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摹仿说”是西方探究文学艺术起源最早的理论观点之一,这一观点曾雄踞西方近两千年。早在古希腊时期,先哲们就在对文学艺术产生的探索中,提出了“摹仿说”。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对这一理论的不断完善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柏拉图上承苏格拉底,下启亚里士多德,在“摹仿说”的研究进程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柏拉图的“摹仿说”从对理式的不断探索中开始,进而延伸到对文学艺术的摹仿研究以及对文学艺术摹仿的批判中来的。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柏拉图肯定了文学艺术创作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但否定了其真实性,并要求文学艺术创作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他的“摹仿说”是对文学艺术本质探索的一大重要进步。  相似文献   

2.
在美和道德处于沦落的时代,拯救人类生活的希望依然来自人类天然固有的美好愿望本身.柏拉图在相似的时代境遇中曾把这希望寄托与神的理念,他的神和理念是超越于人的欲望,由已有的人类历史积累而成的道德理想的化身,这个化身并不能摆脱人的自然欲望而造成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分裂,对立和敌视.理念,道德,理性对现实,欲望和自然的拯救依然只能通过两者的合作,制约,相互解放来实现.在这过程中,自然的优美和道德的崇高就发现了各自在对方身上的产生根源,而结成亲密相爱的伴侣,确立和开辟着人类已有的和未来的美好理想生活.  相似文献   

3.
刘勰"感物吟志"说和柏拉图"摹仿"说处在不同的文化区域和文明传统中,对它们的异同比较能看出中西文论的基本差异和共同趋向。它们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或侧重对主体情感的表达,或注重对客体本质的追寻。与此同时,它们也有共同的观点,那就是对诗歌和艺术功用的理解,以及它们各自学说内部都存在着矛盾。  相似文献   

4.
同是研究心与物之关系的“心物感应论”和“摹仿说”,由于东西方化区域、化传统的不同,因而其差异性仍然是明显的: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心物感应论”更强调审美的主体和心物交感的对应性,而西方古典美学中的“摹仿说”,则侧重于审美的客体和心物的对立性、冲突性。  相似文献   

5.
褚春元 《巢湖学院学报》2006,8(1):114-118,125
在西方文论史上,摹仿说占据着统治地位达两千年之久。是黑格尔继康德之后,从其“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哲学、美学思想出发,认识到传统摹仿说的弊端,进而反对摹仿说,提出新观点。他的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发掘和探讨黑格尔关于艺术摹仿说的思想也就很有必要和意义了。  相似文献   

6.
胡华栋 《语文知识》2013,(2):128-129
中国与西方各有其不同的文化土壤,因而有着不同的文论观念。中国自古以来就主张"诗言志",而西方从古希腊时起,就倡导"摹仿说"。这两种文论观在逻辑起点、理论内涵、形成原因以及对中西文学的影响上也有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风骨论不仅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批评概念而且是一种审美观念。刘勰从儒家文化传统吸收理性思考,从玄学道家思想中汲取玄学化的审美标准以此来建构风骨理论,因而他的风骨论是一个迥异于前的审美概念,同时和全书原道宗经的儒家文化传统和谐统一。本文试图从玄儒两个方面来阐释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心动”与“摹仿”是中西古代文学创作论最有代表性的两个范畴,它们揭示了中西古代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由于二者的生成条件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理论内涵,并衍生出了不同的审美原则和艺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和中国古代“诗言志“学说,作为中西文论中两种奠基性学说,对文艺本质的认识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二者都对艺术起源有深刻的昭示.前者强调“再现“,后者侧重于“表现“.但二者对后世民族文学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试析柏拉图的灵感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理论确立的基础、内涵、性质、目的的意义等方面对柏拉图的灵感理论做了较炎详细的分析,以期对柏拉图灵感理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刘勰著作《文心雕龙》提出了涵盖创作与鉴赏为主要内容的"比兴"的文论理念,其中"兴"的缘情起物、吟咏性情的特性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兴趣"理论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体现了古代诗论演进的轨迹。"兴趣"说可看成是刘勰"比兴"观的发展与继承,没有刘勰"比兴"观,就没有严羽对"兴趣"理论的综合。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古代文艺理论的发展进程中,摹仿论的发展是一条显在的轨迹。从古希腊的前柏拉图时期起,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再到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论述了他们对于摹仿论的理解,个中既有相似,也有不同。在西方古代文艺理论发展中,摹仿论之所以如此显在,成为众多西方文艺理论探讨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3.
本对刘勰的人观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人“才性”论,人修养论,人品行论。根据刘勰的思想和所处时代的社会化阐述其人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和文艺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但是这位伟大的哲人对于当时被众人追捧的诗歌却持着一种非认可的态度,并且还在他的著述《理想国》中提出了著名的"哲学与诗歌之间一直存在古老的论战"的观点。本文将通过柏拉图的视角,浅析柏拉图对诗人的看法,所涉及的角度有:柏拉图的模仿说,诗的技艺,诗人们对荷马的追随,以及神和宗教对诗歌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5.
建安文学以其强烈的时代色彩、浓郁的悲情、张扬的个性在中国诗歌史上辉映千古,建安时代的游宴文学活动亦令无数文人向往。魏晋之后,文人对建安文学的模拟非常盛行,特别是谢灵运和江淹,他们以拟古形式体现了对建安文学的接受,初步奠定了建安文学之于南朝文学的典范地位,在整个建安文学接受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先秦诸子和刘勰等我国古代思想家及写作理论家大多是以朴素的辩证观、系统观为指导认识写作现象的,因此,他们虽然没有提出现代“语境”这个概念,但他们对语境的认识已相当全面、深刻,与现代语境理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现代语境理论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写作理论向古代写作理论的辩证观、系统观的复归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模仿”与“灵感”是西方元典诗学中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在古希腊,它们共同被用来说明诗的创作现象,其间并无障碍。可是在我国,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于把希腊诗学中的“模仿”说与“灵感”说视为不同范畴的问题,认为柏拉图关于诗的言说充满了矛盾,因而忽视或放弃了对这组概念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探究。本文从概念的古代真义和历史沿革以及柏拉图思想自身的复杂性等角度,对两者之间互有关联的、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为何不论陶渊明?从接受途径看,陶作当时影响不如后世深远;在"原道、征圣、宗经"原则和辞采、用典、声律等方面,陶作不契合刘勰的批评标准;陶作不能反映一时或一代风貌,不符合刘勰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9.
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家通过对宇宙自然的观察,认为艺术应该模仿宇宙的和谐比例,以及生成规律,因此希腊艺术表现出同样的理性精神。但在考察到宗教祭祀与艺术起源的关系时,我们发现了艺术对情感的模仿,是希腊艺术蕴含着强大生命力的来源。在理性与情感这二元精神和谐统一之下,使得以模仿姿态呈现出的希腊艺术成为古典艺术的典范;随着这二元精神和谐的破裂,模仿说虽然成为艺术的法则,但古典艺术已经不复希腊时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