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是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在艺术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是艺术、文化的体现,促进着和谐文化的发展,当今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发展科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高校音乐教育的建设发展是尤为重要的。而原生态音乐就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它代表着独特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和谐精神与独特价值。本文将就原生态音乐文化及其在高师院校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2.
民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原生态文化的完美继承,是两者共同构成的交响乐,不可偏颇.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带来全球文化的新革命,各国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危害.原生态民歌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很多专家和民歌艺术家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在现实中往往只重视对民歌的保存和中华文化的继承,而忽略了其存在的本土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原始古朴的水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个性和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体现了水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由于历史的变迁和现代体育的冲击,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状态面临严峻的困境。为此,挖掘和整理水族传统体育资源,传承与发展水族传统体育文化势在必行,这对当前弘扬民族戈化,发展民族体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民族艺术越来越显示其深厚的底蕴。藏族色彩艺术有丰富而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底蕴,但在民族师范美术教育中接近空白。使学生能认知藏族色彩艺术丰富的形式、深刻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美术教学中的横向拓展、纵向拓展、交互性拓展等多种手段,达到真正传承与发展藏族色彩艺术的目的,让优秀藏域文化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对于藏族师范美术教育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学龄前儿童的素质提高方式的一种就是进行学前音乐的培养教育,通过对音乐课程的分析对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与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进行结合,从而认识到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学前音乐教育,是孩子学前教育的基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引进民族传统音乐,不仅能提高学前教育整体质量,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还能为学生树立民族文化传承意识,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对此,文章以此展开探讨,并依照自身工作经验,提出更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需要坚持传统音乐文化原真性的传承原则,加强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同时,可以采用优化生产、销售、流通的商业化过程,再次挖掘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和内涵,提升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效果。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中国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基础上,结合其保护与传承意义,探究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以期实现对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民间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长调、呼麦、马头琴、四胡等作为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有效传承与合理保护不仅是文化部门、业内专家学者的职责,更需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高校音乐教育便是这其中不可忽视且较为重要的力量之一.在音乐类非遗保护与传承中,高校将发挥理论支持、技艺传承、保护宣传三方面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绵延千百年的贵州本土艺术文化瑰宝,其价值不可估量。东西方文化的交织与碰撞,各种现代化要素的影响,使贵州本土艺术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在查阅大量国内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民族传统体育的抢救与保护、传承与发展两个维度对相关研究文献加以梳理与综述,分析了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与观点;构建了一套民族传统体育重点保护与发展项目识别指标体系,从立法、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协会、教育传承、节El传统、旅游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等七个方面提出传承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中融入多元化音乐教育早就得到了世界音乐教育界的赞同。而地方音乐也包含在其中,成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目前的高师音乐教育理应融入中国本土的音乐文化,具有独特韵味的乡土音乐在高师教学中要受到应有的重视。高师音乐教学任务除了音乐教育以外,还要包括音乐传承。本文将以淄博本土音乐传承与发展研究为例,对基于高师音乐教学平台对地方音乐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颗璀璨的明珠,多层次地再现了民间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它可以说成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根。但作为承载着无数欢乐与祥和的文化载体,年画却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线里。本文分析了年画发展现状,探讨了如何保护和传承这类民俗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2.
裕固族是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裕固族民歌在裕固族人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裕固族民歌内容丰富,大多以山歌、情歌为主;作品曲调优美、节奏欢快、热情奔放、音域宽广、曲调高亢、朴素动人,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民族风情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裕固族生活方式的变化,作为民歌承载体的裕固族歌手越来越少,大多数民歌未能及时抢救,已随歌手的去世而消失.袼固族民歌的传承已受到严重的威胁,正经历着时代的考验,急需抢救和保护.裕固族聚居地学校音乐课堂是保护裕固族民歌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保持古老的裕固族原生态的音乐传统是保护裕固族民歌文化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在新平花腰傣地区,旅游业日益发展,花腰傣人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以服饰为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冲击。在服饰文化变迁的背后,投射出人们价值观的转变与民族认同的淡化。针对这一社会问题,社会工作介入可以从老人、妇女、家庭、青少年社会工作等方面入手,开展社区参与式活动并提供专业服务,营造出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还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倡导政策创新等方式,使花腰傣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指出,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湘西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湘西土家族历史、民俗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湘西土家族传统文化保存与传承的使命。民族意识的表达、使用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显现、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使用群体的传承和研究者的努力是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但其也面临着自身存在固有缺陷、传承主体缺位、外来文化影响、科学性和独立性缺乏等不足和困境。认为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提升其社会功能,改革创新内容和演练形式,拓展传承途径,寻求各界支持,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在新的时代获得强大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九江市下属的三个传统村落为例,从传统乡村聚落的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字号的保护传承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实地调研,分析了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以及在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表现为人类面对客观世界体现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三江侗族妇女在保护与传承民族体育文化中主体性问题分析,认为要充分发挥民族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妇女主体性,可以通过消除经济贫困、减少依赖性和重视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重构,旨在关注少数民族妇女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传统民族艺术地域性、生活性、民族性的本质特征,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背景下发生诸多变异。区域性的社会结构不断重组,文化边界逐渐消融,文化载体构成要素日趋多元,异文化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多地被更加多样化的方式表述出来,民族文化信仰开始动摇。在这个动态的变迁过程中,负载着民族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传统民族艺术在现代与传统的冲突中持守民族精神,重建文化信仰,是传统民族艺术保护与传承的一种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对中、日、韩3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武术、柔道、跆拳道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跆拳道、柔道传播与发展成功的因素及武术文化式微的原因。认为武术文化在竞技体育领域没能进入奥运、在学校体育领域的开展不够普遍、在群众体育领域传承与发展主体的断层与缺失以及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发展的不平衡等现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可以归因为:社会转型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传统武术文化的脱节、改革开放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与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全方位接纳、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主体——农民职业身份的转变、竞技武术的商业化操作、传统文化中宗法制度的不利影响、对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管理失衡等,并据此对武术文化的未来发展进行前瞻。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民歌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所形式的民族音乐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世界民族音乐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音乐艺术形式百花齐放的今天,如何让我国古老而丰富的民歌艺术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是每一个音乐工作者应该仔细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及逻辑分析法,从社会学、史学、心理学等角度,对西俗东渐以来不同时代青少年体育休闲方式的变迁的社会表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各阶段社会背景对青少年体育休闲方式变迁的原因进行梳理,探讨在青少年体育休闲方式变迁中民族传统体育式微的原因,思考21世纪休闲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路径。以求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和青少年的体育文化教育相辅相成、殊方同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