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网民参与的角度看,网络新闻正在步入一个网民评论的时代,而网络新闻留言板作为网民"即时评论"的平台,对其版面编辑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显然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拟以新浪网为例,通过分析新浪新闻留言板改版前后的结构和功能设置以及新浪网友的反馈意见,探寻当前网络新闻留言板普遍存在的阅读、参与和管理等突出问题,希望对进一步优化当前网络新闻留言板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2.
周海英  徐晓红 《东南传播》2010,(12):116-119
本文以人民网、新浪网禽流感专题为研究对象,运用框架分析理论,从网络专题栏目设置、架构和内容三大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网络媒体整体能较为客观、完整地报道了新闻事件进程,体现出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同时,由于受政府"危机公关传播"策略影响,人民网等以传统媒体为背景的新闻网站,在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过程中,发挥网络了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实现了官方严肃性。新浪网等商业性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在网络专题的编辑过程中更多的是站在受众的角度去报道新闻,以一种民生视角,平视社会和民众。但新浪网受采编权的限制,导致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教化功能尚显不足,且缺乏问题追究意识。  相似文献   

3.
何蕊  沈立赛 《今传媒》2006,(6X):57-5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网络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据CNNIC于2004年7月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8700万,其中男性5159万,占59.3%,女性3541万,占40.7%,男女网民的数量差异正在缩小。从网民年龄结构来看,18—35岁的网民已占上网人数的绝大多数,青年人是网民的主体,而女大学生则占据了一个不小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刘子晨 《新闻世界》2013,(7):186-187
【摘要】“议程设置功能”自从1972年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在一篇名为《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的论文中提出之后,便引起了传播学界的广泛注目,许多学者纷纷对其进行探讨和验证。但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以传者为中心建立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也面临着一些质疑:网络是一个自由多元的空间,网络议题纷繁多样,随着人们对互联网信息的接触量增加,传统的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否正在弱化和消失?本文对新浪网和凤凰网有关“复旦投毒案’’的专题报道进行对比,分析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下,网络新闻专题中议程设置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门户网站也蓬勃发展,其中,新浪、腾讯、网易以其各自不同的新闻报道和推送等特色成为了国内门户网站中的佼佼者。本文从三大门户网站的新闻报道分析国内主流门户网站的报道特色、受众群体和社会影响,指出网络新闻报道的优点与不足,以深化对网络新闻报道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总结哈贝马斯“公共领域”主体、讨论特点和讨论效应的内在机理,以此为参照,简析了国内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总结出后者缺乏批判性讨论、没有形成制度交往的建设性输出等,意在为网络新闻评论指引可资借鉴的前进目标,而非停留于对网络新闻评论是否建构了公共领域的评判.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叙述学角度,以青海玉树地震的网络新闻报道为例,对网络新闻叙迷者的表征、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新闻框架理论来分析新华网和头条新闻官方微博对2015年东方之星翻船事件新闻呈现上的差异及原因:在新闻材料选择上,新华网注重利用官方信源和原创,突出权威性,头条新闻则更加多元化,强调平民视角;在新闻材料建构上,新华网主要关注政府部门的反应与行动,而头条新闻则倾向于个体视角。以上构成了政府新闻网站和商业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在构建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时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是由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于1998年5月正式提出的。2002年11月6日,江泽民主席在会见“电视与广播博物馆国际理事会2002年北京年会”与会代表时指出:“因特网的发展尤为迅速,它已成为中国新闻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明确网络媒体的地位。同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中又指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再次明确了网络媒体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新闻编辑面临的矛盾及应对措施——以腾讯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全球化、即时性、内容的海理性、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使其拥有着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传播优势.对于网络新闻编辑而言,网络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其传播优势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矛盾.本文以腾讯网为例,从网络新闻编辑面临的三大矛盾出发,阐述腾讯网络新闻编辑的应对措施,并对腾讯网新闻编辑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在媒介融合的传播语境下,以新浪网“日本大地震”网络新闻专题为个案,通过内容分析法,从网页策划设计、新闻内容发布、特色栏目运用、直播互动模式的创新等角度出发,研究网络新闻专题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方式。文章结合个案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优化网页设计、加强编辑把关、规范微博转发三个提升网络新闻专题报道方式的策略,以提升网络新闻专题的整体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比较视角,本文以人民网和新浪网关于"魏则西事件"的202篇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结合框架理论,从消息来源、报道基调、新闻来源、新闻类型、新闻框架等5个方面23个类目对比分析了两家媒体的报道构架。此外,本研究也关注了两家媒体在不同时间点对该事件的报道数量走势,对其新闻标题制作了词频分析图。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总结了其报道特征相异之处的主要原因,并为媒体如何报道此类舆情事件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一直倍受媒体的重视,它更是被誉为传统新闻领域的"灵魂"。而网络新闻评论作为新闻评论中的新秀,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新闻奖作为我国新闻奖的最高奖项多年来一直检验着中国新闻业的质量。自2006年网络新闻评论加入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范围以来,其获奖作品也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所以本文笔者将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解读网络新闻评论,分析目前网络评论作品的现状,并且探讨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肖玉清 《新闻世界》2012,(4):106-107
网络新闻专题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新闻传播表现形式,因其表现手段的多媒体化、大容量和互动性,吸引了网民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本文从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对它的策划理论依据作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多重功能和优势使新闻通过网络传播的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普及起来,相应地对网络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也日趋迫切。面对网络新媒体的人才需求,福建省的各大新闻传播院系的毕业生是否能满足各大网络媒体的招聘要求呢?如果不能满足,我们是否要对现行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呢?如果要改革的话,又该树立何种培养目标以进行改革?以上这些问题,正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媒介的党媒特性由来已久,不论是报刊还是电视.如今,在网络时代,出现了以人民网、新浪网为代表的网站,前者仍然在党的领导和管理下肩负着宣传的任务,而后者以商业网站、自负盈亏的形式存在.笔者将人民网和新浪网做一个对比,找出二者差异,进一步分析人民网的党媒特性及其原因、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周勃  陈晶晶 《新闻界》2013,(18):49-52
选取新浪网和人民网有关"PM2.5爆表事件"共303篇报道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主题、消息来源、报道基调、新闻呈现方式等6个方面17个类目进行分析,以传播学框架理论为支点,以传播内容的框架分析为参照系,考察新浪网与人民网的报道构架,思考了框架理论在新闻报道中具体运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杨雅淇 《新闻世界》2012,(1):122-12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作为新媒体的网络,其新闻报道的特点正日益受到新闻传播研究者的重视,而以框架理论对新闻报道的分析也正日益发展。然而纵观其研究成果,多为对电视或者纸质媒体的新闻框架进行分析,少有对网络这个载体的框架分析与调查。本文试图运用框架理论,以新浪网为例,分析网络媒体对“7·23动车事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网站的竞争中,传统媒体网站和商业网站之间存在哪些区别?两种类型的网络媒体能否相互借鉴彼此促进?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选择人民网和新浪网作为两种类型网站的研究代表,同时选择2006年11月10日至12月10日的头题为研究样本,分析两类新闻网站的不同之处。在时效性和新闻处理上的差异本文分别选择人民网和新浪网头题各30条。根据研究需要,预设了五大类对比指标:时效性、整合性、商业性、多媒体性和体裁的丰富性。具体情况见下表。从时效性来看,新浪网达到100%,每天更新的新闻都是最新最近的,抢发意识很强,而人民网只有53.03%,不仅…  相似文献   

20.
相较于传统新闻"严苛"的审核过程,网络新闻在"宽松"的环境下更易产生伦理失范的现象。就当下备受关注的校园欺凌现象为例进行分析,网络新闻在报道时,因过分追求舆论热度产生了一系列伦理失范的情况。包括对同类型事件的过度报道,对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缺失和未能履行媒体社会职能等。针对以上问题,在相应的报道中应谨记以下原则:把握"度"量,避免过度渲染;透过表层,垂直深度挖掘;尊重隐私,谨记媒体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