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西弗作为西方神话里的一个典型人物被不断地阐释和演绎,然而加谬却从西西弗的行为中读到了荒诞、品味到了生命.《西西弗神话》兼有文学的审美性与哲学的思辨性,通过对自杀、希望和离异、冲突、反抗、自由的分析逐步进入了"荒诞"概念的内核,并阐释了一种全新意义上的荒诞观.应该说,《西西弗神话》已超越了简单的文学"写人"与哲学"探人"的功能,而具备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导读作用.  相似文献   

2.
荒诞是加缪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加谬的散文随笔集《西西弗神话》对荒诞的产生、表现以及对待荒诞的态度作了详细阐释,是20世纪最具体系性的关于荒诞观念的文本。《西西弗神话》是理解加缪文学作品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西西弗神话》是法国著名作家阿贝尔·加缪关于荒诞问题思考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与《局外人》《卡里古拉》等共同构成了加缪的荒诞哲学思想体系。《西西弗神话》以西西弗这一荒诞至极的人物为描写对象,通过对其毫无意义的生活描绘,引出了一系列关于荒诞的思考,在赋予荒诞以全新的内涵和解释的同时,得出荒诞是人生命意义敌人的结论,为人突破生命困境——荒诞,提供了精神引领。  相似文献   

4.
《西西弗神话》是阿贝尔·加缪早期思考荒诞问题的三部代表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集中体现了他的存在主义和荒诞哲学思想。该书以"荒诞的人"为核心,主要借助对"西西弗"这一人物形象意义的阐发,通过对自杀、自由、希望等一系列问题的分析,给予了"荒诞"全新的内涵,并将其对人类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人类普遍面临的生存处境的思考,从形象描述的文学层面提升到了逻辑思辨的哲学层面,并为人类如何面对荒诞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引领。  相似文献   

5.
《西西弗神话》是法国作家阿贝尔·加缪哲学思想的理论论著,是将其存在主义和荒诞思想理论化的哲学著作。在后续推出的作品《反抗者》中提出认识和履行自己哲学思想的方法论,用以详细阐释和印证《西西弗神话》的认识论。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让我们从新的角度和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我们的人生价值和意义,重新定义了那些被我们看作真理的法则,透彻世界荒诞的本质的同时,也保持反抗的精神,就是我们生活的意义和信仰。  相似文献   

6.
作为“苦难与阳光之子”的加缪,在自身的创作中体现出独特的反抗精神,爱与信仰是其反抗精神的实质。在他的哲学随笔《西西带神话》和《反抗者》中,希腊神话人物“西西弗”与“普罗米修斯”是独具特色的反抗者形象,他们分剐为“个人反抗的代表”和“群体反抗的代表”,二者能够以独特的角度折射和再现出加缪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7.
偶尔读到一篇题为《西西弗的神话》的哲学散文,作者是法国文学家、哲学家加缪。西西弗因为泄露天神的秘密而被宙斯惩罚。他每天要将一块巨石,从平地推往山顶。几经艰难,当石头到达山巅时,转瞬便不受控制地滚回山脚,于是只好重头来过。一次又一次,周而复始。阅读的目光就此驻足:踏上教师岗位转眼就将二十年,二十年来,我不断接收新的班级,于是点  相似文献   

8.
一西西弗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中一位喜欢恶作剧的国王。死后,他恳求冥王让他重返人间惩罚他的妻子。冥王答应了他的请求。但当西西弗再次领略到“流水与阳光的爱抚,触摸到火热的石头和宽阔的大海”时,他再也不愿回到阴森森的地狱了。最后,诸神派墨丘利把他抓回地狱,并对他处以  相似文献   

9.
加缪的思想以及他的作品在学界不乏争议。他在其作品中表明:人的基本处境是荒诞的。他在《西西弗的神话》中塑造的荒诞英雄——小神西西弗,一次次将滚落下来的巨石推向山顶,虽然永远失望但也永远充满希望。这正如人们的生活,面对挫折、失败、死亡时,总觉得生活是荒诞的,但却还是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0.
西西弗知道,诸神的惩罚是无穷尽的,对于自己的命运他是可知的,但他没有屈服,而是不懈地抗争着。所以说西西弗是幸福的,他永远前进,这种行动就是对命运的反抗,就是对诸神的蔑视。  相似文献   

11.
《乐记》总结了先秦“物”、“情”关系在哲学及创作上的认识,体现了汉代哲学和创作关照下的“物”、“情”的关系特色,并率先在理论上阐释了“物感”说,对“物感”说的发展成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圣经》中的"乐园"神话是西方文学的一个宝藏,它蕴涵有丰富的人生寓意,是文学家创作出传世佳作的温床,由"乐园"神话构筑了一个个文学原型。这一切在基督教文化中又被以原罪与救赎、迷惘与净朗、善与恶等思想形式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3.
费尔巴哈通过批判神学和思辨哲学提出了未来哲学的原则是用“人的哲学”取代“神的哲学”,从而将哲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基地,但他对黑格尔思辨神学的批判主要是立足于一种心理学的、直观的方法。缺乏对其中所包含的具体的社会历史内容的充分认识。因而他所主张的。人的哲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抽象的、贫乏的。要从费尔巴哈所提出的这一转变中结出真正的果实,就必须吸纳黑格尔哲学中有关人的合理思想。  相似文献   

14.
作为道德家的道家老子,虽然没有提出"道德"的概念,但在中国道德哲学史上最早演绎了关于"道"、"德"关系的哲学图式,这一图式所包含的价值体系的坐标原点则是"自然",它表现在存在论上就是对万物自然本性的关注,在实践论上则是对自己而然、无为等操作方法的执着。认真研究老子"道"、"德"的思想,对在我们自己的哲学话语系统里推动道德哲学的发展,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女强人”从被用来形容女性的自强自立,到如今发展到不但男性对之反感,而且越来越多的女性也对之说“不”。这一变化表面上有社会的、个人的等太多原因。但究其深层原因,就在于女强人破坏了潘多拉神话构建之下的男女关系原型,包括女性美原型、欲望原型和性别角色原型。  相似文献   

16.
论五四散文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文学革命初创期10年的散文倡导和创作,是一场有承传关系、有领袖人物、有外来影响、有理论主张、有创作实绩且影响深远的散文运动。其源头是清末“文界革命”,领袖人物为鲁迅、周作人。它挣脱旧散文“文以载道”的传统束缚,主张“言志”和张扬个性,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它重视白话散文的文学性,强调既要学习生动口语,更要研究语言的逻辑次序、结构关系、美感意味。五四散文运动作者多、报刊上散文栏目多、散文作品集多,各种散文流派已然形成。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论史上 ,曹丕第一个用哲学概念中的“气”探索文学现象和评价作家作品 ,阐述了“文气说”。关于“文气说” ,历来有争议 ,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它 ,现从哲学与文学来源、深刻内涵、艺术渊源和美学意蕴等方面对“文气说”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所描写的生活场景是一个个热门喧器场面的融会与凑集。无论生日、节日,还是普通的欢庆宴饮,甚至葬祭,都充满着众多人物对种种虚幻不实的外在物象的痴迷。在旺盛的原始欲求的作用下,作品中的人物失去可以控制和约束自身行为的理性,完全沦为原始欲求的奴隶。热门喧嚣的场面下,蕴涵着浓重的虚幻感和荒诞意识。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可能“应用”源于人的“超越”追求,超验的努力之所以应该召唤,因为“有形”的“应用”在“无形”的“思”中生成。哲学关注时代的命运,在“应用”层面上完善时代精神,哲学的“应用”不会栖居在实践的世界之外。哲学“应用”的时代价值无法与时代精神分离,因为形上智慧以理想的旨趣寓“解释世界”于“改造世界”之中。哲学的反思使类主体创造性地赋予“应用”范畴以“意义”,在与时俱进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哲学“应用”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