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祭诗”一词,台湾《中文大辞典》第24册第57页解释说:“作者自祭其诗,以慰其苦心。《唐书·贾岛传》:岛苦吟,常以岁除之夜,取一年所作诗,以酒酺祭之,曰:‘吾劳神精,以此补之。’”。从其它条目看,《唐书》指的是《新唐书》。查《二十五史》本及从“e书时空”下载的《新唐书·贾岛传》都是连标点不到150字,均无“祭诗”一词,无所引文字,亦不含所引文字的内容。两种版本的《旧唐书》则均无《贾岛传》,《中文大辞典》显然误记了出处。《汉语大词典》第7册第913页亦收有“祭诗”一词,指其出处云:“见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四。…  相似文献   

2.
《口技》一文选自清代张潮所辑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口技》一文,原是作为其《秋声诗》的序言,正如作者所说:“嘻,若而入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意思是借技艺人和“善画声”,说明《秋声诗》也是“善画声”的诗作,即指今天人们常说的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全文按照两条线索来写,一条是描摹表演情节时的“紧张——安静——紧张”;一条是表现听众情绪的“紧张──平静──紧张”。其间还插入笔者简要的赞语。场景描写生动、形象、细腻,颇具特色。全文围绕“善”来写,形象而逼真地描述…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五课《〈还乡梦〉·自序》第一段注释(3)(第55页第15行)[“画梦录”]和后面的“火把’”是作者运用借代手法,分别以何其芳的诗集《画梦录》和艾青的诗集《火把》的名字来概括指代一个时代的特征。与教科书配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第83页第则行)则说:帼梦录》是我国现代诗人、散文家何其芳的第一本散文集。它以浓郁的诗情、精美的文笔获得1936年度《大公报》散文文艺奖。节选自《中国现代散文120家札记》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审定出版,教科书与教师教学用书…  相似文献   

4.
1.《全宋诗》“洪刍”条下收有《示子》诗:“大学何蕃久不归,十年甘旨误庭闱。休辞客路三千远,须念人生七十稀。腰下虽无苏子印,箧中幸有老莱衣。归时定约春前后,免使高堂赋式微。”整理在题下注云:“朱本无此诗。鲍校云:此诗应删除,《尧山堂外纪》是洪皓诗,见《鄱阳集》附录。按:四库本《鄱阳集》未收此诗,待考。”(第22册,第14492页)其实,此诗既非洪刍诗,亦非洪皓诗,而是北宋洪浩之父写给洪浩之诗。  相似文献   

5.
从接受美学谈文艺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名山遇赋客,何异士遇知己”,这是明代著名山水画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的一句名言。本意是说“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故名山若得赋客品题,则可借“寥落片言”,“举其名矣”。推而广之,优秀的文学作品也需要优秀的接受者去品尝、鉴赏。如果“读者之精神不生,将作者之意思尽没,不知心苦,实负良工”(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楔子”总批》,《水浒传会评本》39页)那么,再好的文学作品也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魏燕 《甘肃教育》2011,(9):29-29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226页有《登幽州台歌》。其旁边附了一幅画,画的题目是“刘子昂登幽州台”,作者为刘旦宅。显然,这个题目有问题。  相似文献   

7.
叶石健 《文教资料》2001,(5):104-117
“ 伯 ”是谁 册25页16691从《诗渊》册3页2120辑得“ 伯 ”诗几首,《诗渊》中这个不像姓名的名字仅仅出现过这一次,无其它资料可资比参,因此整理者无奈只得在小传中说“生平不详”。 “ ”显然不是姓,《百家姓》中没有它,《康熙字典》该字下也没有姓的解释,显然是《诗渊》的抄写者将姓抄漏了。没有姓便等于没头没绪,我也无奈将《诗渊》六大册没头没绪地翻来翻去,想从中找出点头绪来。“皇天不负苦心人”,有次忽然发现一个“榘仲方”的名字,真是无独有偶,配上对了。接着又继续发现了“广陵胡榘仲方”、“胡仲方…  相似文献   

8.
现行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3页第14题是这样说的:“14、画一个长方形.想想看,怎样在这个长方形里面分别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  相似文献   

9.
新《辞源》2448页:“【绿蜡】绿色蜡浊。才调集一钱珝未展芭蕉诗:“冷烛无烟绿蜡屹,芳心犹卷怯春寒。”新《辞海(增补本)》370页:“绿蜡芭煞的别称。钱珝《未展芭燕》诗:“冷烛无烟绿蜡乾,芳心犹卷怯春寒。”台湾《中文大辞典》第二十六册第三九页第421条:“【绿蜡】谓芭蕉也。[钱(?)·未展芭蕉诗]冷烛无烟缘  相似文献   

10.
风景创作﹃三境﹄谈■曾扬华“诗有三境”,古人王昌龄在《诗格》一书中提出:“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是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佳句。因此我认为画亦有三境。诗中的物境与风景创作有密切的联系,常言道:“万物静观皆自得”“以...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6~67页例题、“试一试”,第68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画一两等活动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相似文献   

12.
北大本《全宋诗》第 37册第 2 3,537页有洪适《送陆务观福建提仓》一首。此属误收 ,作者应为韩元吉。兹辨证如下 :其一 ,此诗原不载于洪适诗文集《盘洲文集》(四部丛刊影宋刊本 ) ,仅据清汪景龙《宋诗略》所载辑入《全宋诗》。而此诗原在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 5,且亦同时收于《全宋诗》韩元吉名下 ,见该书第 38册第 2 3,6 6 7页。其二 ,此诗为韩元吉所作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是诗中“京口追随一梦中”句和诗的自注 :“仆为建安宰 ,作凌风亭。”前者指陆游与韩元吉在京口 (江苏镇江 )唱和凡六十日事 ,陆游有《京口唱和序》(《渭南文集》卷 1 …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小语第九册第3课《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写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语言生动凝炼,情感复杂丰富,意境优美深远。但对于刚入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理解这首诗,光从字面上来讲解是不够的。教学中,我抓住了一幅画,变抽象为形象,增强直观的视觉感知,由画及意,效果非常好。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近体诗八首”中选入了刘禹锡的《石头城》一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2版的《教师教学用书》在85至86页上对这首诗作了分析,应该说对这首诗的主题“鉴赏要点”分析得十分精当,但其中出现了一处令人遗憾的失误。在“鉴赏要点”中,分析文字(86页第5行)有这样一句话:“……诗人称它为‘旧时月’,正是初唐诗人张若虚说的‘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今月曾经照古人”是张若虚说的吗?为此笔者专门查阅了相关书籍。应该说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表达了类似的人生感叹:“江畔何人初…  相似文献   

15.
幸运答题卡9     
个人小档案尊姓大名:性别:所在学校:邮编:口男口女所在班级:年一月_日年级班联系电话:本期第31页《有奖竟猜》的答案是:本期第34页((魔力英语肠))一、听录音,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与听到的内容一致,一致的画“丫”,不一致的画“x’、(l)()(2)()(3)()(4)() (5)()(6)()(7)()你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全宋诗》卷1700第19163页收有郑刚中的一首《海棠》诗:"几树繁红一径深,春风裁剪锦成屏。花前莫作渊才恨,且看杨妃睡未醒。"卷2649第31043页收有陈孔硕的《海棠》,卷3519第42023页收入的杜汝能的《海棠》,这二首和郑刚中的《海棠》一模一样。卷3088第36841页收有何基的一首《海棠》和前两首也几乎一样,只是将"才"改为  相似文献   

17.
《将进酒》的“将”字读音辨析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菖蒲,桂芳人教社编辑出版的现行成人高考辅导教材《语文及解题指导》(1992年11月修订版)第366页,在诗词单元后的阅读练习中选了李白的《将进酒》,(该诗五、六十年代曾一度选人高中课本第五册),据调查,...  相似文献   

18.
历代状元中,最早与黄鹤楼发生联系的是唐开元九年(721年)夺魁的王维(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第306页),他的《送康太守》一诗中直接出现了黄鹤楼3字。诗云: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何异临川郡,还劳(原注:一作来) 康乐侯(《全唐诗》第四册第1255页)。 此诗含有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但总的看来思想性、艺术性都不突出,所以古今研究者都不曾关注,各种选本均未选,不过它至少可以证明王维是到过黄鹤楼的。 据张清华《王维年谱》,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九月底或十月初…  相似文献   

19.
李超香  董贵臣 《山东教育》2004,(19):105-105
今天第四节是三(1)班的美术课,学习第10课《小雪花》,是纸工课。课上,我引导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掌握了雪花的剪制法,然后我要求大家以《心中的雪花》为题,创作一幅纸雪花的画,并编上一首诗歌,明确地表达出画作的含义。这种。画配诗”练习,不是美术知识与语言文字的简单联系,而是  相似文献   

20.
原始和谐审美意识的形成与艺术起源是同步的,都是在劳动工具的创造中诞生的,在其发展中又与各种前哲学意识相关联。原始的和谐审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群体性及原始人对形式的感知能力是原始人和谐审美意识形成的根本所在。原始和谐审美意识与前哲学意识的关系是由原始意识本身的“混沌性”和原始思维的互渗性所决定的。①普列汉诺夫《论艺术》三联书店1973年版第11、100页。②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上,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5、58页。③刘骁纯《从动物快感到人的美感》,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18页。④柯文斯《原始文化史纲》人民出版视社中译本第27页。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上,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页。⑦转引自朱光潜《美学拾穗》第28页,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⑧柏拉图《蒂迈欧》(Timaeus),转引自朱狄《原始文化研究》第438页,三联书店1988年版。⑨刘庆柱《试论秦之渊源》,《人文杂志》1980年增刊《先秦史论文集》。⑩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辑。苏珊·朗格《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译本第11页。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译本,1986年版第217页。班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