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威拉.凯瑟的《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妮亚》里的女性形象。作者认为亚历山德拉和安东妮亚的形象分别是“大母亲”和“大地母亲”的神话原型再现。威拉.凯瑟在这两部作品里所展示的创作才华,向读者呈现了其无意识心理中的人类记忆里的女神原型。  相似文献   

2.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神话原型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觉醒》是 19世纪末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一部颇具争议的小说。以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解读这部作品 ,可以发现 ,其中女主人公形象是“众生之母”的夏娃和希腊女神阿佛洛狄忒两个神话原型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钟》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艾丽丝·默多克早期一部颇受瞩目的小说,神话原型模式的引入构成其最重要的诗学特征。神话原型的精妙“移用”既拓展了小说的想象空间,又深化了其中的哲理意蕴,从而使小说具有了恒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作为中国一部完整的神话小说,有着无限阐释的可能。本文即从神话原型的角度,分析《西游记》中“乐园”这一神话原型意象,并重点以《圣经》中的“乐园”模式为基础进一步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孙悟空的“得乐园”、“失乐园”、“复乐园”这一神话模式。以发现一些新东西来加深对这一部著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论《熊》的双重神话原型及主题刘道全福克纳小说创作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对神话原型的自觉运用,通过隐含的神话原型参照使作品突破具体内容,获得一种超越时空的象征意义。《熊》曾被人称为“了解福克纳全部作品的关健”,①在这部篇幅并不长的小说里,福克纳却运用了两个原...  相似文献   

6.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熟稔《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精通神话叙事艺术,她的多部作品均运用人物的姓名,反映他们的个性,暗示他们的命运,使人物姓名成为表现主题的工具、解读作品的扣结。在《秀拉》中,通过赋予人物名字深刻寓意,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来凸显主题,表现美国黑人的自我意识和文化归属意识。因此,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来解读《秀拉》这部小说中各人物形象的生命历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人物的精神本质以及作品所蕴含的多重寓意。  相似文献   

7.
《哈利·波特》以其特有的魅力风靡世界。该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从《圣经》以及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找寻了作品中所具有的原型,由此可知,罗琳是用古老的神话编织了新的神话。  相似文献   

8.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一代宗师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的代表作之一《德伯家的苔丝》发表于1891年。从那时起,它就广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从作品的神话原型主题入手,作一些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来加深、拓广对这部著作的理解。神话原型批评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英国,和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一起被誉为本世纪三个最具有影响的批评流派之一。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是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上出现的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神话原型批评的集大成者,加拿大的弗莱认为原型批评的目标之一就是不仅发现作品的叙述和意象表层之下的原型结构,而且揭示出连接一部作品与另一部作品的原型模式,最终使我们的文学经验成为一体。因此神话原型批评是帮助我们看清在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情节背后隐藏着的潜在的人物原型模式和作者的意图所在。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原型意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明代后期问世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是一部非常适合借用原型批评方法来探讨的古典名著。作品中隐含着灵石神话原型意象、动植物图腾崇拜意象、灵魂崇拜意象等多方面的远古原型意象,通过非现实的神话领域呈现出人类童年时代的思维观念和集体潜意识。  相似文献   

10.
《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与《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儿童文学的代表作,文章从哈克与汤姆的表现和性格特征出发,分析了流浪汉身上的共性,即身世可怜、淘气、正直、勇敢、热衷冒险。在此基础上,结合《等待戈多》、《衬衫领子》、《被欺凌的与被侮辱的》三部小说,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探究了流浪汉原型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以期对这两部作品方面的解读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所描述的"湘西世界"具有浓郁的神话气息,结合其相关作品,从"神话元素"入手,可从"历史潮流的客观影响"、"作者创作的主观选择"及"巫觋之风的深刻浸润"三个方面,集中阐释沈从文为何构筑充满神话色彩的"湘西世界",初步探求沈从文寓于其中的深刻感情。  相似文献   

12.
英国当代小说家与文学评论家戴维.洛奇深谙各种创作技巧。然而,当这些创作技巧与创作的自然需求发生碰撞时,其作品又无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话语。本文拟从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话语与实验主义话语两方面对洛奇的代表作《小世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国对神话一词的最初引进就是涵盖在文学的范畴之下,因而造成中国的神话研究长久以来一直处在被边缘化、简单化的境地。实际上,神话不仅是文学的源头,也是人类早期文化尚未分化的整体,其中创世神话更是具有文化基因的意义。只有打破现代学科体制,将神话还原到绵延数万年的文化语境之中,才能对其价值和意义作出有效的阐释。众多学者对中国创世神话的探讨,或扩充研究材料,或扩展研究方法,或拓展研究视野,都是在这种研究思路之下所进行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4.
神话原型批评产生在1957年,创始人是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莱,他的著作《批评的剖析》被视为该批评的"圣经"。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石是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仪式派"人类学思想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及原型理论。弗莱在弗雷泽和荣格等人的理论基础上建构起系统的神话原型批评,他认为文学是神话的位移,文学中潜藏着神话的原型,人们只要把全部文学纳入到一个完整的系统之后就可以找寻到神话原型。神话原型批评既有突出的优长之处,同时也有异常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汉桓帝、灵帝时期,清流名士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世说新语》作为志人小说,记载了这些清流名士中的代表性人物的故事.历来多有人论及此事,但未从《世说新语》的角度聚焦于汉末清流名士.文章首先辨析《世说新语》中的“汉末清流名士”,然后对这些人物及其故事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士人新风尚变化的原因,其写作的目的是通过对《世说新语》与“汉末清流名士”关系的考论,展示刘义庆眼中的理想士人人格.  相似文献   

16.
在《新科学》一书中,维柯从“诗性智慧”“语言产生”“文明起源”“历史循环”等角度探讨了原始人类的思维和文化,以此作为解读人类史前文明的钥匙,从神话考查原始社会与原始思维的方法对了解早期人类文明开辟了新路径,并影响了此后美学、神话学等学科的发展。维柯在《新科学》中对神话故事的解读反映出他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类是如何起源并发展的”。这种肯定神话价值并将其自觉运用到认识人类社会的尝试,对后来众多学者的研究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如赫尔德、缪勒、卡西尔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沿袭了这种方法,由此可见维柯在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大唐西域记》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前者为玄奘所写,后者与玄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但二者都未记载高昌国的祆教信仰情况,因而有学者认为高昌国的"天神"信仰并非是指祆教信仰,但重新考察高昌国宗教信仰的民族差别以及对高昌祆教徒聚落的地理位置,可以断定玄奘未记高昌的祆教信仰正是一个历史的巧合,高昌"俗事天神"仍应是指高昌国存在小群体的祆教信仰。  相似文献   

1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丘比特和赛姬》的神话性进行探讨,通过对该故事的分析,指出该作品在思想内涵和叙述手法两方面均带有浓厚的希腊神话色彩,体现了以神为中心的希腊民族文化特色。同时,作为《关女与野兽》的最早书面异文,《丘比特和赛姬》在童话史上具有开创性和基垫性的意义,对该故事的研究,有助于更全备和更系统地认识该童话的形成和演变。  相似文献   

19.
在对福克纳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既往研究中,有女性主义批评者认为父权制是导致爱米丽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借用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进一步提出,爱米丽性别的复杂表演性质从根本上揭示了社会文化机制对个体性别身份的规约以及个体在颠覆机制时所遭遇的遏制。两者形成一种合力,共同促成作品的悲剧意识。爱米丽先是在父权制的掌控下遵循"南方淑女"这一性别规范来建构自己的性别,之后在父亲去世后对性别和身份的操演解构了这一所谓本质主义的迷思。其操演的身份既是对社会文化机制的颠覆与反抗,又是对性别主体重建的诉求,是女性个体争取性别解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文论界兴起,对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运用神话原型理论进行文学批评的实践也层出不穷。但是,文章认为,将神话原型批评只限定在运用“神话原型的交际作用”来找出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主题等是不够的,还应深入神话文本进一步探讨这种神话原型意象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