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本学力观的变迁,经历了战后的新教育学力观、系统主义学力观、人本主义学力观、生存主义学力观。当前的新学力观是日本教育走向成熟的标志,它是承继既往几者的核心理念并交相融合,所形成一种多元概念和内涵丰富的学力观。配合新学力观的教育评价主要采用目标评价为主的学力类别评价,而学力类别的评价通过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基准的设定予以具体化和明确化。  相似文献   

2.
<正> 一、新学力观 1.“新学力观”的特点 “新学力观”是把记忆和积攒下来的知识和技术与学习者的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合在一起,作为转向自己独立思考、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物质丰富人生,重视个性的教育。 2.知识和复合能力的统一 “新学力观”被认为是轻视知识的思考方式,结果遭到批判,但是我不是这样认识的,因为立足于“新学力观”的教育在重视个性的教育的同时,提倡  相似文献   

3.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新理念—感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中小学的感性教育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大胆的创新意识,探讨日本中小学感性教育提出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评价模型和实践做法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力观与学力评价密切相关,共同作用于监控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力提升、教学改革、学生发展。日本对狭义学力观和广义学力观的对比分析研究为我国学力评价树立广义学力观、拓宽评价内容、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等改革举措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日本从2002年4月1日起在全国的公立或私立幼稚园、小学、中学、高中及其它特殊学校全部实行完全周五日制。完全周五日制是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标志着日本基础教育改革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日本中小学的“综合学习时间”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昌淑 《学科教育》2001,(2):47-47,F003
为了培养年青一代面对国际化、信息化社会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日本在中小学新设置了“综合学习时间”,通过“综合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7.
8.
一、为什么要改革基础教育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快速转型的时期。每一个社会成员无不受到转型期的影响和制约。面对这样一个充满了众多变数和压力的社会,人们将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的答案都不约而同地放到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所谓基础教育,在我们国家习惯上主要是指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上,人们普遍认为基础教育在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和帮助人更好地生活方面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首先是因为这一阶段的教育对象是几岁十几岁的青少年,在一个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这一阶段是最初阶段,也是他们身心发展的最关键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适应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教育界提出了"生存能力"的概念,并作为青少年培养的核心目标.同时,为了培养"生存能力",日本社会各界也不断探索各种有效途径.其中,"体验活动"在"生存能力"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日本各级政府也为顺利开展"体验活动"在资金、设施设备和场地等方面提供了支持与协助.  相似文献   

10.
11.
学力低下对日本教育界的困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基础教育水平长期以来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在各种国际性学力测验中日本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在这种骄人的成绩背后,却隐藏着许多问题。许多资料显示,近年来,日本大中小学生的学力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引起日本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注意和不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发何加强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学习指导纳入了课程体系,唐山师范学院于2000年正式为大一学生开设(《学习学》课程,2002年底,我们对学习此课的学生进行了深入调查和访谈,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开设学习指导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的本质是历史观的错误。战后日本不能正确地反省历史,并通过错误的历史观指导下的历史教科书向青少年灌输战争意识,具有导致日本重新走上战争之路的危险。在历史教育中以正确的历史观为指导,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学是高等师范中文专业一门应用理论学科,长期以来所使用的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不仅与学科性质不相符合,而且也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有违先进的教育理念。案例教学法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诸多优点,是变革语文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理解,明白新课程的要求,转变自己的角色,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做出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审视以往的教科书,脱离生活是其现实的图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理论都为教科书回归生活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理论基础,教科书生活化具有现实性、合理性与必然性。教科书作为教育回归生活物质载体,它的价值也只有在真正实现“向生活的回归”中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8.
日本学力低下争论与新学力模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的历次日本学力低下争论的历史出发,尝试呈现日本学力理论模型演进的基本路径。在分析描绘新世纪社会问题化了的学力低下争论基本构图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日本教育理论界应对21世纪的变化发展、在更宽泛意义上对学力模型的最新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变化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日本文部科学省根据中小学生的学力现状,修订了1989年以来的学习指导要领。新“学习指导要领”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真正的学力”,培养“生存能力”,并规定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应采取的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科书从"教本"转向"学本"编制的最大价值,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教科书中活动设计的教与学。当语文教科书由"教本"转向"学本",语文教科书中的练习活动的功能就由复制转向沟通、由巩固转向整合、由引导转向拓展,其内涵与价值已超出"练习"范畴,需用"学习活动"涵盖"练习活动"。语文教科书的学习价值体现在学习活动的设计,基于学习价值的语文教科书中的活动设计强调在组织与衔接教科书文本时,把学生的需求建构与规划进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