很多神秘的东西,心想长大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埃及。看到入神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大人从浴室冲出来,用很大的声音跟我说:"你在干什么?"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我爸爸,我说:"我在看  相似文献   

18.
1975年,一个美国大学生有机会陪同他的母亲从北京到上海参观访问,亲眼看到了神秘的中国,一路的风土人情对于他都是全然陌生的。2001年,这个名叫乔治·W·布什的人做了美国总统,在赴上海出席 APEC 会议前对中国记者说:“我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在苏联留学时的同班同学陆京偕其在上海的弟弟陆一起来杭州大学看望我,多年未见,相叙甚欢。他告诉我,此次来杭是因为家父陆俨少调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院)任教授,由于兄弟三人都不在杭州,故小弟弟陆亨将从江西调来杭州。往后如有什么事,希望老同学照料一下,我当时即欣然允诺。旋即,我们一道去看望了陆俨少先生。陆先生住在南山路美院教工宿舍,对门是他的弟子、画家姚耕耘家,他说门当户对彼此可以照顾。第一次见面,陆先生给我突出的印象是为人敦厚,谈吐高雅,知识渊博,文人气息很浓。他正在作画,室内安装了一个北方常见…  相似文献   

20.
正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坐一条西湖手划船,上阮公墩去看看,看接天的荷花,看那处跟阮元有关的风景。但是很遗憾,没有机会登岛。中国古代的官员中,今天我们还在说到他们名字的,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即这些官员大多是凭文字作品而留芳后世的。他们有的官至省部级或地市级,但就政绩而言,可能远没有他的一部作品留得时间长久或更有影响。也有的人,官做得也很不错,而他个人的学问成就更是赫赫有名,这其中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