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分析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知识吸收和知识创新等过程的基础上,对技术接受模型进行扩展.重点探讨知识联盟中企业信息技术接受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拟定相关的测度指标和测度方法;期望通过分析模型中关键因素感知有用、感知易用和感知安全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解释和预测企业信息技术接受的行为,为企业信息技术的采纳决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技术接受研究中,TRA、TPB、TAM、TTF等用户接受模型得到广泛证实和应用。在模型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任务、技术、用户三者所表现出的特征进行总结。最后,基于TAM、TPB和TTF等信息技术接受模型,根据CNNIC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构建出电子商务用户接受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3.
信息系统采用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系统采用是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行为模型的探讨方面,试图寻求一种理想的模型来解释人们为什么接受新的系统或技术。本文详细论述了三种常用的模型——理性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并对这三种模型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电视接受行为是指电视信息接受者在信息接受时所产生的生理与精神过程。本文论及的这一研究,虽然仅仅是相对庞杂的信息接受研究中的一个分支,但它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对电视接受过程中,直接影响接受效果的各种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通过对这些因素与电视传播之间的关联研究,将会获得许多对提高电视传播效率有益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2003年至2016年发表的464篇技术接受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根据文献的内容特征,构建了文献类型、研究主题、实证研究三类内容分析编码表,基于此对文献进行编码及统计分析。研究发现:①国内技术接受研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②技术接受研究呈现学科交叉的趋势,学者在不同的领域应用技术接受理论和模型,推动了技术接受研究的发展;③技术接受理论模型具有普适性和可拓展性,适用于不同领域新技术用户的技术接受和使用意愿研究,同时不断吸纳与领域相关的新要素;④ 实证研究是该领域的主流研究途径,新变量和新理论的融入与拓展及新模型的构建是研究的主要模式;⑤当前技术接受的实证研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理性思考缺失、研究方法单一、中介变量及调节变量的忽略、技术接受理论本身研究的弱化等。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技术接受理论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研究方法将日趋多元,不断推动具有领域特征的整合模型的提出。此外,技术接受理论本身的研究也将得到加强。图3。表12。参考文献46。  相似文献   

6.
齐晓云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2):128-132
基于ECM模型,提出一个分析信息技术强制使用环境下的员工象征接受综合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利用SPSS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并采用AMOS对研究模型的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和解释信息技术强制使用环境下的员工象征接受行为。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6,(17):20-26
T2O模式是由O2O模式发展演变而来,目前尚处于探索初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运营方式。本文以研究电视用户采纳行为为视角,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结合创新扩散理论、感知风险理论、网络外部性理论共同构建T2O模式下电视用户采纳模型,剖析影响电视用户采纳T2O电子商务模式的因素。研究表明,网络外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兼容性、可观测性显著影响电视用户采纳对T2O模式的采纳。结合研究结论,对T2O模式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技术接受行为和持续使用行为理论引入数字化贫困研究,以我国六个省市十二个村庄的田野调查数据为依据,发现农村数字化贫困群体的ICT接受行为分为三个阶段:ICT的接入、ICT的使用和ICT期望。在此基础上,阐述ICT接受行为形成过程的三层传导模型,即由客观特征与情境指向主观感知,并最终传导至ICT接受行为。客观特征与情境包含主体自身的固有特征和外部社会环境;主观感知包含主体对ICT的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自我效能、负面性感知、信息需求感知和使用感知等一系列因素。图1。表7。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调研受众对学术出版数字化知识服务接受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本架构上添加新的研究变量,构建了学术出版数字化知识服务用户接受行为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有效验证了技术接受模型中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行为意愿之间的假设关系,同时验证了学术出版数字化知识服务系统的相关性、交互性、权威评价性等外部因素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的作用,以及用户的创新性对用户行为意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城市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对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整合了幸福感理论和代际支持理论,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建构了一个扩展的技术接受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老年人的感知有用性显著影响智能手机的使用态度,感知易用性通过中介感知有用性显著影响智能手机的使用态度;代际技术支持显著影响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态度、使用意愿、实际使用和实现幸福感;而感知趣味性对使用态度无显著影响。本研究提出在信息技术程序开发设计上应考虑惠老,方便老年人使用;社会应倡导年轻一代对老年群体的代际技术支持以提升其幸福感。本研究的"代际技术支持"对老年人幸福感影响研究和技术接受模型建构有拓展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近距离移动支付用户接受行为研究:基于消费者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及网络外部性理论,对近距离移动支付的消费者用户接受行为进行研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证实影响消费者用户接受该服务的关键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便利性、服务交互性和网络外部性对用户感知价值有积极影响,消费者需求程度、创新意识、感知价值对用户接受意向影响较大,感知风险则对用户感知价值和其接受意向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而感知成本和服务兼容性对用户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最后,对研究结果、创新点和研究价值进行讨论,提出促进近距离移动支付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的搜索引擎评价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搜索引擎评价指标体系大多是基于学术评价的。随着因特网用户的增加,需要一种基于用户角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从信息技术接受模型出发。探讨了如何从用户的信息接受的效果来评价搜索引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移动图书馆的信息接受发生在特定的场景,如何有效地进行场景化营销,提升信息接受绩效是移动图书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已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研究设计/方法]基于移动图书馆信息行为规律的相关研究,结合市场营销和场景理论的研究成果,从用户信息接受体验视角,剖析了移动图书馆场景营销,进而通过“场景—行为—情境”的多维度适配实现信息空间再造。[结论/发现]移动图书馆场景营销不仅可以动态地锁定目标用户,为其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和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务,还可以促进场景营销的不断迭代,为激发用户信息接受和刺激移动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指导。[创新/价值]将场景纳入移动图书馆营销视野,为移动图书馆营销提供新的思路,提升用户信息接受的持续意愿。  相似文献   

14.
移动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催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这一新技术环境下,消费者发表评论的意愿同时受到社会-心理和技术因素的影响。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建立一个整合的概念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与社会-心理有关的经济回报、乐于助人对评论的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执行成本具有负向影响关系;与技术有关的感知有用性对评论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感知易用性的影响不显著。最后为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增加消费者评论意愿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移动阅读用户接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意义]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消费的发展为图书馆移动阅读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研究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用户接纳行为影响因素对推动图书馆移动服务功能建设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TAM和ISSM,构建图书馆移动阅读影响因素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法,针对典型用户群体发放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信息有用性、内部环境质量、外部环境质量均对移动服务阅读使用态度产生正向影响,信息时效性对用户采纳态度不产生影响;用户移动服务阅读使用态度对移动服务阅读采纳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分析结果可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了解移动阅读中的用户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转型升级策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为解决移动图书馆信息过载与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间的矛盾,对用户所处不同场景的信息接受情境进行有效的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接受期望,以增强用户体验的愉悦度,促进移动图书馆服务创新。[方法/过程]引入场景化服务理念,以场景要素、用户信息行为与信息接受情境为主维度,构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适配模型,规划信息接受流程。[结果/结论]以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适配模型为基础,运用协同过滤算法,实现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场景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增强现实技术作为新兴信息技术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增强现实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的国际相关研究对于提升我国的增强现实产业发展和指导图情学科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方法/过程]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方法,对增强现实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的国际研究进展进行起源和发展脉络分析和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分析,并对未来图情领域在此方面的研究趋势进行洞察和分析。[结果/结论]增强现实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其研究热点所涉及的信息行为包括信息采纳行为、信息接受行为和信息交互行为。增强现实环境下图情领域的研究未来可从用户基于不同场景的交互体验、增强现实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增强现实对图书阅读方式的革新3个领域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针对已有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之间的不一致问题,对该领域相关实证研究加以梳理和再分析。以明确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一般性因素在程度和方向上的差异。[方法/过程] 利用元分析方法,通过系统收集与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献,梳理和识别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关键因素。从移动图书馆的知识内容特征、技术媒介特征、用户个体特征和接受情境特征等4个维度构建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因素模型。[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影响我国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感知有用性、任务-技术匹配、感知质量、感知易用性、便利条件、个体创新、自我效能、社会影响、主观规范和感知成本等10个因素。其中,感知成本和任务-技术匹配对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不显著,个体创新和自我效能对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最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是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最显著的变量。  相似文献   

19.
��[Purpose/significance] As an emer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has great spa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user information behavior in the context of augmented reality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gmented reality industry and guiding the research on graphics and information.[Method/process]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bibliometrics and knowledge mapping, this paper conducts analysis on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and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on research hotspots, and provides insight and analysis on the future trend of this field.[Result/conclusion] The research status on users' information behavior in the augmented reality environment is still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involved information behaviors research hotspots include information adoption behavior, information acceptance behavior and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behavior.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from information science & library can be analyzed from three fields:the user interactive experience based on different scenes, the application of augmented reality in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the innovation way of reading books by augmented re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