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一角”本名马远,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马远作画有一特点:画山,只画山的“一角”;画水,仅画水的“一角”。可是他作的画,总是意境深远、内涵丰富,让观众能联想到许许多多的东西。“马一角”的雅号也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2.
在宋代文人中,黄庭坚称得上是个可与苏轼匹敌的多才多艺的大家.他不仅在诗词书法方面的成就彪炳文坛士林,而且在绘画上也堪称俊赏解人,他自己曾经作画,王安石集中有《跋鲁直画》诗一首,但他的绘事功底更见于精鉴品赏上,后人编集的《山谷题跋》,其中多论绘事三昧,甚为后来画家所重.故邓椿论当时人图画纪咏时说“独山谷最为精严”.由于他在诗、书、画方面的才能声望,请他品题的画家作品不少.即便象文同、郭熙、李公麟等大画家的杰作,也以经山谷题诗为荣.中国的第一部题画诗集,南宋淳熙间孙绍远编次的  相似文献   

3.
形容一个人做事草率、不认真,常常用“马虎”或“马马虎虎”;对处事敷衍、粗心大意的人,我们也往往称之为“大马虎”或者“马虎先生”。你知道吗,“马虎”这个词,相传还有一段凄惨的故事哩。据说宋朝京都有个画家。有一次他即兴画虎,刚刚画好一个虎头,这时有人来求他画一匹马。他嫌重画费时又费事,就在刚画好的“虎头”下面又画了个马身子,求画人不解,问他画的是什么,画家回答说:“马马虎虎吧,反正都是大个子动物,也差不了多少。”求画人见他画得不伦不类,很是生气,没有要这幅画就走了。谁知画家倒以为这是自己的发明创造,竟然把“画”挂在…  相似文献   

4.
南宋著名画家马远,人们送他一个“马一角”的外号。原来他绘画笔法别致,独辟蹊径。他画山不画全山,常画山的一角;画水也不画全水,只画水的一涯。他的代表作《寒江独钓图》,仅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个渔翁独坐船头垂钓。  相似文献   

5.
画家画马通常先画马头,最后画马尾巴。而日本京都却有一个画家画马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每次画马总是空着马头,先画马尾巴。他画出来的马栩栩如生,非常出色。从马尾巴画起,可称得上是“逆画”了。这种画法其实我国也有。一般画家画动物最后才画眼睛,此所谓“画龙点睛”。可我国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画牛却先画牛的眼睛。  相似文献   

6.
画家画马通常先画马头,最后画马尾巴。日本文学家小泉八云却在京都看到一个画家画马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每次画马总是空着马头,先画马尾巴。他画出来的马栩栩如生,非常出色。从马尾巴画起,可称得上是“逆画”了。  相似文献   

7.
(五)学会用问答的方法归纳段落大意要求在读了一篇文章以后,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的答案连成一句话或几句话,作为段落大意。帮你提升我们需要在把握全文的主要意思的基础上,根据段落的具体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再回答问题,最后将问题的答案串连成这一段的段意。实例讲解郑板桥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堪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多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  相似文献   

8.
郑燮,号板桥,是清朝初年著名的花鸟画家,也是“扬州八怪”中的重要人物,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的成就尤为突出。他一生都在细致地观察竹子,自述“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他有很多描写竹子的名句,  相似文献   

9.
与张幼军先生共事十数载,其志洁,其行廉,其文显,是吾友亦为吾师也。 张老师高中毕业后作为城镇知青“上山下乡”十年。1982年湖北师范学院毕业到大冶教师进修学校任教,1990年调入大冶一中任教。“传奇”而平凡的人生经历,铸就了他“熟读”而“精思”的个性,也决定了他“深刻”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学习之友》2008,(10):64-64
宋朝有位画家,有一次刚画好一只虎头,有人请他画马,他就在酒好的虎头后面画了个马身子。这位画家的大儿子问爸爸“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可是,小儿子问他,他又说是马。后来,大儿子去打猎,遇见一匹马,他误认是虎,将马射死,结果只好给马主赔偿损失;  相似文献   

11.
山云同美     
<正>不可否认,个人是渺小的,在永恒的外部世界与自然面前,我们的出现就像一道流星划过,转瞬即逝,但这流星也能带来光和热。“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短短二十字,揭示了云与山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的关系,也引发了关于个人和他人他物关系的思考。山与云本互不相干,前者稳定,后者飘浮变化,正如每个个体自身的确定性与外部世界中他人他事他物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南宋著名画家马远,人们送他一个“马一角”的外号。原来他绘画笔法别致,匠心独运,他画山不画全山,常画山的一角,画水也不画全水,常画水的一涯。他的代表作《寒江独钓图》,仅画了一叶扁舟漂浮水面,一个渔翁独坐船头垂钓。四周除了寥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托着下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却迟迟不愿下笔。我走到他身边:“你为什么不画呢?你可以大胆地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好久,他终于开始下笔。他画得那么精细,但到下课,其他小朋友都已经画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却刚开了个头。有时他甚至一节课擦擦改改,时间过去了却什么都没画。但第二天他总会交上一幅漂亮的画,其他小朋友也会很欣赏:“哇,画得好美啊!”确实不能说他画得不好,线条流畅,笔法细致,构图完整,形象逼真……但可以看出他的画差不多都是临摹的。  相似文献   

14.
朋友喜欢画画。一次,不小心把墨水瓶掉到桌上铺着的一张画纸上,上面便有了一大块墨迹。“得,这张纸得报废了。”我不无惋惜地说。“不见得。”朋友很自信。几日后,我又到他家,他拿出一幅画给我看。画非常漂亮。“这就是用上次洒了墨水的那张纸画的。”朋友指点着画说。我这才注意到了那片墨迹,并不十分明显。“一张白纸洒上一大块墨水的确很不好看,如果这时把它扔了,便失去了它的价值,但如果费点儿心,努点儿力,照样可以画一幅好画。想让别人不去注意它的污斑,最好是在它旁边涂上绚丽的色彩,以转移别人的注意力……”细细品味朋友的话,我觉得…  相似文献   

15.
王维(701—761)是我国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他在盛唐诗坛所以能够独树一帜、引人注目,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他的山水田园诗具有独特的成就。苏轼评王维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相似文献   

16.
《少年读者》2009,(5):24-26
宋朝有位画家,做事、画画都有点糊涂。 有一天,有人来找他画虎。正当他把虎头画好,又有人来找他画马,他说:“这就画,这就画。”结果,他又犯了糊涂病,在虎头的后边画了马身子和马尾巴。  相似文献   

17.
徐红强 《今日教育》2014,(10):59-59
万从木,重庆本籍100位历史名人之一,重庆永川人,因画松树十分神似,又被称为万松木,精中西绘画,山水、人物尤工,兼好诗文。他的画笔墨豪放、老辣,跟当时那些大师们相比,也毫不逊色。万从木一生在艺术教育上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并且成就卓著。兴办教育是他认定的救国之路1925年万从木和杨公庹,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去认识客观世界的美的话,那么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去表现美、创造美。作文时,学生运用思维去筛选,运用想象去编织(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并选用最富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累在胸,一吐为快,情不自禁,文思如潮,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喜悦,并把这种喜悦之情贯穿到作文过程的始终,不仅体验到形象的美、情感的美、逻辑的美,也体验到文章语育整体的美,从而产生表现美、创造美的强烈愿望。审美创造的基础是审美观察。徐悲鸿画的马世界闻名,这与他长期对马的观察以及与对其他动物的比较研究分不开的。据说,徐悲鸿在法国学习时,为了  相似文献   

19.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青少年时,曾随父亲(民间画师)学画和外出卖画。五四运动前夕,经刻若努力,到日本和欧洲学画。他牢记老师达仰(法国画家)的赠言:“勿慕时尚,勿甘小就”,留学八年,作画上千幅。回国从教后,逐步形成自己的美术教育体系。人们最为喜爱的,是他创作的奔驰无羁的马。徐悲鸿画马能够那样传神,一方面源于他对马的生活情态作过深入的观察;更重要的,是他的画借物喻情,我们从画面上不仅看到了马的各种动态,更能感受到它所激发起的奋起自强的勇气。徐悲鸿与他的绘画艺术@佚名  相似文献   

20.
曾 经 以 为 ,自 己 是 个 关 爱 学 生 且 不乏 幽 默 感 的 人 。 看 到 学 生 的 课 桌 、书 本被 涂 抹 或 刻 画 得“ 面 目 全 非 ”时 ,好 几次 我 都 用 了“ 拟 物 ”的 口 吻“ 婉 转 ”地批 评 他 们 :“ 如 果 我 是 这 张 桌 子 ,我 … … ”“ 我 代 表 饱 经 风 霜 的 这 本 书 ,向 你提 出 抗 议 …… ”看 到 当 事 学 生 羞 愧的 表 情 , 听 到 其 他 学 生 会 心 的 笑 声 ,每每我 都 要惬 意一 阵 子。 一 天 ,在《 新 华 日 报 》上 看 到 了 这样 一 个 小 故 事 ,才 使 我 不 得 不 重 新 反 思自 己 的 做 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