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作为紧贴时代和社会的弄潮者,在于它能迅速反映各种新事物及其走势,并及时捕捉、透视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尤其是社会转型期的诸多矛盾、问题颇具典型意义,作为新闻评论性节目,选择那些既新鲜又重大、蕴藏深层内涵的问题,发挥节目的深度优势,把文章做透,往往能扣准社会脉搏,取得良好的舆论效果。2003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站在耕地的边缘》(中央台《新闻纵横》节目播出。以下简称《耕地》),堪称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2.
金松 《新闻实践》2001,(2):49-50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兼具世纪性和世界性的重大战略决策。从1999年以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热潮,正以波澜壮阔之势在华夏大地上轰轰烈烈的展开。同时,社会各界都以罕有的热情在关注、在讨论、在研究西部开发。新闻媒体更是把宣传和服务于西部开发当作义不容辞的历史任务。浙江电视台的八集电视系列片《跨越》便是西部开发电视报道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3.
赵兵 《声屏世界》2013,(3):36-37
电视系列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一比较大的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多次报道。它一般会由多个独立的报道单元组成,单元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各自是一条完整的、独立的新闻,但因为集合在一个大主题下,就能使受众通过多个独立报道的内容,对一个时期的某一个问题有比较系统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逆向思维具有普遍性、新颖性、批判性等特性。本文结合逆向思维的这些特性与对台湾广播《世博通天下》的实例,就系列报道策划选题、采、编等层次如何应用好这一思维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李康 《视听界》2005,(5):52-52
最先让我心动的也许是原著的名字——《追我魂魄》。在物质充塞于世间的每一角落,乃至灵魂被挤压得只能在物质的缝隙中游走之时,我不知道作者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还有什么样的故事能让倦怠的精神为之一振?报告文学《追我魂魄》开篇题记“人可以落魄,但不能失魂”,把我带进尘封的1942年5月。作者用他犀利冷峻的目光,温柔细腻的内心,为我们描绘出一次惨烈动人的关于战争与人的画卷。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14年对日作战,中华民族在血影刀光中用血肉之躯矗立起一座座纪念碑。这部作品之所以吸引我,是作家的文笔,是独特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7.
8.
权胜 《中国广播》2015,(2):87-92
广播剧《功夫》获得2014年亚广联奖广播剧类推荐奖。本文通过对《功夫》立意的阐释和剧本创作、演员演播、后期制作的具体分析,探讨了什么是广播剧的魅力,如何把广播剧做得好听、好看,让听众爱听、听了以后还能思考。  相似文献   

9.
王均 《记者摇篮》2005,(9):29-30
广播剧《寻找》、《呼唤》先后获省第八届、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省优秀广播剧一等奖、中国广播文艺研究会一等奖.这是全局、全台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结合我创作两部广播剧剧本的实践谈一下有关精品创作的体会和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0.
2002年9月份,作为庆祝南京新闻频率成立1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我们策划了“为南京市溧水县100名濒临失学的贫困孩子捐资助学”的公益活动,希望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既宣传自己,同时也在全社会掀起关注失学儿童的热潮。由于准备细致,操作精心,本次活动反响强烈,100多位市民纷纷伸出了爱的援手。从9月12日至9月21日短短10天中,我们共收到来自社会上的助学捐款21730元。  相似文献   

11.
范有骏 《视听界》2014,(2):98-100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记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时代赋予新闻媒体的历史使命,也是记者面临的时代课题。2012年底,江苏新闻广播联合昆山电台采制播出了八集系列报道《在昆山触摸现代化》,获得了年度江苏广播电视新闻一等奖和:l,工苏新闻奖。这部作品以新闻样式深广地描述了我国一个区域初步现代化的社会现实形态,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顶梁柱》这篇报道在安阳反响很大,有些村支书读过之后感动得痛哭不已。”安阳记者站站长李根林同志回报社开会,一见面就向我们通报了这个信息。一篇人物通讯竟然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回忆这次采访,我们认识到,要写好人物通讯,必须从政治上观察问题,从客观上把  相似文献   

13.
市嚣繁荣,足以纷扰人心,而一缕清音却能撩响心钟,给人一种清新和从容.听罢南昌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广播剧<回家>,仿佛在青山秀水间和着悠扬的旋律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徜徉在绿色的都市,你会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香甜.  相似文献   

14.
广播借助于声音向广大听众传播科技知识。声音一听而过,而且没有画面,不见图表,这同影视报刊比较的确是个弱点。但是,声音也有声音的优势。中国有句成语叫“绘声绘色”,形容语言表达的逼真。可见,声音有自己的独特的表现力。它可以使躺在纸上的死的文字,变成立体的活的声音形象,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感官。声音还可以表现画面难以表现的意境和事件。做为一个科普广播工作者,不可无视广播工具的弱点,但是更应该看到声音的优势,全面发挥声音的优势。广播中的声音有三种,一是有声语言,二是音乐,三是音响。这就是所谓的“广播三要素”。科普广播应该是科学知识同声音艺  相似文献   

15.
张睿 《中国广播》2007,(10):35-37
广播特写是运用语言和实况音响,似特写镜头的手法真实、突出地再现客观事物、人物及其某一活动场景局部的专稿形式。而“质感”,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一是指人对某种物质的真实感受,二是指艺术品所表现的物体特质的真实感。通俗地说,所谓的质感,指的就是一个东西的材质与它外观上的美学设计,及其整体的精致度。那什么是广播特写的“质感”?  相似文献   

16.
17.
《警方传真》是由常州电视台和常州市公安局联合创办的公安电视栏目。2001年3月,该栏目进行了一次改版,由原先每周一档10分钟专题节目的单一形式,改为由多篇不同篇幅节目组成的半小时的板块式栏目,栏目中的三个板块:“警方扫描”主要反映一些有特色的小案件和公安机关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警  相似文献   

18.
19.
真实,广播特写的生命──广播特写《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创作体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胡培奋在新西兰的奥克兰市举行的第30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广播联盟全会上,广播特写《一场特殊的音乐会》被评为1993年亚广联广播大奖。评委会主席哈里(新西兰)在颁奖仪式上评价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