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文化作为城市公共生存状态、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和城市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显著特征。近代两湖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城市化移民促进城市人口聚集,一方面受荆楚文化传统和湖湘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多元性的精神影响,另一方面开埠通商后,受西方文化的撞击和浸润,近代两湖地区区域中心城市文化多元杂糅,具有聚集性和包容性、传统型和现代性、创新性与变异性、世俗功利性和实用性、多元性与分层性、国际性与时尚性互相交织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为解决"城市病"等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智慧城市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它实质上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高效运行,促进城市的健康、和谐、可持续成长,为城市居  相似文献   

3.
城市规模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清代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城市发展的巅峰期,在城市数量、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城池建设等方面均代表了农业时代城市发展的水平和特征,在清代诸省当中,四川以疆域广大、地形复杂而著称。城市绝大部分均是在清初社会经济恢复以后重建起来的,在城市形制方面全面继承了明代城市建设的成果并有所发展。本文廓清了城市规模相关概念和衡量标准,对清代四川各府州县城市规模的等级构成及其地域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结了清代四川城市发展和空间规模的区域性特征,结合大量个案对城市规模的主导因素进行了细致的探讨,以地方城市的实证研究对我国古代城市规模研究的资料与方法、城市规模与城市行政等级的相关性、城市规模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城市文化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城市建设必然会包含有大量的文化内容。本文就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谈一些想法。一、文化是城市的夏魂众所周知,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同时,城市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建设城市文化,就是要建设有鲜明的特色和个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国城市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空前扩大。二是从城市化起步到进入"城市时代"。三是现代城市兴起,城市功能发生质的变化,城市的开放性加强,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成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四是城市群、大都市区的兴起,同城化和区域一体化正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绿色发展和城市生态化也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与文化的关系始终是一种历史的相互生产和创造的关系,城市生产文化,而文化又再生产城市,现代城市对传统城市空间的利用和再生产实际上就是城市空间的再利用和文化空间的再生产,成都宽窄巷子是这种再利用和再生产的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它以一种战略性的眼光、整体性的把握和综合性的视野重新生产了成都乃至中国城市中引人注目的"金名片",其文化空间再生产的成功经验在当今中国的城市改造利用中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建设与成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指称可持续的、符合生态规律和适合自身生态特色的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是复杂的动态的巨系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是辩证统一关系,成都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城市是人类文化的“聚焦镜”,城市的发展折射人类文化进步的轨迹。其实,城市文化表现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城市文化的物质层面由有形的、可感知的各类人工和自然的环境构成,是城市的外壳,包括其意象的点、线、面;城市文化的精神层面则代表其内核与灵魂,包括有形媒介等物质载体保存和传递的文化和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等。  相似文献   

9.
光绪初年,新疆建省,东疆相继设有镇西直隶厅、哈密直隶厅和吐鲁番直隶厅,其后又在吐鲁番直隶厅下设鄯善县。民国时期,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东疆分别形成了以吐鲁番和哈密为中心的多层级城市行政体系。东疆城市行政体系的构建促进了东疆城市经济文化的交流;逐渐清除了城市发展中的旧制度残余,有利于早期现代化的推进;对城市空间分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东疆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于清代,清早期城市空间以隔离为主,以满足因俗而治的需要,出现了双城或三城的结构。晚清民国以后,随着新疆建省,东疆各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内部结构开始发生一定的变化,城市空间由隔离向融合转型。  相似文献   

10.
就中国城市的近代遭际而言,开放与发展互为条件,彼此影响。特定的政治与社会情境,决定了中国城市开放与发展的被动性与依附性,在此过程中,国人思想与行为的应变性不断演进。开放与发展虽然促进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也促进了城市的物质生产和制度建设,城市结构和城市空间变化明显。但中西不平等发展的趋势日益扩大,城市特质改变带来的中国主权与治权被破坏,社会欺诈的发生,城乡差距拉大,犯罪率增加等社会问题不断加剧,由此皆在形塑着中国城市近代化的曲折道路。  相似文献   

11.
论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转变与优先发展的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的发展、变化受到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诸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制约和影响。近代以来,外部的因素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中国城市的发展演变。中国城市不再只是政治中心城市优先发展,经济中心城市优先发展也成为一条新的规律,一批新兴经济中心城市崛起,并初步奠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史研究地理取向的形成,受到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国外中国城市史研究和城市空间理论的影响。对于城市历史地理问题的研究,源于城市及其历史发展的地理因素,也得益于地理位置理论、中心地理论、城市—地区理论、空间理论、人地关系理论、聚落类型理论等的作用。从聚落地理学来看,城市史学应该加强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历史聚落地理的专门与整体综合研究、城乡关系史的聚落地理学研究、聚落类型及规模与区域城市化研究、城市史的人地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城市史研究领域可谓硕果累累,呈现出蓬勃的学术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不少学大胆突破,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更加生动细致的笔触来解读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不仅拓宽了城市史研究的领域,而且也丰富了城市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何一民教授新近所的《传统与变革——中国内陆城市成都现代化的轨迹》就是这样一部力作,它以一种全面、客观、科学的眼光和方法解释中国城市发展,不仅为城市现代化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也为单体城市研究和不同类型城市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景观城市是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景观构成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单元,而且景观所倡导的参与和体验能增进人们对城市的情感认同、活跃文化氛围和提升文化消费。依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文化景观大致可分为建筑设施景观、工业遗迹景观、文化遗产景观、城市商业景观、赛事体育景观等。为更好地发挥景观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功能,避免"奇奇怪怪"建筑带来的视觉污染,城市景观文化建设中应着力遵循景观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传承、科技对景观的支撑作用、遗迹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和发掘工作的推进,关于先秦巴蜀城市的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既有对先秦巴蜀城市的专门研究,也有涉及先秦巴蜀城市各方面问题的研究;既有对先秦巴蜀城市的总的研究或论述,也有对先秦古蜀国城市和巴国城市的专门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叶以来,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在重塑城市形象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提升城市经济形象的"新引擎"、繁荣城市文化形象的"催化剂"、改善城市环境形象的"优化器"和城市口碑形象的"传播器"。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以文化产业推动城市形象的提升路径,要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双重作用,着眼于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培育出城市经济的"新常态",城市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城市文化繁荣的新驱动。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推动下,全世界城市人口超越农村人口正迅速上升。城市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最高标志,伴随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城市现代化的建设进程正日益加快。在全球性的"城市时代"已经来临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也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房产信息档案馆馆藏的几十万份房地契档案和附件,为揭示清代以来成都城市文化面貌提供了基础材料。房契反映出成都城市传统社会关系、人文风貌等。及至民国时期,房契为近代以来成都房地产管理的制度文化、城市建筑文化及其城市生活形态的近代化,以及近代成都城市多元文化特征的生发提供了诸多可资研究的信息,进一步证明了成都城市文化在近代处于新旧文化交替、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中,并为现代成都城市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城乡风情录     
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后来我参加了工作,进入城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根据有关政策,把爱人和两个儿女户口转入了城市,大女儿和大儿子因年龄超过了政策规定的岁数,不能随我进入城市,一直留在乡下农村。所以我们一个完整的家庭,只好分居在农村和城市两个地方。每年不少日子,无论城里或乡下有什么红白喜事或特殊情况,我和儿女们都得两头跑,对农村和城市的生活、工作、人际关系都有不少的交往和经历,对城里人和乡下人不同的思想感情、道德风尚和喜怒哀乐都自然有深刻的了解,一种冷漠的城市人际关系和浓浓的农村乡风民情交织在一起,让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城市与文化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到本世纪初,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学术界在这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据张利民编辑的《近代中国城市史论著索引》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关于单体城市研究的专著、资料集、论文集等共计518部。张仲礼主编的《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以城市的现代化转型历程为主线,透视城市内部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总结城市转型的特点,揭示城市转型的规律,富有创新性。隗瀛涛主编的《近代重庆城市史》,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古代重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近代重庆城市商业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