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现实情况却是"人才建社"的瓶颈越来越严峻,出版业要想取得更高质量的发展,人才是发展第一要务,而这需要出版业的主管主办单位、出版社自身包括出版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出版业.本文以大学出版社为例,剖析出版社招聘难、人才队伍建设难的原因,并就"十四五"期间出版业"人才建社"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所定义的"独体社"大致可分三类:1.大学社,2.部委社,3.军方、图书馆、各种协会等主管或主办的出版单位。目前的中国出版业,集团化是一个巨大的背景,数字出版是一个趋势。完成集团化,将会有一个长达数年、十数年的发展过程,可以称此为过渡期;产业形态上,实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  相似文献   

3.
在2009年1月12日召开的"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版权局长会议"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报告中提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新闻出版业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4.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2,(36):44
首届全国人民出版社市场联盟台湾图书展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人民社市场联盟台湾书展"于11月4日至11日,在台北开幕,引起两岸业界的瞩目。此次书展由全国人民社市场联盟和厦门外图集团公司主办,台湾联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时报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承办,联盟各成员单位全品种图书参展,开大陆出版业自发组织赴台展销之先河。对于此次书展,联盟高度重视,与厦门外图、台方深度交流,多次磋商,制订  相似文献   

5.
在孙建军MSN的签名档里,始终保留着这样一句话"努力让读者满意",这是他做出版业的出发点,也是他对自己产品的终极要求.  相似文献   

6.
传统出版发展到今天,出版业出现了不少大的出版集团,与这些巨无霸相比,更多的小出版社充当了"小鱼"的角色,但是数字出版为小社的发展带来契机.中国有句老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包含了十分精辟的辨证哲学.所以,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景和条件下,优势和劣势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优势可能转化为劣势,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因此,所谓优劣势都是针对具体的情景而言的,没有绝对的优势,也没有绝对的劣势.而大社和小社的差距,正在数字出版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变得越来越小.网络化,交互化、碎片化、个性化等环境的变化,以及数字出版时代全新的运营模式与营销模式,使大社小社都站在同-个起跑线上,于是出版业的"快鱼"和"慢鱼"的时代到来了.在我看来,小出版社如果想成为快鱼,需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优势.  相似文献   

7.
刘斌 《现代出版》2002,(1):28-29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出版业进一步更新观念和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以及它的一系列规则的制定,是从世界各国人民长期合作的实践中总结出的文明成果.中国主动要求融入这一文明体系,无疑是迈向世界的巨大进步."入世"将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出版业亦是如此.但是,面向新世纪,中国出版业已经面对着沉重的压力与严峻的挑战;而加入世贸组织,更使它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概括起来,这种冲击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苗萱 《编辑之友》2002,(4):39-40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一统天下的地方人民出版社到分离出各专业社又到今天的大船式的出版集团的纷纷成立,中国的出版业也在演绎着分分合合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七、社店关系 社店关系一直是业内的热门话题,也是图书营销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业务问题。应该讲,国内出版业的社店关系现状是不理想的。从新中国的出版实践来看,社店关系经历了出版业从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转化的过程,产生和积累了不少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出版业是创意产业中的一个主干分支,若使图书和创意开发有机结合,那么,必将产生 "1+1>2"的效果.出版业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务必要将创意开发与出版业的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用"出版+创意"的方式来拓展出版物的载体、内容.本文首先阐述了出版业引入创意的必要性及作用,其次分析了出版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相似性,最后深入探讨了"出版+创意"时代出版业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双重属性之争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翔  唐颖 《编辑之友》2006,(3):13-16
党的十六大"文化产业"概念及"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战略任务的提出,使"转制"成为当前整个文化行业关注的焦点.处于文化产业龙头地位的出版业首当其冲,开始了转制的积极探索.如果说创新难,那么除陈革新可能更难,因为它牵涉到"除""革"两个动作.不仅如此,在必须保留根本,不能一概而"除"的前提下,还要做好"转"的过渡动作,确属不易之事.而当下中国出版业的转制面临的正是这样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出版从业人员学习五中全会精神有两个视角:一是站在全党、全国工作全局的视角看出版业发展,就会发现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五"发展目标及主要措施,包含着出版业这个重要的局部,既给我国出版行业的提升和拓展指出了方向,也为这种提升和拓展提供了手段与途径.如果从出版业的视角去观察,就会发现五中全会的论述简直就是完全针对着出版行业的现状而言的,尤其是"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这段话,就更像是号着我国出版业的脉搏开的处方.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对出版业来说,大众出版呈现泡沫化征兆,而教育出版改革的推进,又将严重削减出版业的利润.在这双重夹击之下,虽然由此断定我国图书出版市场将"崩溃"为时尚早,但出版业将面临历史性考验恐怕将难以避免."新近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推出的中国出版蓝皮书<2004~2005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对2004年~2005年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特征和走向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后,得出了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14.
优势企业文化是出版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阳 《编辑之友》2005,(3):32-34
随着改革的深入,目前作为出版主体的出版社转制已迫在眉睫,除人民社等作为公益性出版单位不参与改制外,各出版单位将完全企业化,经营完全市场化,从而迈入全面竞争生存的时代.在这样的转型背景与书业市场本身由"短缺"到"丰富"甚至"富余"、竞争已日趋激烈的现实中,出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固然离不开好的领导体制、好的经营机制、一定的资金基础、丰富的人才资源等硬性条件,但从更长远的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更重要的是它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才真正是企业的核心力量.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彰显自身个性的优势企业文化,是出版企业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力量之源:不仅可以促进有效整合出版资源,实现最优配置,而且有助于全面提升营销、管理、品牌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优势企业文化是出版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人民文学出版社以“书业无限、品牌为王”的出版理念,反映了出版业与时俱进新的发展阶段。2003年将是人文社充分展现实力的一年。新春伊始,就重拳出击隆重推出一批拳头产品: 1.名著名译插图本60种。以人文社深厚的出版积累为资源,以权威的选目、  相似文献   

16.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08,(7):6
周立伟:中国出版业呼唤"中盘"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立伟在接受《编辑之友》记者采访时谈到:浙江新华发展到今天遇到的新问题是小社越来越困难,小店越来越困难,小众需求越来越困难,小量需求越来越困难。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能否做好今年的工作,关系到整个"十五"期间的全局.新世纪之初,我们还将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即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入世后,市场环境将会出现新的变化,我国的出版业将面临着与世界强大的出版力量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的局面,我国出版业必然会出现一个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18.
社店联销值得一试──出版业营销方法探讨之一学林出版社李东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影响下,出版业经过几年来的风风雨雨,有一点是出版业同行可以引为共识的,那就是市场是出版社生存乃至发展的唯一立足根基,背离了市场,图书出版业肯定是死路一条,任何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出版业形成了"京版社"和"地方社"两支力量博弈的格局,但目前在馆配市场中,地方社与京版社的馆配市场份额还有较为明显的差距。文章依据850所采样图书馆入藏的2005-2014年出版的中文纸质图书数据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目前我国馆配市场的竞争格局分布,地方社与京版社的馆配市场份额变化趋势以及差异,认为京版社与地方社馆配具体差异表现为图书定价、单品种馆配册数、馆配结构、馆配新书更新率等方面,据此提出地方社相应的馆配市场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以出版业数字化战略视角,分析出版业数字化战略的两个方面,即出版产业数字化战略与出版事业数字化建设、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作为独立业态的数字出版;探讨"三个关系",即出版业数字化战略与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数字出版的关系,得出出版业数字化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的基本判断."十四五"期间,数字出版的意识形态属性将更加凸显,数字出版将体现出产业体系智能化、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特质,数字出版的市场调节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将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