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纲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教学《小蝌蚪找妈妈》(第四册 ) ,我们可以把着眼点放在朗读训练上 ,让学生充分地读 ,引导他们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在读中理解难句新词 ,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兴趣。这篇课文的朗读训练可设计以下四个层次 :1 .听读。新课伊始 ,让学生对课题质疑解疑后 ,让学生听教师范读 ,并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故事讲的是谁 ?他的样子有什么变化 ?安排该环节的目的是 :(1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 )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3 )让学生受到教师声情并茂范读…  相似文献   

2.
正分角色朗读,是引领学生以文本人物的角色体悟文本情感、揣摩言语表达的有效方式,很多教学中,教师对这一形式的处理相对草率,分配任务、佩戴头饰,让学生拿腔捏调地展开朗读,就算完事。学生如何才能将角色的语言读"活",展露文本角色的内在情感,倾吐出所要表达的意思呢?我们不妨以《小稻秧脱险记》一文的学习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分角色朗读,领悟文本语言,促进学生能力生长。  相似文献   

3.
《加了一句话》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第七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富含哲理、具有强烈的语言感染力的美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理念,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品读感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使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水乳交融,并创设活动情境加深体验升华情感。一、通读课文,自主确定探究主题师:同学们,这是一个发生在法国巴黎街头的故事,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你们想读吗?生:(大声地)想!师:下面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相似文献   

4.
自读常规 这里的“自读”,指的是自己、自由地朗读。阅读教学的实践证明:朗读是语言、思维训练最通常、最经常的办法,是听、说、读、写之间内在联系的重要表现,而学生自己自由地朗读又是达到朗读教学目标的最基本的方式。就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自读有下列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5.
感知 1.图片直观 (出示孙中山挂像),导语引入:(介绍孙中山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不朽功勋)你们想知道他小时候勤学好问的故事吗?学习新课,揭示课题《不懂就要问》。 2.引读初步感知。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引读,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席亚仑 《青海教育》2004,(12):24-24
一、自主学习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来表现。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人。加强朗读指导,组织不同层面朗读(理解的读———积累的读———运用的读)训练,使学生通读、熟读、有感情地读课文,以朗读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  相似文献   

7.
设计一、情境感知1.出示大雁图片。请学生介绍“大雁”的知识。2.动画演示:大雁慢慢飞着,“嘣”的一声,大雁落下。同时提问:这只雁怎么了?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自由选择伙伴,自主选择朗读方式。如分角色读、表演读等。3.相机指导。让学生找出难读的句子,请同学解决。4.引导学生采用分角色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互换角色读等形式进行练读。三、创设情境1.出示大雁就自己同胞的遭遇而向法院递交的诉讼状。2.提问:看到诉讼状后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为大雁进行辩护。)3.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文中为更羸找到…  相似文献   

8.
[《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罗蓉老师执教该课,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后,引导学生细读理解,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以分角色朗读和学生口述方式,表达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师:同学们真会读书,初读课文后就能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不过读书光做到这些是不够的,还要把自己的情感也融进文章中去,读出自己的感悟。现在,我们再次走入这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请同学们再认真阅读课文,细细品味,然后说说:调达是一个什么的人?九色鹿呢?你可以边读边在书上用恰当的词做标注。(学生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注)生1:调达真…  相似文献   

9.
教师课件出示大瀑布壮观景象的画面,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赞美看到的画面,导入新课。一、今昔对比,感受大瀑布师:看着这图画,咱们脑海中有一段文字一定被激活了。(画面上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这条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水声震耳欲聋")师: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一段话。(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谁想来朗读?大家认真地听,看看朗读声中能不能浮现刚才的那幅画。  相似文献   

10.
如何凸显语文本味?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回归朴素的原点,才能直指语文教学本质,凸显浓浓的语文味。一、潜心会文,动情诵读,读出语文味学习语言文字就是要读占鳌头:读词语,读句子,读课文;朗读,默读,诵读,分角色读……在各种方式的读中亲近语言文字。很多的文本语言就是无声的图画,如:岸边杨柳依  相似文献   

11.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 ,这么高大的一头象到底有多重呢 ,你们想知道吗 ?二、研读解疑(一 )学习第三段1.自由读自己轻声地读课文第三段 ,边读边想 :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 ?2.讨论、交流根据学生讨论板书 :造大秤宰大象3.联系上文理解“直摇头”官员们提出“造大秤”、“宰大象”的方法怎么样 ?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官员们说的称象方法是不现实的 ,从而理解曹操“直摇头”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过渡 :曹操的儿子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 ,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相机理解“才”的意思 )(二 )学习第四段1…  相似文献   

12.
初一册 第五单元《论语》十则[创新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认读字词 ;2 理解各则语录 ;3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二、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 ,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三、创新意图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四、教学过程第一个教学板块 :认读课文。 (1 5分钟左右 )1 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2 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3 听读课文 ,注意校正读音 ,体会语调。4 分“则”朗读课文 ,每读一则 ,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5 分学习小组 ,读课文 ,说注释 ,说译文。6 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第二个教学板块 :析读课文…  相似文献   

13.
罗瑛 《云南教育》2015,(3):29-30
教材分析:《美丽的小路》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通过描述鸭先生小屋前小路的变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动物不同的感受,告诉大家只有保持环境卫生,才会有美好的生活的道理。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每个小动物的语言、动作都富有性格特征和戏剧化的效果,适宜分角色朗读,让读者在演读课文中加深情感体验。文中多次出现问句和感叹句,是学生通过朗读体验问句和感叹句的好机会。教学中,教师要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教师的引读为主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在平时的语文朗读教学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现象:上课伊始,老师就满怀激情地把课文朗读给学生听。试问老师在为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沾沾自喜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在你朗读之前,学生自己有没有读过课文?字词读准、理解了吗?对课文内容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领悟了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在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多数教师只重视听和写,而忽略说和读。但是,自古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对于学习语言知识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好学生的朗读习惯呢?一、示范性朗读,激发朗读兴致  相似文献   

16.
品味,“学”文“习”语老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猴子种果树》。请大家说一说猴子先后种了哪些果树,最后结果怎样?学生:猴子先后种了梨树、杏树、桃树和樱桃树,最后什么树也没有成活。老师: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请前后四人先练一练,怎么读,小组可以自己商量。(学生合作朗读后,教  相似文献   

17.
将听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叶圣陶先生说 :“不善听未必善读 ,不善说未必善写。”它表明了听说和读写之间的密切联系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课前齐声背诵名言、警句或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片段 ,让学生经常有开口说的机会。听课文范读复述要点或内容梗概。通过听课文录音或听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说出所听内容的要点或内容梗概。分角色朗读小说。要求学生仔细揣摩文章的内容 ,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要符合特定的情境 ,要准确体现出人物的年龄、性格特点 ,要表达出作者的感情色彩。运用讨论法分…  相似文献   

18.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狐狸和乌鸦》。(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观察放大插图,了解狐狸和乌鸦的特点。)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要注意听准生字的读音;想一想:课文讲了狐狸和乌鸦之间的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写乌鸦找到一片肉,高兴地站在树杈上…… 师: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吗?[初步训练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课文朗读形式多种多样,有范读、分角色朗渎、配乐朗读、诵读等.营造情境,进行多形式的朗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之一,是学好语文的最佳手段和第一形式.  相似文献   

20.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过程中 ,许多教师在课堂操作层面上显得不知所措 ,一时难以适应和恰当地把握。下面 ,笔者就所听的一节语文课《冬阳·童年·骆驼队》) ,谈一谈在课堂操作层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问题的理性思考。问题之一 :视学习方式为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1 教学案例 :教师安排学生读题导入后 ,检查复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了关于童年的哪些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演、讲解、朗读”)去学习课文 ,准备向大家介绍童年的事。在大组集中汇报时 ,学生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