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老年教育》2009,(5):48-48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
迟庆德 《现代教育》2014,(6):119-119
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分布地域广,而且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严重。地震、风雹、洪涝、干旱、台风、雷电、高温热浪、沙尘暴、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森林草原火灾、植物森林病虫害和疫病等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从灾害的危害性和可防范性来看,只要较好地把握其科学知识,掌握防范应对能力,是完全可以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学校加强学生应对灾害能力教育,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山西旱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是对山西农业生产威胁次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重的气象灾害。本文根据1991—1999年的降水资料,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暴雨频次对山西近期旱涝灾害进行了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干旱趋于严重,全省干旱大致2-3年出现一次,每年都导致粮食农作物大幅度减产。降水量减少现象在冬季(12-2月)最严重。春旱发生频率较高,并存在地区差异,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夏旱和夏秋连旱损失最大。山西省暴雨次数、受灾面积、经济损失的年际差异和地区差异比较明显,降水量多的年份暴雨场次多、范围大、损失严重。暴雨具有南多北少、山区多、盆地少的特征,多发地区主要分布在山西省的南部和东南部。山西省暴雨集中在7、8、9三个月,尤以7、8月份最多,占总数的77.7%。与前几十年相比90年代暴雨次数有明显的减少趋势。暴雨洪水损失除粮食减产一项不如干旱造成的严重外,其他各种经济损失都居各种自然损失之首。  相似文献   

4.
一、加强灾害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区域性和季节性强、灾害损失严重。如汶川地震、西南旱灾、玉树地震等,都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全球灾害总损失的四分之一左右,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6%,而发达国家灾害损失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3~0.5%。尤其是灾害高风险区内人口、资产密度迅速提高,使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均在增长。除了自然灾害,诸如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人为灾害也对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以来传统灾害的演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以来,传统灾害的持续和演化明显表现出七大趋势: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周期越来越短;规模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严重;危害区域越来越广;直接造成的大规模人口死亡有所下降,物质损失则增长巨大;灾害损失的放大效应更加显著;灾害群发现象日趋严重;城市成为灾害的主要承受者。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与生命救助同等重要的心理救助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帮助灾区儿童加固和重塑心理结构、预防创伤后应急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建设美好心灵家园?笔者以为.首先我们国家要逐步建立起重大灾害心理紧急应对体系,对遭遇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灾害的人群.特别是儿童进行现场心理救援和灾后心理康复。其次,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和全面开展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尤其在小学教育中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近年来自然环境问题与社会矛盾问题交织实显,突发公共事件增多,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经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一是突发公共事件种类多。既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也有人为灾祸。二是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频率高。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就先后发生了南方的冰雪灾害、洪涝灾害,山东的列车相撞事故,四川“5·12”地震,拉萨“3·14”暴力事件等一系列灾难性事故。三是突发公共事件损失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受灾人口2亿,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亿。至于间接损失更不好估量了。比如说,灾害事故发生之后,公众生活节奏被打乱,公众心理受到创伤。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水旱灾害更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心腹之患。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我国洪涝、干旱、台风、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据统计,1990年以来,我国年均洪涝灾害损失占同期GDP的1.5%左右,年均干旱灾害损失超过同期GDP的1%,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位居我国各类自然灾害之首。  相似文献   

10.
于景兰 《成才之路》2014,(23):10-10
正2010年8月8日,舟曲县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倾刻之间房倒屋塌,有的父母失去孩子,有的孩子无家可归。党和政府英明决策,全国人民积极支援,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但灾害给幸存者,特别是给一些未成年的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尤其是学生,无论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实在无法承受父母、亲人、同学突然失去的痛苦,对劫后余生的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出现了惶恐、心悸、悲苦、无助、失眠、精神无法集中等一系列心理不适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对这类  相似文献   

11.
李桦 《地理教育》2003,(5):26-26
一、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我国的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沙尘暴等。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每年我国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平均每年约720~870亿元人民币)的57%;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平均每年约1~2万人)的40%。而且,气象灾害的频度、强度及造成的损失有上升的趋势。在过去的2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600多次。199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特别是20世纪的最后十年,我国…  相似文献   

12.
情系灾区高(职)校师生爱心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职业》2008,(16):26-33
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灾害损失十分严重.连日来,全国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支援抗震救灾,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各类自然灾害的总损失中占10%。因此,研究和预防海洋灾害对我国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海洋灾害的种类有:风暴潮灾、海浪灾害、海啸、赤潮、海洋环境污染、海上溢油、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异常海况变动、海平面上升等,对我国危害较大的海洋灾害有:一、风暴潮灾风暴潮是由于海上风暴和气压变化而引起的一种海洋灾害,发生的地带主要在近岸,它的表现形态,主要是海水异常升高,漫溢于陆地,冲垮建筑物,淹没农田和人畜等。国外学者曾经作过统计,…  相似文献   

14.
我国灾害之重,灾史之长,灾域之广、灾种之多是世界少有的。现在,自然灾害已经愈来愈羞为制约我国经济发燕尾服的限制性因素。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损失严重,时空分布广、灾害的地域组合明显等特点。主要的自然灾害有: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许多灾害的发生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教育人们如何预防灾害及减少灾害损失显得尤为重要。地理教师要明确灾害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课堂教学灵活性,以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加强地理教学中的灾害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地震瞬间夺去了几万人的生命,几十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震后重建工作展开至今,相较于肢体伤害,受灾群众的心灵伤害更为严重。事实上不仅仅是地震,其他严重的自然、人为灾害都会对受灾人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困扰。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多灾多难的大国,开展灾害心理和灾害心理救助的研究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的特大地震,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也给幸存者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心理创伤.灾害发生后,大量心理学工作者不顾生命的危险、条件的恶劣,积极热情地深入到灾区第一线开展各种心理援助活动.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12,(22):17
黄宏在2012年7月26日《浙江日报》撰文指出:北京特大暴雨造成灾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这些天来,不少人都在议论,灾害来临时,如果能够冷静逃生,一些伤亡和损失,原本可以避免;如果逃生方法不当,却会加剧伤亡和损失。灾害发生不可怕,可怕的是,灾害发生后,没有好的逃生方法,人们在灾难面前慌了手脚。当前,青少年对于灾害的认识、预防等知识的掌握存在  相似文献   

19.
孙磊 《教师》2010,(33)
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中国西南遭遇罕见干旱;2010年1~3月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2010年7~8月南方高温,北方暴雨洪水,北半球高温、干旱、暴雨、洪水,南半球低温冻害.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甘肃省民政厅厅长田宝忠坦言:"此交灾害损失的严重程度,哪怕是汶川大地震,也难以与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灾害相比.  相似文献   

20.
六安地区是一个水灾频繁的地区,近10年来大的水灾就发生过4次。今年夏季洪水是近百年来所罕见的。这次洪水给我区造成严重灾害,教育系统损失也十分惨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