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家正在农村开展土地确权,推进土地流转。应从保护农民权益和福利出发,加大改革力度,突破现有土地制度,将农民对土地一定期限的承包经营权进一步明确为对土地的永久性占有权,让农民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土地,确保土地产权的稳定预期。同时采取措施,在土地流转中保护好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对全国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新时期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用科学发展观,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适应的矛盾,在坚持土地公有制(集体和国营两种所有制)长期不变、家庭承包经营权益长期不变的前提下,转变经营模式和经营方式,即从分散的小农户、小土地经营逐步转向与市场相适应的适度规模(大板块)“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经营模式和高新科技种植方式,以推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地向前大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农贸全球化。  相似文献   

4.
金鑫  刘春阔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0):119-119,188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重点从5个方面推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谈谈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5.
张尔俊 《资源科学》1995,17(3):59-62
我国农村实行了第一步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使用权使农民加快步伐达小康的重要途径。土地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双重功能。土地不仅仅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农村改革、土地使用权、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6.
7.
我国农村实行了第一步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使用权是农民加快步伐达小康的重要途径。土地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生产要素和资产的双重功能。土地不仅仅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商品.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好处很多.即用经济手段促使农民少占耕地,主动采取保护措施;可以改变人均占有耕地、分散经营的弊端,形成规模经营等.各地应因地制宜,逐步推行。  相似文献   

8.
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群  汪霏菲  陈杰 《资源科学》2016,38(3):377-386
自农村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不同农户对土地依赖程度,价值认知及产权偏好的不同,使得农户土地处置行为也存在差异.为了探究不同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本文从农户分化的视角出发,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1年的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结果表明:①保持现有规模,不参与流转依然是各类农户主要的土地处置行为,兼业化并不必然导致土地流转;②家庭劳动力人数,非农就业程度,户主年龄,地块数,地势,是否城市郊区等因素对于各类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③对于兼业程度高的农户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不参与土地流转,而家庭承包地面积大且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则更倾向于转出土地,且转出面积也越大;④土地流转政策对纯农户和一兼农户转入土地,二兼农户和非农户转出土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波 《西藏科技》2011,(6):25-27
土地既是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一种资源,也是农民的重要财富,是大多农民的生存、发展之本。从法律视角看,个体农民对土地的利益表现为两大权利:宅基地使用权和农地承包经营权。从时下形势看,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的农地流转是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存在为前提。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西藏农地流转几处于完全停顿状态。文章就农地流转的重要意义、流转困境及对策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土地征用与流转制度理论模型、理论与政策依据,探讨了土地征用与流转制度的创新研究,并由对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实现土地征用与流转制度创新的政策途径.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天津滨海新区土地流转工作,从充分认识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对农村经济、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作用、制定地方土地流转的实施办法和政策制度、搞好土地流转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大力培养农村土地市场、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土地流转机制等方面着手,提出了加快天津土地流转、促进天津市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并以滨海新区葛沽镇土地流转现状为例分析了完善补偿制度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土地流转与征用仍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和主要矛盾,然而,土地流转与征用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解决问题主要是土地转移制度的改革,建立统一的土地所有制形态,逐步改变生产关系和土地所有关系,创新土地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用土地流转与征用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土地财产权重心的下移是从注重土地所有权到土地使用权,再到注重土地处分权。土地财产权重心下移的基础在于土地归属、土地利用和土地流转价值目标体系的完善。土地的相对性处分权利是土地流转和市场化的权利基础,包括转让权、出租权、抵押权、出资权和继承权等权利内容。土地财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同地同价同权",亦即处分权的平等赋予,这同时需要政府与市场的有效分工和结合。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论述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阐明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土地共有制为基础,从而总结出了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意义,并提出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土地流转制度的现状,认为目前的土地流转还存在诸如土地流转形式单一,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土地流转制度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就要建立多种土地流转形式,规范土地流转制度,大力引进农业企业。  相似文献   

16.
小议中国农业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我国古代至今的各种土地制度,梳理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演变脉络,总结了现代与农业土地制度变革相关的理论或主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地制度的未来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土地流转制度进一步推进,必然对农村经济组织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文章通过对在土地流转制度下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组织形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从中央高层提出“加快推进土地整理速度,搞好未来10年的土地建设工作。”我国的土地开发整体工作的推进速度就在不断加快,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结构网络明确的良好局面,对于土地整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趋于稳定,土地开发整理的工作效果也越来越凸现出来,特别是在补充以及保护耕地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优化了不同地区的农业运作结构,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条件,对维持社会稳定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肯定过去土地开发整体工作成绩的同时,对于过程中推进土地开发整体工作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的具体措施,将在文章中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现状出发,以已建立有关土地管理的各项制度和相关功能定位为切入点,简单阐述了土地管理制度执行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土地储备管理办法》规定,国土部门应当依照法律规定,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和征收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后,予以储存,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笔者就如何推进储备土地前期整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