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很多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传统篇目,注释曾经过千锤百炼;就是一些新选入的课文,编者在注释时也尽量吸收了学术界新的科研成果,颇费了一番苦心.因此,就总体而言,课本的注释做到了准确、简明、稳妥,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得很好,对教学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出于有些是校对上的原因,新编中学文言文课本的注释有着少许疏漏和失误,是需要加以补正的;还有一些原注并无大的错讹,但似乎未能尽善尽美,是可以进行补充的.总之,指出不足之处,就一些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课本日趋完善,是广大  相似文献   

2.
新编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很多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传统篇目,其注释曾经千锤百炼,一些新选入的课文,编者在注释时也尽量吸收了学术界的科研成果。因此就总体而言,课本的注释做到了准确、简明、稳妥,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得很好。但由于包括排版校对在内的诸多因素,其注释也有疏漏、失误或不尽完善之处,需加订正或补充。笔者不揣谫陋,对新编高中双册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第2版)中的文言文的若干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编者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多是经过考验的传统篇目,其注释也经历过千锤百炼。目前新教材中选入的一些篇目,编者在进行注释时也尽量吸收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即便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在新编中学文言文课文的注释中仍有一些疏漏和失误。课文中的注音错误大致有以下两大类:一、由于被注音字在古代是多音多义字,但演变到现代已不是多音字,或即使是多音字但古今词义已发生变化,今人却以现代义理解之,结果读音也因此错误。例一、“吾尝而望之,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课本注:(qì),提起脚后跟。按:当“提起脚后跟”义讲时,注音应为qǐ…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多为传统篇目,注释曾经过千锤百炼,就总体而言,课本的注释做到了准确、简明、稳妥,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得很好,对教学作出了贡献,但也有着少许疏漏、失误和不尽完善之处。指出其中不足,就一些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课本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5.
<正>一九八○年我曾写过一篇《中学课本文言文注释商榷》,刊于该年第六期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文中把中学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上文言文注释中的一些尚可商榷的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风习、古训、假借、词例。几年来《课本》经过修订,篇目有所增加,原有选文的注释也作了一点修改。披览一过,觉得可以商榷之处还有,并由此而联想到古籍注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课本现在选人的文言文,大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传统篇目,课本的注释准确、简明、稳妥,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得很好,对教师教学有极大的帮助,但我认为有些尚需进一步推敲。在此,我对人教版《种树郭橐驼传》的几处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编者和语文界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7.
对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几例注释的匡正迟秀云随着中学语文教研的不数断深化,中学语文课本(人教社版)的注释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能发现一些不尽完善之处。现试举几例,谈一点个人看法,以供编者参考。一、词义、词性注释不准1.《孔雀东南飞》中有一...  相似文献   

8.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尽快提高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解释疑难词句的方法.当然,教方法也不能硬灌,要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下面谈谈我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采用的一些解疑释难的方法.一是依照课本注释设疑,深入理解难句的含义.课文中有些难句,虽然编者作了注释,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遇到这种情况,我便依照注释,设疑解难.例如,欧阳修《伶官传序》的开头语是"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课本注中把"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解释为:"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古人常把王朝的盛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篇目都有大量的课下注释,这些注释在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扩大知识面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文言文注释的存在,也致使一些学生放松了对文言词句的深入研读,对注释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注释有一些瑕疵:一些词语注释存在解释简单、含义笼统含混的情况,甚至有些个别的注释还有望文生义与今意强解的现象,有些释义错误或者该释未释。这一系列的注释问题给文言文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了教材编者和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注释基本上是成功的,但其中也不无可商榷之处.这些问题的存在,只能通过参照前人的古注、严格区分语义注释和文意注释等途径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言文都是一些传统篇目,这些篇目堪称经典,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教材选用这些文章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审美价值的。可为读者提供写作方法上的借鉴,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也起着积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有些文章的注释不甚准确,甚至错误。这种错误可能是编者的疏漏。敝人不揣浅陋,试就高中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下同,不再注出)文言文中注释错误之处一一列出,以期方家指正。(1《)烛之武退秦师》(课本86页)注释(30)[又欲肆其西封]往西扩大边界。很明显课本把此句的“西”处理为状语成分,这种处…  相似文献   

13.
<正> 江夏先生领衔主编的《初中文言文评点译释》是一本在中学师生中影响较大的教学参考书。该书从一九八三年六月出版以来,已经十次付梓,印数也逾三百三十万册。 这本书采用言文对照、课文评点、语词释义的方法,对初中课本中的全部文言文作了评点译释。该书如编者所说,“评点务求简明精要”,“翻译务求通顺达意”,注释“力求准确有据”,不失为“一种既便于翻检而又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读物”。但是,该书也正如编者所说,他们“对初版书作了全面修改,改正了一些错误和不妥之处”,“错误之处仍然难免”。本文试就书中一些注释、译文里的词汇、语法问题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向江夏先生求教,亦同使用该书的广大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4.
课本的阅读提示和注释尤其是文言诗文的提示和注释,能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词意、句意、文意,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亦是新“课程标准”提到的对学生古诗文阅读的评价重点之一。因此,我们在复习文言文的时候,对课本的阅读提示和注释,千万不可忽视。近几年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中有不少是涉及到课本阅读提示和注释的,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及考前复习中重视并读“活”了提示和注释,这类题目是不难解答的。广东省近三年中考文言文试题大多涉及到课本提示和注释。如2002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选了范仲淹的《…  相似文献   

15.
李海燕 《学语文》2005,(1):48-48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遴选的文言文,很多是以前版本的“保留篇目”,注释曾经过了多次锤炼,其科学性及严密性自当令人信服。然笔者近日读之,也发现偶有几处疏漏。指出不足,就一些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课本日趋完善精当,应是所有关心语文建设的同仁们共同的义务。正是本着这一想法,笔者不揣愚陋,对课文中文言文的若干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公输》中,有一些词语编者没有注释,或许编者以为它们跟现在的意思差不多,其实不然。因此,有必要补充注释。例如“短褐”一词。原文说“:邻有短褐而欲窃之”“,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课本只注释了前一句中的“褐”为“粗布衣服”,而没有注释“短”。  相似文献   

17.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初中版、1990年高中版)文言文注解中,尚有一些值得商讨的问题.对此,近年来已有众多学者撰文论述.本文拟就几则未被论及的例子加以分析,以求教于课本编者及读者.  相似文献   

18.
入选于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都有注释,这些注释对于语文教师从事教学起到了很好作用,是教师备课、教学必须参考的重要材料。应该肯定,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在文言文注释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多数注释是可靠的。但是,毋庸讳言,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注释,尽管不断修订,远未臻致完善的程度。只要备课用心钻研,时时可以发现一些败笔、疏漏。对此,中学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予以纠正、补充,切不可盲目依从,尽信其注,甚至奉之为金科玉律,以讹传讹,误人子弟。归纳起来,大致上有五种类型。由于受篇幅限制,本文每种类型但举一例说明之。第一,由于入选课文…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里文言文注释中存在的不甚妥帖的一些版本用字和字词训释进行了辨说和商榷。  相似文献   

20.
李英 《海南教育》2014,(18):29-29
初中课本中的许多文言文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它们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流传至今,它们通过了编者层层筛选才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这些“经典”往往让学生望而生畏,尤其是初三文言文,随着文章篇幅的加长、难度的加深及考试压力的增大,学生更是觉得初三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