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功的管理必然会有成功的教育,但在农村基础教育教学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个盲点,这就是忽视了对教师“不作为”行为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的打拼和磨练,老教师们一般都拥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其他方面的种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开始表现出“不作为”或职业热情缺失。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老教师的职业情感呢?笔者认为,要有效地激发和调动起老教师的职业热情,学校管理者需要不断尝试和坚持教师管理的“六字处方”。  相似文献   

3.
一、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高中教师在工作十年左右后,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症状为:降低职业价值,仅仅把教师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职业效能感,很少有成功的体验;强化体验平庸感,感觉苦海无边,盼望早日退休;工作上混日子,得过且过,没有动力,缺乏创新意识,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4.
以管理学核心理念审视教师教学沟通交流能力普遍滞后的现状及原因:当前教师教学沟通交流职业能力普遍不足;缺少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培训课程;素质教育与实际通行的应试教育存在矛盾,学校和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有限.发展教师教学沟通交流能力的策略主要有:转变教师观念,在教学工作中自主探究式学习;强化教师教学沟通交流行为和技能训练,克服教学沟通障碍;建立教师教学沟通交流能力发展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高职院校长远发展的动力,关系到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对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实现教师个人目标都有积极意义.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缺少有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行为;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现象突出;职业发展观念淡薄,出现职业“高原”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树立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目标;教师个人首先要充分地认识自我,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然后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6.
教师对学生教育管理不作为的行为,已经引起社会各界较多的关注。这种不作为的行为隐蔽性很强,对学生成长危害很大。要消除防范教师不作为的行为,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改进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等。  相似文献   

7.
<正>做一个教师不容易,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更不容易。教师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和管理上,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幸福,在课堂管理中感受幸福。虽然每个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都有酸甜苦辣,但是只要摆正心态,每个教师都可以感受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一、寓教于学,教学相长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这是我教学最大的亮点。政治课是枯燥的,一个成功的政治老师应该让课堂绽放精彩,受到学生的喜欢。  相似文献   

8.
帮助教师过幸福的职业生活是新课改深入进行的一个美好的话题。确实,要让学生在新课改实施中的学习生活愉快,就必须使教师首先过上愉快的、幸福的职业生活。而教师的幸福职业生活,主要依赖于教师能从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体验到成功及快乐。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较容易获得快乐、幸福感。而那些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伴随着挫败感,因而很少获得成功感,也就不容易过上幸福的职业生活。这些教师如果长期得不到学校的关心和帮助,就很难有较好的发展,从而在学校里形成弱势教师群体。  相似文献   

9.
帮助教师过幸福的职业生活是新课改深入进行的一个美好的话题。确实,要让学生在新课改实施中的学习生活愉快,就必须使教师首先过上愉快的、幸福的职业生活。而教师的幸福职业生活,主要依赖于教师能从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体验到成功及快乐。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较容易获得快乐、幸福感。而那些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伴随着挫败感,因而很少获得成功感,也就不容易过上幸福的职业生活。这些教师如果长期得不到学校的关心和帮助,就很难有较好的发展,从而在学校里形成弱势教师群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谓作任何事,若事前有了充分的准备,则很容易成功。反之,若事前毫无准备,则成功的机会相当渺茫。在此处所谓的“预”,即是准备的意思。教学也是这样。在教学之前,如果教师和学生都有了充分的准备,则教学工作就一定会很顺利,也易获得成功。至于教学的准备工作,我们认为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前教师和学生的准备工作。在教师方面要准备的,包括教材的研究和分析,资料的搜集,目标的分析,教案的编制,教具的准备和教室的布置等;在学生方面,如旧课的复习,新课的预习,以及资料的搜集等。另一方面是指教学前教师引起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只注重突出“主导”地位,“醉心”于讲台上的侃侃而讲,教材的挖掘不可谓不深,滔滔的讲解不可谓不精,但教学的效果,往往不是很好。这就好比农民种田,只注重辛勤的耕种,缺少了管理这一环节,照样不会取得丰收。在这一方面,语文教师魏书生以他的成功的实践,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的朴实、灵活、高效的管理办法,使他的学生在2/3时间没有老师的情况下,通过自我管理,学习成绩照样名列前茅。在教学与管理的实践上,魏老师已远远地走在我们的前头。他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其教学工作应包含两部分。一是教学,二…  相似文献   

12.
教师“幻灭”心理是指一部分教师本来对教育充满理想和期望,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由于理念、课程改革、自身素质、工作压力、家庭因素等内外原因导致职业倦怠.缺少职业幸福感和职业追求.并产生徘徊、应付、抵触和逃避的一种消极心理。这种“幻灭”的消极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相似文献   

13.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与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产生了职业倦怠。近几年来,很多人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无可奈何地“混饭吃”。有些人缺少职业效能感,成功的体验很少,表现出无心、无力的工作状态。一些教师感觉工作没意思,盼望早日退休,得过且过,没有激情,缺乏创新欲望,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教师的这种“职业倦怠”行为如果不加以引导和干预,就会与学生的厌学形成恶性循环,制约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愈来愈高。可许多教师由于缺少专家、名师的引领,缺少系统完整的培训,容易囿于习惯思维,在日常教学中拿着新教材,走着传统教学的老路,而且教学过程中捉襟见肘的现象也不少见。因此,教师亟需自我发展,提升能力,以适应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行政行为是国家机关赋予行政工作人员履行特定职责的行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工作人员必须依据特定的职责实施管理和服务行为,如果行政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当为能为而不为”,即构成行政不作为。当这种不作为行为对法益造成严重侵犯,通过其他部门法不足以有效规制的时候,运用刑法也不啻为一项规制惩罚该行为的有效手段。现行刑法,行政不作为主要涉及渎职犯罪一章,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可谓是本章中最重要的两个罪名。结合法理与案例,探讨行政不作为与这两个罪名的关联、行政不作为与不作为犯罪的关联,以期探寻行政不作为的刑事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6.
某些教师的"不作为"是指法定的具有履行教育教学义务的教师,未能实施积极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某些教师的这一行为包括故意的教育不作为和过失的教育不作为,以及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不作为、体质发展的不作为及能力发展的不作为,严重损害了学生之间平等的受教育权,违背的是学生的基本利益和平等人权,与教育公平背道而驰。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某些教师教育不作为,可以从微观上折射出我们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一些影响教育公平的隐患,也可以给许多老师以启示,将教育公平纳为心中的一杆秤,作为对待工作的一条准绳,帮助某些教师避免不作为,产生积极有效的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7.
精神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一个人活力和激情的重要体现,有了精神.就有了动力。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尽职尽贵、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是一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在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存在有“精神倦怠憨”:工作中缺少激情,做事草率应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相似文献   

18.
“问”的感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一定不能没有“问”,缺少“问”就缺少了生气,课堂就是“一潭死水”,教师就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创造性思维将会受到抑制。那么课堂教学中为什么一定要“问”呢?到底要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带来了新理念和新思想,在新课堂中,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惟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共同学习者的角色。而对于这点,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简单地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中可以从原来的“保姆”式变成“放羊”式,该引导的不引导,该指正的不指正,明显的“不作为”行为。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四年来,广大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发生着变化,许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但也有不少教师对《纲要》的一些理念认识还比较模糊,引发了教学行为上的偏差。笔者在开展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研究中发现,一些教师对《纲要》所提倡的“儿童观”和“教师观”存在明显曲解,导致实践中出现矫枉过正的“不作为”问题。下面我试着从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着手,找出问题,并作粗浅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