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日报、新华社撤离延安前后的这段史实,在党的新闻事业史上,是永放光辉的一页。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正处于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作为党中央的重要舆论工具,《解放日报》对当时革命斗争所发挥的巨大动员、鼓  相似文献   

2.
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全社大会,庆祝新华社诞生60周年,目的是回顾历史,发扬传统,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更好地完成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我想讲三个问题。一、光荣的历史优良的传统 60年前的今天,新华通讯社的前身——红色中华社向世界发出了她的第一条报道。从那时起,我们已走过了60年不平凡的路程。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壮大和革命事业的迅速发展,新华社从瑞金到延安、从太行到北  相似文献   

3.
新华通讯社(以下简称新华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讯社。它是随着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发展而逐渐成长和壮大的。新华社胚胎于红色中华报社。红色中华报在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中央苏区的首都——江西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形势下,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的光辉节日。我们党从来就非常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在苦难沉重的旧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或直接办报刊,或善于运用报刊,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主张,为指导党的建设、组织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夺取政权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把新闻工作看作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对人民群众“有  相似文献   

5.
今天,是一个光荣的节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 八十年前,在中国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运动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  相似文献   

6.
11月7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国内最大的新闻机构,国家通讯社——新华通讯社迎来了她75岁生日。从1931年11月7日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江西瑞金成立之日开始,新华社就紧紧跟随党中央转战南北,从瑞金到廷安,从西柏坡到北京,新华社都承担着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的职责。伴随着革命的烽火和新中国的成长壮大,今天的新华社已经越发的成熟和强大,她不仅继续履行着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的光荣使命,同时还肩负着国家通讯社、世界性通讯社、消息总汇的职能,发挥着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新华社的新闻信息用户已遍布全国所有地市级以上媒体,覆盖率100%,遍布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率达90%以上,有效地引导了国内舆论,积极地影响了世界舆论。  相似文献   

7.
"耳目喉舌"说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目喉舌”这一词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但它作为报刊的一种功能的提出却要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批维新派。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史中“,喉舌论”是规定报刊性质的重要内容。然而这两种“耳目喉舌”说有着各自的诞生背景和不同的内涵。研究“耳目喉舌”说的内涵在中国的发展演变,相信对于理解其在中国新闻理论中的地位以及未来定位都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今年,新华社党组提出“抓作风,改文风”的工作部署,这的确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事关新华社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的战略之举。作为新华社的从业人员,我们必须从新华社是党的、国家的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是为人民服务的高度去认识这一举措的重大现实意义,全身心地去艰苦实践。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召开网络新闻宣传工作会议,认真学习中央指示精神,部署网络新闻宣传工作。我感到新华社的同志们有不甘人后、敢创一流、只争朝夕、奋发进取的开拓精神,有举全社之力办好新华网的决心和信心,认识到位,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会议开得很好。一、中央对新华社高度重视 新华社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中央苏区,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从成立之日起,就是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直接领导的新闻宣传机构。对办好新华社,党中央高度重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切关怀新华社,亲自撰写、修…  相似文献   

10.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国著名女记者,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挚友,是支持、同情中国革命的众多外国驻华记者之一.她以一个记者的身份,在中国革命处于极其艰苦的年代来到中国,她以强烈的正义感和真诚的同情心,来报道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11.
1931年11月7日,一个新生的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受命发布这一惊天消息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这一天,就成了新华社的起点.从缴获的一部半电台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穷乡僻壤到都市大邑………新华社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患难与共,风雨同行.在作为党和国家耳目喉舌,倾听和反映人民群众呼声,讴歌和颂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业绩的同时,也成就和壮大了自己的事业.  相似文献   

12.
我想就近几年党组对新时期加强新闻信息报道的思考和探索做些归纳,以进一步交流、沟通,不断充实完善. 一、新华社必须坚持以新闻信息报道为中心 新华社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国家通讯社、消息总汇、世界性通讯社",这四项职能就决定了新闻信息报道始终是全社工作的中心.为此:  相似文献   

13.
彭波 《传媒》2011,(7):37-38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1921年7月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红船上完成了最后的议程,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此后9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走过热血挥洒的战争年代、百废待兴的重建年代,迎来经济发展的和平年代。在不同的年代里,党报党刊作为党的耳目喉舌,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是新华社浙江分社发展最快的五年。 作为国家通讯社派驻地方的机构,新华社浙江分社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努力增强当好党和政府耳目喉舌的自觉性,全面超额完成总社下达的各项报道任务。在组织报道中,努力把握大局,以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强调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并就此作出专门决定。记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记者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要严守职业道德,注意自己的形象,这是直接关系到记者能不能按照六中全会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的新闻记者队伍,是有很光荣的传统的。革命战争年代,记者为报道,流血牺牲,在所不惜,和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取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解放  相似文献   

16.
提高效率     
经过了二十年漫长岁月的艰苦斗争和工作之后,新华社已经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国家通讯社,并正向着现代化世界性通讯杜的方向前进。这是党所交给我们的光荣的任务,也是党整个豪迈的革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日前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选编本)》(以下简称《群英谱》),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该书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其一 ,为凡人立传 ,意在存史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曾出版过很多革命斗争史料 ,但对普通老百姓在革命斗争中的英雄事迹还没有专门、系统地征集出版过。《群英谱(选编本)》收入1037篇史稿 ,写了1037位普通老百姓。这不仅仅是为那些在革命年代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贡献和牺牲的普通老百姓树碑立传、歌功颂德 ,而且也丰富了党的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史 ,使党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史的征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开发音像资源 服务社会市场卢云有65年历史的新华社,长期以来,一直依靠一文字报道”和“摄影报道”这两“翼”在海内外发挥着它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巨大的作用,是“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和“消息总汇”。新华人以此为自豪,同时又感到深深的遗憾:每当中央电视台新...  相似文献   

19.
80年前,党在中央苏区领导了如火如荼的革命,同时也诞生了中国人民自己的新闻出版事业。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新闻报刊出版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的红色报刊,鼓舞和激励了苏区人民参加政治和军事斗争,探寻革命事业的真理,活跃了思想文化阵地,对革命战争和苏维埃运动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由傅柒生、李贞刚编著,解放军出版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程中,新华社坚定不移地当好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坚持不懈地实践和探索中国特色的新闻规律.特别是近年来,新华社励精图治,加快战略转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的努力,成为了中国新闻界一种精神引领,是中国新闻同行的榜样.我对《新华社2008-2015年工作设想》印象特别深刻.这个《工作设想》明确了新华社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回答了新华社未来朝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在近几年推动《工作设想》落实中,新华社的精神状态呈现出了崭新气象.一系列重大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的圆满完成,一篇篇精品报道的打磨推出,视频报道、金融信息平台、新华网、现代多媒体数据库等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一个个对外合作项目的如期启动……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通讯社日渐突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