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课程建设,指特定课程或特定课程体系实施条件的建设。对一所学校来说,课程建设不仅涵盖房舍、器材、图书资料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更涵盖教育价值观与培养目标、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师资质量与师资结构、课程方案与实施计划等软件的建设。学校课程建设的管理,不仅关系到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优化与整合,也关系到制度资源、特色资源与地方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相似文献   

2.
高级技工学校作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如何构建职业活动导向课程,使人才的培养质量更高,更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是许多职业学校都在探索的课题,我校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我们以汽车专业为重点,逐步推广至服装、数控、机械、经管等专业,全面开展构建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取得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获取了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2007年下半年,上海市将进一步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课改的主力军,校长必须清楚于课程领导的意义,清醒于学校课程实施的现状,清晰于学校课程改革的思路。对课程的领导力应作为校长的首要能力,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和校长这个特殊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不可模糊,更不可忽视和漠视。如何有效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本刊将邀请优秀校长以及专家等就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生态性教育理念,是一种先进、科学、高效、优质的,确保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共赢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不仅重视学生、教师、课程、教育方法与教育环境等教育要素的质量和品质提升,更重视彼此之间的连接与整个教育系统的运作和效能;不仅重视每个教师的作用,更强调教师团队的整体影响力。文章论述了学校在生态性教育创新方面的思考、探索和实践,介绍了学校用生态性教育理念引领办学定位、课程建设、德育工作和人本民主管理方面的构想与行动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学校时空框架与教育改革的矛盾愈发凸显之际,美国学校时间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美国学校时间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扩大学校教育公共价值为目的,围绕数量革命和质量革命展开,最终落脚于支持持续深度学习和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美国的时间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校时间改革的结果似乎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改良时间结构比延长时间数量更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并且只有当学校时间改革与课程、教学法、教师和评价方式等改革相联系时,真正的教育改革才会发生。  相似文献   

6.
就业率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基石。中职学校一直难以摆脱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的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是中职生自身竞争力不强,不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为了提升中职生的竞争力,就必须对原有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授课形式和课程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使其更符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更符合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7.
学校要实施生命教育,首先必须解决课程资源问题,也就是“教什么”的问题。课程资源是生命教育课程核心之所在,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教育理念也难以成为中小学的生命教育现实。实践证明,学校实施生命教育质量,不仅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更取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变化、融合教育的倡导实施、原有课程实施方式使得培智学校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北京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的研究方法对该校与社区互动的原因、历史、具体举措、效果及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文化氛围、学校管理、课程方面培智学校都有其与社区互动的机制。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特点有:“双赢”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基础、“利益共同体”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表现形式、“改革发展”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动力。要更好地促进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不仅需要协调学校内学科课程与社区课程的冲突、突破学校改革和质量发展的瓶颈,更需要处理好学校、社区、家庭、政府在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中的支持服务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注内涵建设:从课程到课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课程文化概念界定基础上,以学校课程文化的视角关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结合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提出:课程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人化文”,更在于“文化人”和“文化文”;要以院校文化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建设,以课程文化建设支撑和引领课程改革与建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构全新课程文化,创新课程知识管理,全面提高课程质量。此外,还提出了当前课程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课程是学校的基础性建设,课程建设水平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课程评价作为保障学校课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受到学校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课程建设与评价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有效开展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并针对有效开展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对开展课程评价的保障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严谨的课程体系及科学实施的课程规划直接影响学校的稳步提升,关系到学校的课程品质和教学品质,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更直接反映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课程多样化,使学校在课程开发、开设上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研究参与面与研究的质量、研究重点与特色、研究理念与培养目标、校本研究与《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研究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研究的现状,并就培智课程改革研究的理性、课改管理与指导性、课改支持系统三方面的缺失进行反思和展望,为我国《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推行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变革与人们对积极生活方式的追求引起了学校体育课程的变化,学校体育课程已经与健康教育、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体育课程的质量并不仅仅停留在课程方案的文本层面,还取决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时间配置、学生关注度、资源投入与课程考核等。在我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兴起的背景之下,了解国际上不同地区与国家的学校体育课程实施境况,无疑能够发挥"他山之石"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更核心的原因是校本课程更全面、更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意义日益突显。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大力开发家长课程资源,通过组建家委会、开办家长学校、共建课程基地、聘任课程导师等形式,让家长成为学校课程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不断盘活家长资源,实现学校课程发展与家庭教育质量提升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课程是学校的基础性建设,课程建设水平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课程评价作为保障学校课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受到学校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课程建设与评价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有效开展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并针对有效开展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对开展课程评价的保障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学校课程既是国家课程理念和意志的体现,也是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综合反映。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管理者,不仅要创造性地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更要做学校课程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以发展的理念谋划、以求实的态度实践、以坚持的精神深化,使学校课程真正发挥其引领作用和承载功能以发展的理念谋划学校管理者的教育理想、课程理念和质量观念以及对课程的认识能力和理解层次,决定着国家课程的执行力度以及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水平。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  相似文献   

18.
考究文化和课程的诸多概念,文化自觉与学生发展是课程文化的两个根本特质。与主题文化和主体文化等学校文化实践的杂多类型相比,课程文化对文化自觉与学生发展的回应更迫切,也更为直接。学校可以藉由课程文化解决学校文化创新过程中遭逢的孤立化、离心化和碎片化倾向,继而实现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学校经验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课程,甚至可以说,学校管理就是课程管理。特别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开之际,校长更应该强化课程管理意识,深化学校管理改革。那什么是课程?课程概念有很多解释,常见的有课程即教材,课程即内容,课程即经验等,我更赞同的是:课程是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持续交互、动态生长的过程。所以,学校管理过程就是厘定课程目  相似文献   

20.
开发校本课程 创建学校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是为了发展学生个性,办出学校特色,但并不等于有了校本课程自然而然就会生成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在体现与发挥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学校的办学特色需要有与之配套的校本课程来加以保证,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的前提和基础,学校特色是校本课程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