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使病菌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并导致了药性减弱。随着病菌的"升级",对常用抗生素具有抵抗力的"超级细菌"不止一次出现,如何解决病菌的抗药性成为了医药  相似文献   

2.
《学习之友》2011,(4):41-41
“超级细菌”的产生,究竟是因为抗生素刺激细菌产生变异,从而具有了抗药性呢,还是本来就存在着少数变异菌株,而抗生素只不过进行了筛选,使得有耐药性的突变株生存下来,占了优势?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被人们广泛地用于人类医学和畜牧业生产中,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但人为地滥用抗生素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甚至出现了危害人类生命的超级细菌。由抗生素的案例可知,对科学技术工具理性的误解与滥用将使人类面临巨大风险。要规避科技风险,就要确立和倡导科技、医学和药品伦理的价值规范;明确科学家的伦理责任,注重其伦理观念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现     
美科学家发现有望成为新型抗生素的物质美国新泽西州默克实验室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提取自南非某种土壤样本中的普拉特链霉菌的物质能够抑制细菌的繁殖,其原理与普通抗生素不同。这种物质有望成为新的抗生素,用于对抗具有抗药性的细菌。试验表明,对包括一些抗药性很强的“超级细菌在内的大部分革兰氏阳性菌而言,这种物质都是有效的抑制剂。科学家首先让实验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然后向实验鼠体内注入这种物质。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之一,某些菌株能够抵抗现有效力最强的抗生素———万古霉素。试验结果显示,新型物质能…  相似文献   

5.
探讨尿路感染致病菌和耐药性的变化.方法:分析从2001年到2005年住院治疗的200例培养阳性的尿路感染致病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结果:革兰阴性杆菌仍然是住院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中大肠杆菌最常见;而革兰氏阳性球菌占据比例明显上升,以肠球菌为主.并对不同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的耐药率.结论:大肠杆菌仍是住院尿路感染致病菌,但肠球菌、克雷白杆菌、阴沟肠杆菌等细菌的比例有所增加.这些细菌耐药性高,部分呈多重耐药,应尽量根据细菌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致病菌的抗药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征服病菌的道路上,由于抗生素等药物的出现,使得那些猖獗一时,吞噬过无数人口的致病菌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从而拯救了千百万生命垂危的病人。然而随着抗生素等的广泛应用,却发现它们对某些疾病的疗效在逐渐降低,甚至完全消失。究其原因,在于病菌产生了抗药性(亦称耐药性)之故。许多致病菌,如葡葡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出现了日益严重的抗药性现象。抗药性的出现,势必使许多疾病的治疗要不断增加用药量,而这又加剧了毒副反应,使病人的痛苦增加。为此,揭开致病菌抗药性之谜,与之斗争,已成为医学生物学领…  相似文献   

7.
大肠杆菌抗药性的体外诱导与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 ,分别用林可霉素、氯霉素、青霉素对大肠杆菌进行抑菌实验 ,并测定其MIC(最低抑菌浓度 ) ;用平板抑菌圈、管碟稀释法检测大肠杆菌对单味中药三颗针、遥竹消的敏感性 ;在含 1/2MIC抗生素的药物培养基中连续传代 2 0次 ,然后 ,菌液再分别在 1/2MIC浓度的三颗针、遥竹消中连续传代 5次 ,测定抗生素的MIC 比较了传代前后大肠杆菌对抗生素耐受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中传代 2 0次后 ,大肠杆菌的抗生素MIC大幅度提高 ,但青霉素提高幅度不大 菌液再经过中药处理后抗生素的MIC都降低了 ,但抗药性并未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8.
池晴佳 《教师博览》2010,(10):58-59
比利时医疗人员8月13日证实,一名比利时人死于据信源自印度的"超级病菌"。这种细菌抗药性极强,至少10年内没有抗生素能有效对付这种细菌,这意味着人们感染这种细菌后将"无药可救”。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由于抗生素联合及局部用药等广泛应用,一些细菌对常用药物产生抗药性,耐药菌珠不断增多,使得一些感染病灶久难治愈。笔者在临床换药时,将天津达仁堂制药二厂生产的“京万红”用于久难治愈的四肢骨关节部感染病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教学》2012,(2):73-78
[古生物]加拿大科学家发现3万年前的古代细菌有抗药性据2011年9月3日《参考消息》援引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011年9月1日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对从加拿大育空地区永冻土中发现的3万年前的细菌DNA进行的分析发现,这些细菌能够抵抗抗生素。这项研究成果首次表明,抗  相似文献   

11.
罗琼 《考试周刊》2012,(18):194-196
放线菌因能产生对昆虫和螨类具有致病和毒杀的作用的抗生素而具有杀虫活性,这些抗生素被称为杀虫抗生素或杀虫素。杀虫抗生素具有特异性强,防治效果好,对人畜安全,不破坏生态平衡,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本文对放线菌产生的杀虫抗生素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从疑似仔猪水肿病病料中通过细菌分离、生理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和PCR试验,分离到了10株致仔猪水肿病的大肠杆菌.利用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分离的10株大肠杆菌进行了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10株大肠杆菌对2种抗生素都耐药,且许多菌株有多重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3.
急性中耳炎有时不用抗生素也会自愈,这一点早已为医学界所知晓。在细菌抗药性已成为燃眉之急的今天,更有必要对这一现象加以证实。最近美国巴尔的摩小儿学术研讨会上传出信息,实验发现,大部分急性中耳炎是可以不用抗  相似文献   

14.
宋军 《中学生百科》2011,(24):41-42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基因突变,产生"超级细菌",而这种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普通的杀菌药物对它只是隔靴挠痒痒,不起作用。但是病人会因感染超级细菌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因此,寻找一种战胜超级细菌的新药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所导致的细菌耐药性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简要综述了抗生素的抑菌机理、细菌的耐药机制、耐药菌的检测、耐药性产生因素以及预防。  相似文献   

16.
众多医药公司几乎停止了对抗生素的研发,另一方面却是细菌抗药性日益增强,被征服的疾病也有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之势。面对如此境地,有关专家惊呼———1960年代末期,对抗细菌感染的战斗至少在发达国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抗生素药物能够在几天之内就完全治愈以前所谓的致命感染。自此以后,伤口感染和食物中毒不再成为威胁生命的重要难题,梅毒和淋病等恶性疾病也有快要被根除之势,瘟疫和霍乱等古老天灾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目前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却使这种良性发展出现了倒退。特别是在医院,耐药性正在迅速地扩散,许多不同的细菌菌株频繁接…  相似文献   

17.
近期,一种可抗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超级细菌NDM-1在英美印度等国家小规模爆发,这种细菌其实是一种特殊的酶,它能够进入大多数细菌的DNA线粒体中存活,从而使细菌产生广泛的耐药性。其实耐药型的细菌并非新事物,它们一直存在并且随着人类滥用抗生素而进化出强大的耐药性,在这场特殊的博弈中,人类是"超级细菌"的幕后推手。  相似文献   

18.
生物灭蚊     
长期使用药物灭蚊,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使蚊虫产生抗药性并且带来杀死有益生物等副作用;而使用生物灭蚊技术,则可避免上述弊病。实践证明,生物灭蚊是十分有效、前途诱人的治蚊妙法。一、细菌灭蚊研究细菌灭蚊的科学工作始于1991年。美国  相似文献   

19.
豫北地区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豫北新乡、焦作、鹤壁、安阳等地的89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用17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89株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头孢派酮、多粘菌素、卡那霉素等药物的高敏率为88.2%-93.7%;对先锋霉素、红霉素的中敏率为40%以上;对17种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如复方新诺明为80%,氨苄青霉素89.8%,阿莫西林为77.5%,四环素为84.3%,氯霉素为80.%,氟派酸为88.2%.实验结果也发现,大肠杆菌主要为多重耐药,对5种以上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菌株至少占80%.在这些耐药菌株中,对一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为2株,对10种以上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居多。所以,临床应用应首选高敏药物,头孢类抗生素效果比较好,慎重使用中敏药物,尽量不用氟派酸等高耐药性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试验从动物粪便中分离产细菌素大肠杆菌,制备细菌素,并对细菌素抑菌谱进行测定,为细菌素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集家兔、大鼠、鸡、山羊、黄牛和奶牛等6种健康动物新鲜粪便,采用麦康凯琼脂平板分离大肠杆菌,制备大肠杆菌发酵上清液及粗提细菌素,并进行细菌素的抑菌谱测定。结果:从6种健康动物的粪便中共分离到6株大肠杆菌。体外抑菌试验显示,山羊、黄牛和奶牛大肠杆菌发酵上清液对部分革兰阴性菌有抑菌效果,其余均无抑菌效果;而6种粗提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白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鸡沙门菌和2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等都具有抑制生长作用。结论:大肠杆菌发酵上清液抑菌谱较窄,粗提大肠杆菌细菌素抑菌谱较宽,其中山羊大肠杆菌素抑菌谱最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