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玉栋的小说充满了某种温暖的情感之力。作为一名出生于70年代的青年作家,他似乎很少去迎合那种大众化的欲望式写作,也很少去触摸那些宏大的历史命题,甚至很少去探究那些极度尖锐的人性冲突。他的小说叙事,常常专注于各种日常性的生活状态,从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现实秩序中发掘着种种人性的光泽,在那些柔弱者的生存境域中凸现人格尊严的力量,在那些苦难生活的背后寻找内心温暖的亮光。因此,在刘玉栋的小说中,我们很难体会到那种强悍、尖啸的叙事风格,也感受不到怪戾、突兀的审美倾向。他总是选择一种温情式的话语基调,  相似文献   

2.
《漫水》是王跃文近期创作的中篇小说,他以自己的故乡漫水为创作原型,为我们书写了充满人间温情的诗意乡土。小说语言元气弥漫,醇厚生动;民俗韵味悠长,古老而鲜活;人物大爱无疆,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作者抒写的是乡土里依然留存着人性的温暖和人情的纯美,浪漫书写的背后也许是一种有意为之的对都市生活、知识阶级的疏离。  相似文献   

3.
在一篇创作自述里,刘玉栋说:"1998年冬天,我心里特别迷茫和困惑,我对自己的创作非常不满意,我觉得我的小说缺少一种深入人心的力量.我分析自己,发现我的创作并没有全部发自内心,也就是说,我的情感还没有真正回到内心,它一直游离在生命情态之外.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中国文学史上崭露头角的新写实主义作家群,以原生态的写实为依托,用几乎零度的情感温度记录着赤裸裸的生存现实。刘震云作为新写实主义创作的代表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上一直言说着历史、民间、乡土、文化,将创作与乡村世界紧密相连,立足于民间,关注着人性,思考着社会,营造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乡土世界。本文就刘震云乡土小说中的民间文化书写进行论述,试图挖掘他的写作立场和民间内涵。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典型的乡土作家,其乡土小说表现出了极大的现实热情和当下关怀。但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种分裂性。一方面,贾平凹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作家,对农村怀有炽热的情感,对乡村文明或传统文明有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另一方面,他毕竟在城市生活了二十多年,具有受都市文明渲染的观念意识和价值立场。所以他具有乡村文明和城市文化的双重因子,而这二者常常表现为矛盾冲突,使他常常在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之间徘徊,这就造成了贾平凹主体人格的分裂性。主体人格的分裂性反映在其乡土小说中就造成了他的乡土小说的分裂性。  相似文献   

6.
台静农以爱情小说的创作走上坛,而真正确立了他在现代小说史上地位的是乡土小说的创作。他的乡土小说描写了古老乡镇的风俗人情画面,展现了乡村百姓的悲剧命运,揭示了老中国儿女灵魂的愚昧与麻木,批判了国民劣根性。后期的小说创作重在青年知识分子革命形象的塑造上,属于早期革命学的范畴。他走了一条从爱情小说到乡土小说,到革命小说,再从革命小说回归到乡土小说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7.
<湖光山色>是一部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乡土小说.河南作家周大新以其对乡村深厚的感情和对乡村生活独特的理解,既书写了乡村表层生活的巨大变迁,又揭示了乡土中国人性的固守和蜕变.小说中蕴蓄着深沉的乡土情怀,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返回乡土的理想主义;二是对乡村生活的平实描摹,既不神圣化,也不世俗化;三是对乡村人物人性的关注,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四是对乡村未来发展的历史与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8.
特殊的经历提供给鲁迅宝贵的乡村经验,也滋养了弥漫于鲁迅乡土小说中"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和悲郁忧思的情感.对于大众启蒙的自觉承担成了他从事乡土小说创作的最重要的立足点,使小说艺术与中国的社会改造和民族灵魂改造的事业结合起来,他对于乡土的理性认识和批判蕴涵着现代知识分子最执着最深沉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的小说充满人生温情与乡土风情,并构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守护庸常人生,归依宁静乡土.凡俗人生中天然淳朴的和谐关系是迟子建将庸常人生作为理想的人生状态的首要视点,乡土世界中的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和谐统一则是她将"乡土"作为理想心灵家园的深切探询.迟子建以对人性美的充分展示为母题所营造起的诗意的乡土世界,是人们共同渴望的"梦中田园",这种执著于温暖人性的小说,其创作的意义在于:作家以自己的"心灵返乡"完成了现代人"精神还乡"的旅途.  相似文献   

10.
周大新是一位走出南阳盆地的平民作家,他始终以一个"地之子"的情怀对生养他的故乡做一次又一次的亲近和拥抱。他的小说《湖光山色》以独特的视角深入乡村生活内部,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在现代城市文化冲击下,乡土中国的艰难蜕变和乡村伦理的执著坚守;书写了权力与欲望纠结下人性的沉沦与救赎,同时也彰显了正直人性的温暖和作者直面现实的勇气。  相似文献   

11.
王跃文一直被称为官场小说第一人,其实是一种误读王跃文的小说创作既包括官场小说,也有乡土小说.尤其是近期中短篇小说集《漫水》的出版,更显示出王跃文乡土小说创作的实绩、就官场小说来说,王跃文的创作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审美艺术均明显高于时下流行的其它官场小说,并且达到优秀政治小说的高度《漫水》则承接五四以来乡土文学的传统,以鲜明的现代意识与忧患意识对现代文明是如何破坏和影响传统乡村文明进行了深刻揭示.尤其是对乡亲们的美好人性的书写以及对压抑人性破坏人性的时代、政治、历史、文化等等作出了有力批判。因此,对王跃文及其小说创作进行全面认识与把握,不仅可以避免对其误读,某种意义上也具有一定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乡土是生命的起源,乡情是中国文人独特的情感寄托。早在弘文学院时期,鲁迅的同学对他就有“斯诚越人也”的评语。(沈瓞民《回忆鲁迅早年在弘文学院的片断》)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山水秀美,民风古朴,文化积淀深厚,孕育了鲁迅割舍不断的故乡情结,也塑造了鲁迅忧国忧民的文化性格。从《故乡》与《社戏》看,鲁迅对故乡的情感是复杂的,爱恨交织难以一言蔽之。一、现实的故乡与理想的故乡五四时期的乡土小说,尤以鲁迅的乡土小说创作引人注目。鲁迅对乡村描写的独特性与深刻性,表现在一种“忧疑”的文化态度。他直面乡村的愚昧和病态,也依恋乡村的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高考制度的恢复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大批农家子弟(包括我们)离开乡村,来到了城市,在繁华喧嚣的都市安了家。在沸腾的人群和喧嚣的生活中,我们以为自己就像一棵已经移植成功的大树,在都市生了根、发了芽、结了果,然而在寂静的夜晚独自静处时,我们却不无伤感却又心怀感激的意识到:远在“别处”的乡村才是我们心底里永远的痛与爱,她的根须与枝桠永远缠绕着我们,让我们这些身居都市的“乡村人”魂牵梦绕、割舍不下。生于鲁北平原的乡村而身居都市的作家刘玉栋,他平静从容的“齐周雾村”小说,激起了我们的心理波澜,掀起了我们压抑在心底、轻易不愿示人的心灵一角。  相似文献   

14.
京派乡土小说与台湾70年代乡土小说虽然产生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中,但是它们也有一些共性:它们既有对理想化、田园牧歌般生活的讴歌,也有对美好人情、人性的歌咏,以及对具有美好道德的乡村消逝的挽歌情调。但是由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作家人生经历、个性不同,他们也呈现一些差异:京派乡土小说主要以美好的人性重造民族伦理道德为创作主旨,艺术手法是浪漫与诗性的,而台湾70年代乡土小说主要以批判资本主义、树立民族主义旗帜为创作主旨,艺术手法是现实主义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80后"山西新锐作家,陈克海给晋军新方阵贡献了不少佳作,他生于湖北恩施少数民族乡村地区,求学工作于现代化的大都市。纵观他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从情节到情感,皆有一种城乡间的双重视域和心理倾向。通过小说创作,陈克海在乡与城的身份转换中,孜孜不倦地传达自己对生命价值的独特感悟。他的小说可以明显归纳为"乡村"与"都市"的双重视域。乡土情怀让他执着于回忆逝去的乡村故事,而所置身的消费时代,也不知不觉催促他开掘物质书写和欲望书写。  相似文献   

16.
彭家煌是“五四”乡土小说作家群中的优秀一员,他以溪镇为自己着力表现的乡土世界。其笔下的乡土世界展示了文化风俗、人性与人的价值并表现出对人物细密的剖析能力以及“悲喜剧”相互交融等创作特色。作者通过对封建传统的批判,显示出小说内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乡土小说作家中,师陀称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乡土小说大都取材于中原故乡的农村或小城镇,他在这些作品里,凭"一颗自觉的心灵"和"不愿与人为伍的独特艺术性格",描绘了别具特色的中原乡土世界,表达着自己对于故乡和乡土中国的独特体验与感受。本文从作家与乡村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通过文本去体察作者在作品里所表现出的对乡村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言说特色,从而了解师陀面向乡土世界时所呈现的独特姿态。  相似文献   

18.
郭文斌的乡土小说有三个突出的艺术特征,其一是大都抒写童年的乡土记忆,其二是风俗画的描绘,其三是具有一种“安详”的精神格调。他抒写人性和人情之美时,又进行现代性评析,但总体上对乡村文明持肯定性评价,延续和发展了乡土叙事传统。  相似文献   

19.
阎连科小说往往以河洛大地的乡土社会为背景,以乡村政治文化为底蕴,在苦难中隐现倔强与反抗.无奈与悲哀。对于现代性的认同与批判的矛盾纠结始终是他创作中无法回避也难以解脱的情结。在创作过程当中。文化情感与历史理性一直在他心中纠缠不休,执著的现实拷问则一直伴随着真挚的悲悯情怀。于社会底层文化、政治权力与人性异化的深入底里的描绘中.他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向我们展示出了中国文学现代性追求中的整体的困惑与希望。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自称“是个乡下人”的沈从文,以勤奋忠实的创作,执著地展示偏处一隅的湘西的风物地貌、人情世态,给我们构筑了一个鲜活而富有魅力的艺术世界──“湘西世界”,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价值。那么,沈先生何以如此执迷于那个原始乡野,厚爱那些乡村灵魂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创作的潜意识里,饱含着浓浓的乡土根性。一人之于土地的联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难以言说、撕扯不断的精神纠葛。对乡土的眷恋和热爱,是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现象,对于中国人来说,乡土、家、根是几个具有内在联系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