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回族自治区特殊教育现状的调查──国家教委“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教育”项目实施情况陈云英,叶立言,彭霞光1994年8月中旬、11月中旬笔者针对宁夏“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教育”项目的执行情况及特殊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宁夏有灵武、盐池和固原三个县参...  相似文献   

2.
应敏 《今日教育》2006,(4):9-10
1994年在萨拉曼卡举行的特殊教育需要世界会议中提出了全纳教育,倡导“每个儿童都是特殊的,每个儿童都需要特殊教育。”所谓“全纳教育”就是教育要促进所有儿童的参与,不排斥任何人,其中包括特殊需要儿童,“全纳教育”关注的是所有儿童。  相似文献   

3.
简讯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特殊教育研究室受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特教处的委托,承担了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教育”(1996~2000)的实施。作。目前,已在四川、贵州、广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7个省、自治区的10个县开展了项目工作,计划在今后几年内继续扩大项目执行组。此项目的宗旨是:在普通小学通过对残疾儿童的合理安置,适当调整课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使残疾儿童在普通小学得到特殊教育,身,c得到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和巩固率。为了更好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全纳教育以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为本。以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所以,全纳教育中儿童的发展成为特殊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问题。本以邳州市“希望之家”小儿麻痹症康复项目为对象,通过对集中式的与全纳性的两种教育模式下肢残儿童调查评估。分析两种模式对肢残学生在个性及心理成长等方面的不同影响,看看哪种模式更能促进肢残儿童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发展全纳性教育   总被引:6,自引:10,他引:6  
特殊教育在过去的两个世纪的发展中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目前特殊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而倍受重视。“特殊教育”由过去的为少数儿童服务的教育正发展成为为每一个儿童的“特殊需要教育”。在正常化原则、全面参与社会原则的推动下,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化教育。一体化教育又称为残儿童随班就读,在中国已走过了充满活力的十年。现在一体化教育的更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纳性教育。全纳性教育可以分解为全纳教育体系、全纳性学校、全纳性课堂。在中国的教育界引起重视并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6.
学前融合教育(inclusive preschool education)是指在普通学前机构内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开展教育。回顾美国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的“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提倡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回到正常教育环境中,该阶段主要关注特殊幼儿的“安置”问题,而忽视教育环境应该为接纳特殊幼儿做出转变;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体化(integration)”,强调要保障特殊幼儿在正常教育环境中的适应。  相似文献   

7.
全纳教育的基本精神是“人人受教育”。强调“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一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要求“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有特殊教育需要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这些学校应该将他们吸收在能满足其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中”。(引自1994年《萨拉曼卡宣言》)  相似文献   

8.
在“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背景下,对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支持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幼儿园有质量普及普惠的核心要素之一。按照样本筛选、框架确立、并置比对、穿梭比较和思考建议五个步骤,依据程序化扎根理论,运用MAXQDA分析软件对六个国家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对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支持可分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内部支持与外部支持2个核心维度,涵盖“物理环境”“文化氛围”“课程方案”“培训指导”“管理服务”5个核心要素及16个细化指标,共同支持特殊需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应强化学前教育机构的内部支持,包括强调营造尊重、包容的教育环境,促进特殊需要儿童的归属感;满足差异化教育需求,为特殊需要儿童制定课程方案;秉持人本、多元的评价,助力特殊需要儿童获得成功;应联动学前教育机构的外部支持,包括与特殊教育机构紧密合作,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专业支持;构建整体性援助服务,为特殊需要儿童编织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9.
把特殊的爱献给特殊的学生——弱智生随班就读教育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智 (mentalretardation)是指现有的功能存在真实的局限 ,其特点是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在以往的观念中 ,认为弱智儿童应到“培智”学校进行特殊的教育。我们将特殊教育对象称为“特殊儿童”。现在 ,将他们称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这种称呼的改变 ,不是一种文字游戏 ,它带来观念和实践方式上的重大变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这种称谓 ,在充分肯定儿童作为人的本质基础上 ,再表明这些儿童具有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的特殊需要。新观念带来开放、正常化的大特殊教育———一种“没有特殊儿童”(无标…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的特殊教育大部分是将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单独建校,这种“隔离式管理”的优点是便于对有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其不足是不利于实现“让特殊儿童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教育目标,并给一部分特殊儿童今后回归社会带来困难.就我国教育现状来说,近期我们的特殊教育还不可能完全采用例如西方国家那样的把“所有的学生应该归属于普通班的学生”的教育理念.但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在不断完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重视与探讨学生的社会融合教育问题.只有做好特殊学生的社会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才能展现出其真实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特殊教育”(Special Education)概念已经转变为 “特殊需要教育”(Special Needs Education)。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广州市特殊教育的对象也逐渐从三类(视力、听力言语、智力)残疾儿童拓展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1998学年,广州市有特殊教育学校14所(不含工读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28个,7—15岁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95%。目前,共有6815名特殊儿童在普通中小学、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和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他们因视力残疾、听力言语残疾、智力残疾、多动症…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特殊教育?在《辞 典》中,关于特殊教育我 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段话:特殊教 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 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 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 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 目标的教育。特殊教育的对象是有 特殊需要的儿童。美国《百科全书》 第九卷“教育条目”中对特殊儿童 的定义是:“在智力、感官、情绪、身  相似文献   

13.
“医教结合”作为当今特殊教育发展的热门词汇,对特殊教育发展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从特殊教育的历史发展来看,医学、教育与残疾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医教结合”是否适合作为一项政策正式提出?是否适合所有特殊需要儿童?医学与教育,谁是手段,谁是目的?哪些学科对特殊教育有影响?这些问题是我们在面对“医教结合”如火如荼进行过程中不能回避的.本文从“医教结合”的现状出发,探讨了理性面对“医教结合”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94年6月7日至10日,联合国教科组织在西班牙王国萨拉曼卡市召开了“世界特殊教育大会”,颁布了《萨拉曼卡宣言》,明确提出了“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的思想,所谓“全纳教育”,是 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每一所普通党校必须接收服务区域内的所有儿童入学,并为这些儿童都能受到自身所需要的教育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5.
融合教育是实施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体系,萌芽于北欧特殊教育界提出的“正常化运动”。其核心内容是:让特殊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受到教育,依据残疾程度的不同,设置各种类型的特殊教育形式,主张使大多数特殊儿童尽可能在普通班中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改变以往主要将特殊儿童集中到特教学校,将他们与普通儿童隔离开的传统教育方式,达到让特殊教育的“支流”回归到普通教育的“主流”中、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为一体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特殊教育师资是保障特殊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关键,也是“办好特殊教育”的最直接保障。新时代特殊教育发展需要特殊教育教师能够应对多类特殊儿童不同需求,既能直接从事又能指导融合教育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能力,秉持热忱深厚的特殊教育情怀。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最主要的供给侧,其现有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与当前实践对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阻碍了特殊教育的充分发展及其与普通教育的平衡发展。特殊教育师资的供给侧改革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最佳切入点。通过科学制定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浸润特教专业情怀、优化高校师资队伍,能够提升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质量,促进我国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世界特殊教育经历了从思想到实践的过程;中国特殊教育经历了从照搬到创新的过程.特殊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分化,最终形成了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这就要求实施全纳教育,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当代特殊教育对象演变趋势表现为以学习障碍儿童教育为重点;重视超常儿童教育;加强生计教育;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开展全方位的一体化教育服务.通过对特殊教育对象演变的分析,对中国特殊教育改革的启示为努力扩大特殊教育对象;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提供生计教育;进一步发展超常儿童教育;正确认识一体化项目中的特殊儿童;改革师资培训制度;做好特殊儿童家长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讲的特殊教育,包括盲童、耳聋儿童、智力落后和其他肢体伤残儿童的教育,它是一个出家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个组成部分。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把这些被称为“残废”的人,通过教育培养成为“残而不废”或“育残成才”,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有特殊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许多省,市的特殊教育都有较快的发展。我省的特殊教育,在整个安徽教育事业和全国特教事业中,都处于落后状态,与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很不适应.因此,积极发展安徽特殊教育事业是刻不容缓的。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殊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普及教育是否充分,社会是否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近二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殊教育有了迅猛的发展,出现了以下几个趋向: 一、特殊教育对象范围逐渐扩大 特殊教育是指为特殊儿童、少年学习创设特殊条件和设备,利用特殊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的教育。从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特殊教育的对象有扩大的趋势。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对象主要包括那些由于较严重残障状态而被剥夺就学机会的盲童、聋童、肢体伤残儿童,特殊教育设施的存在是为了保障这些儿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无论是西欧国家、美国、日本或我国,皆无例外,都是从盲聋教育开始发展的。第二阶段则逐渐将对象扩大到已有机会入学但是需要教育上特别扶助的轻度障碍儿童,包括弱智儿童、行为不良儿童、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在过去的20多年有了世人皆知的发展,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特殊需要儿童可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另一方面,他们受教育的质量也得到不断的提高。未来几十年,为适应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国的特殊教育除进一步解决农村地区及边远地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入学问题以外,大面积提高特殊需要儿童的受教育质量,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和必须作出的承诺。特殊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努力,需要各种各样的条件。政策条件、物质条件固然重要,但我认为,观念的现代化是头等重要的问题。没有现代化的特殊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