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绪言吴歌(吴声歌曲)和西曲(西曲歌)与神弦歌一同构成六朝民间乐府的主要部分。其中的神弦歌是当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祀神歌;吴歌和西曲大部分以男女之间的爱情为主题。在以情歌为主的吴歌和西曲的歌词里,运用了双声、叠韵、叠字、夸张、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技巧。这些修辞技巧在不少韵文或散文里也出现过,所以不能说是吴歌和西曲的表现特征。在六朝民间乐府当中,特别是在吴歌和西曲的全曲中。最有特点,最广泛的修辞特点可以说是双关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论南朝乐府新声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朝乐府新声,即吴声和西曲,渊源于徒歌民谣,经"被之管弦"发展为乐歌,并经历了消费期和转化期两个阶段.在南朝新声由下而上的动态演进过程中,晋宋齐与梁陈时代的新声在辞乐面貌、创制方式、乐歌定位及乐歌与诗歌的关系等方面体现出一定差异,反映了乐府新声的诗体特征和一般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南朝乐府是我国乐府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起止的上下年代和产生地域一直没有明确界定,其作品的爱情题材也很富有江南的生活情趣与风貌,主要表现在日常劳动、商旅活动与娱乐活动都表现了爱情生活,充满了生活化特征,这在文学史上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4.
南朝边塞乐府是中国古代边塞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南朝文人拟乐府盛行和诗坛重情尚变等时代背景下,"赋题法"的创作模式和横吹曲的音乐特质,促进了边塞乐府创作的繁荣.南朝诗人模拟横吹曲的主题和题材,为唐代边塞诗创作所继承和开拓.在绮丽柔婉的文风影响下,南朝边塞乐府虽然还存在诸如"宫体诗"的情调及地名方位不合等不足,但却为唐边塞...  相似文献   

5.
《采莲曲》属“清商曲辞”。《乐府诗集》卷五十:“《古今乐录》日:梁天监十一年冬,武帝改西曲,制《江南上云乐》十四曲,《江南弄》七曲。一日《江南弄》,二曰《龙笛曲》,三日《采莲曲》……。”可见《采莲曲》属乐府旧题。《采莲词》正是从这类民歌发展而来的。《采莲曲》大多描绘江南地区的水乡风光,描写采莲女的劳动情景和爱情生活。在浩瀚的唐代诗歌中,不少著名诗人曾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勾画出当时采莲妇女的生活情态。盛唐诗人  相似文献   

6.
《乐府诗集》收录温庭筠32首"乐府倚曲",它们既区别于温庭筠的相和、横吹等七类乐府诗,亦不同于元、白新乐府。郭茂倩专设以"乐府倚曲"之名,隶于"新乐府辞"类下。根据唐人"倚曲"的创作特点,"乐府倚曲"即温庭筠倚声而作的乐府诗。倚曲通常限定为某种特定场景倚声制曲,辞乐结合紧密,二者相谐,要求创作者具备全面的音乐、文学素养。温庭筠所倚之曲并非古题乐府旧曲,亦非隋唐燕乐之曲,而是作者自创新曲。曲辞遵循乐府传统,或采前世可叹之事补充新辞,或讽兴现实以贻后世审音者采入乐府。郭茂倩"乐府倚曲"的设立,明确了其乐歌性质及创作方式,还原了其独特的艺术生态。"乐府倚曲"对乐府诗传统辞乐关系作出了新的拓展,其文学史意义在于,它与中晚唐时期诗、歌、词、令等音乐文学的创作情境具有相通性,提供了理解与阐释晚唐艺术经验及文体生成、演进的又一视角。  相似文献   

7.
晚明歌妓景翩翩著有诗集《散花吟》,内容多为其生命情景的真实反映与内心情感的直接表白,渗透着守望爱情、挣脱命运与无力摆脱等复杂情绪,带着女萝般的女性符码和走出风尘的命运诉求。而在艺术上直承南朝“吴声”、“西曲”,多民歌体,喜用舞曲,自然流利,婉转天成,富于南朝的古韵清华。  相似文献   

8.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篇幅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描写了一个江南女子对恋人的相思之情。语言清新明丽,结构整一,修辞巧妙精当,是南北朝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作品,当之无愧地代表了南朝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9.
西曲民歌得到了南朝社会上层的文化认同,风行朝野。西曲表演往往载歌载舞,手足并重,其舞蹈形制与当时流行的踏歌一致。西曲表演在乐器与舞姿、送声与和声、演员与场地等方面都呈现出荆楚特色。与荆楚踏歌风俗相关的踏青、狂欢、斗草等民俗也在西曲中有所展现。  相似文献   

10.
南朝乐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其内容几乎清一色为男女爱情题材,其风格更是以绮艳为主,这主要是由于其作者大部分是女性的因素所致,南朝贵族的引领,文人需求与经济繁荣等因素的影响,促使乐妓群体的扩大并走上南朝文学舞台,由于社会的需求与女性自身的原因,乐妓们创作自然就以绮艳的风格为主了。  相似文献   

11.
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西洲曲》,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永恒的极具魅力的美。  相似文献   

12.
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西洲曲》,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永恒的极具魅力的美。  相似文献   

13.
《乐府诗集》卷五十一《清商曲辞》八载梁武帝《上云乐》七曲,其目曰:凤台曲、桐柏曲、方丈曲、方诸曲、玉龟曲、金丹曲、金陵曲。同卷又载梁周捨、唐李白、李贺各一首,其辞详略与前曲有所不同。按梁武帝于天监十一年(公元512年)据吴声西曲改制成《上云乐》七曲。①共同参加创制的还有乐令吴安泰、善唱吴歌的内人王金珠、精通乐律的法云禅师。②因其词雅曲美、舞风新颖,深受统治者所喜爱《上云乐》之名见《隋书·乐志》:“梁三朝  相似文献   

14.
南朝乐府《襄阳乐》有《大堤》一种,为唐代《大堤曲》、《大堤行》所本,但对“大堤”的诠释,不少述不够准确。章考诸史籍,力主宜城小河镇为古“大堤”,即乐府《大堤》孕育诞生之所,襄阳城外的大堤不具备产生乐府《大堤》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极重要的一个方面,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追求过真正的爱情,又有多少人歌颂过纯真的爱情,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民歌作学,都写了大量歌颂爱情的诗篇,南朝民歌《西洲曲》就是一曲爱情的颂歌。它通过一个劳动女子的四季相思,歌颂了她纯洁、贤贞的爱情。题名《西洲曲》,“西洲”很自然地就成为贯穿全诗的中心线索,全诗四次提到“西洲”:开头有“忆梅下西洲”;诗中有  相似文献   

16.
说南北朝民间乐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和北朝民间乐府各有其形成的历史,并有不同的风格。南北乐府在文学史上均占有一定的地位,并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南北朝民间乐府均为梁代人所辑。  相似文献   

17.
关于吴歌、西曲对南朝诗歌的影响,前人多有论及。但其中尚有一极为重要的问题,至今未曾得到学界的清楚揭示。这就是,梁代诗人将吴歌与西曲的本事、主题乃至曲辞的表达技巧隐藏到诗歌创作之中,为梁诗增添了一层曲折而深长的审美意味。但由于吴歌、西曲少为后人所知,学界对梁诗的这层审美意蕴认识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人们对其艺术价值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南朝乐府民歌,其数量较北朝民歌多,然十之八九都是情歌。所渭“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其中抒情歌诗《西洲曲》(属《杂曲歌辞》)亦为描写男女情爱之作。它通过季节变换的描写,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歌辞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宛转动人,呈现出成熟的艺术技巧,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9.
元代民族诗人耶律铸乐府诗共128首,在元代民族诗人乐府诗创作数量上名列第一,分布在《乐府诗集》鼓吹、横吹、相和、清商、琴曲、杂曲、近代、杂歌、新乐府九类当中。澄清学界关于其乐府诗数量、分类等问题的错误认识,可以进一步为研究耶律铸乐府诗打下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20.
乐府原指采诗制乐之官署 ,东晋以后逐渐演变成为诗体之名称。乐府诗乃配合音乐而歌唱之诗歌。乐府采集俗乐、搜集歌辞 ,主要来自民间。黄门鼓吹乐与短箫铙歌 ,均为俗乐。其中以黄门鼓吹乐更为重要 ,其曲调繁多、乐章丰富 ,广泛流传、影响深远。黄门鼓吹乐 ,包含两大类 :鼓吹曲与相和歌。“相和”者 ,并非丝竹相和 ,乃领唱与众人伴唱相和也。两汉时期 ,社会各阶层 ,无不喜好俗乐。文人们参与乐府歌辞创作 ,有三种情况。五言诗起源于汉乐府民歌。汉乐府以叙事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