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初,我从香港乘轮船经天津来到刚解放不久的北平。当时,北平城里到处喜气洋洋。从我住处的楼窗外,传来阵阵秧歌锣鼓声。这是人民在迎接新的生活。那时候,我认识了人民日报年轻的记者柏生同志。她热情、诚恳、有朝气,我很高兴接受她的采访。记得在这年的5月6日,我在全国青年代表大会上作了《青年与科学》的报告,柏生同志前来听讲,后来,在我参加筹备召开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  相似文献   

2.
1988年5月21日,他采写的一篇稿子,在全国八亿农民的报纸《农民日报》上刊登后,引起讨论。 1992年7月,又是他,采写的一篇《棉奖化肥哪去了》的来信,引起了省长李长春的重视并亲作批示。他,名叫李文明,是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镇政府新闻干事,全国60多家新闻单位的特约记者或特约通讯员。了解他的人说他有胆识、有才  相似文献   

3.
应该说,我这个人其实还是比较幸运、比较顺利的,尽管时常对自己并不满意。 很小的时候,我就做着一个很美丽的梦,向往着长大后能当一名作家、编辑,为此,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武汉大学中文系。十年过去了,我仍然那样执著,为了心中的那一点点梦想,直到今天仍不后悔。 这样说,并不意味我没有烦恼,没有  相似文献   

4.
我和冷西同志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是在1989年秋。当时,吴冷西同志是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长,我担任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赵水福同志处理学会的日常工作。我来报到的那一天,正赶上冷西同志主持召开中广学会一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只有17位常务理事,有几位同志因故没能出席这次会议。我虽是列席,但总算有机会和冷西同志有了一点接触。  相似文献   

5.
6.
去年10月,全国49家新闻单位的代表聚首广州,就国际时事报道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讨。会上,代表们就如何加强国际新闻报道广泛地交换了意见,交流了经验。各家介绍“绝活”,的确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精心制作标题,作好国际版这篇大文章,是一些报社的“杀手锏”。比如《中国青年报》的观点是,国际新闻的标题如果是在形神不可兼备的情况下,那么取神而不取形。所谓“神”,是指事物内在的精神风貌;所谓“形”,则指事物的外部表现。他们认为“在标  相似文献   

7.
孙智 《新闻爱好者》2007,(11):52-52
小言论属评论家族,主要是指论题单一、分析扼要、篇幅简短的小型评论,又被称为微型评论、袖珍评论。它大多只有三五百字,就新闻事件和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如何写好小言论,使它在读者中产生共鸣?笔者以为,要做到"选题准、角度新、语言活"。  相似文献   

8.
周保东 《新闻窗》2012,(2):9-10
中宣部号召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各级媒体的广大编辑、记者按照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纷纷深入到田间地头、矿井车间、社区街道。这个号召,真是一场及时雨,一扫编辑、记者们渐生的懈怠与浮躁,荡涤文章、镜头中那些官腔、套话和做作。  相似文献   

9.
低成本做人     
到美国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长见识。创业需要很多自信,你见的多了,神秘感就没有了。斯坦福大学是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地方,你在教授食堂吃饭时,也许你旁边坐着的一个不起眼的干巴老头就是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你看多了以后,便会认为这些人都没有什么了不起,  相似文献   

10.
“以史为鉴,可以观兴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努力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民主建设,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如春暖风,所以一般老百姓乃至党员干部都享有说话的自由,这不仅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我们社会的现实生活中,“虚事实办,实事虚办”的各种形式主义现象仍屡禁不止,由此群众形象地说:“党和政府的政策和精神是好的,就是歪嘴和尚念经,把经念歪了。”所谓“虚事实办”,就是务虚的事情办得很扎实。当然,“虚事”也是“务实”,只要办得扎实,能…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活动日益丰富,公众对经济生活的关切度日益提高,对于经济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对于经济新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经济报道日渐成为媒体的新宠,许多地市党报纷纷投入更多的资源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以争夺读者的眼球,以期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把握先机、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2.
杨功玉 《大观周刊》2011,(37):182-182
“人”这个字,一撇一捺多简单啊,可是做人难啊,教人做人就更难了。一个家庭教一个孩子有时候都感到头痛,更何况一个教师要教几十个学生。现代的学生接受了很多新思想、新意向,他们崇拜、追随、模仿偶像、明星,对于老生似的说教他们是不会接受的,在大多数学生眼里漂亮、会唱流行歌、会跳流行舞就是潇洒,就是酷,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不感兴趣。于是教者和学者产生了“鸿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13.
做人PK做事     
《新闻世界》2008,(6):47-47
在工作中,我们一直致力于做一个好人,也致力于把事做好。结果发现,原来做事与做人是个永不平衡的天平。又想做好事,又想做好人只是我们的一相情愿罢了。在做人和做事方面你是如何平衡的?  相似文献   

14.
出书与做人     
出书与做人南方把出书与做人联系在一起,也许有人会觉得有些牵强,其实这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又是一个今天不能不面对的现实。说到出书与做人,人们的眼前自然就会浮现出鲁迅、邹韬奋、茅盾、郑振泽、叶圣陶、巴金等等一批出书人的楷模。鲁迅把出书看作自己投身革命的...  相似文献   

15.
做人与写文     
《今传媒》1996,(6)
做人与写文文/贾保民前做人与写文岁岁花相似”,多年都是一副老面孔,没有什么起色,应该过一段时间就换编辑。陕西有句俗语叫“一块地一种胡基,一个人一个脾气”,此话说得极有道理,办报亦是如此。比如《西安日报》副刊,为什么自创办以来,一直办得很好,深受广大读...  相似文献   

16.
杜金存 《青年记者》2017,(25):40-41
记者是个神圣的职业,可以伸张正义,可以呼唤爱心,可以鼓舞人心. 小时候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记者.记得上中学时,我其他功课一般,唯独语文成绩突出,每次考试都排班级前三名,40分的作文题老师能给36分左右.学校作文比赛得过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18.
做事与做人     
我希望你早早准备好,开放自己,让世界的丰富,透过感官与想像,都变成你生命中的丰富。你生命的一部分,自己来不及记忆的部分,可以保留在我这里,  相似文献   

19.
作文与做人     
作文与做人,表面上看似同吃饭与走道一般是两码事,其实不然。做人是作文的前提,文如其人。一个人的思想品格如何,往往通过其文便可略知一二。“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载《法言·问神》)文人其言之格调,往往流露本相。相传古代有位道长,他收了王婆婆的一笔厚礼,答应给王婆预备的棺材题字,无奈王婆无官无职,害得道长搜肠刮肚,寻些好听的字眼。最后他写道:“翰林院侍大学士国子监祭酒隔壁王婆婆之柩。”拿了人家的手软,怎么  相似文献   

20.
作文与做人     
现在社会节奏加快了,人们整天工作生活忙啊忙,青年人一定要规划好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干新闻的黄金时段也就十年.在事业方面从大学毕业到干出一番成就也就十五年左右的时间,这个时期把握得好咬咬牙也就上去了,否则你的一生也就大体定型,一般情况下很难再有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