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与处理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业信息是指能够提供就业岗位或就业机会的所有相关信息。获取有价值的就业信息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生只有掌握了大量的需求信息后,才有可能对其整理、分析和处理,最后做出选择,制订应聘策略。信息资料越多,选择的自由度就越大,也就是说谁先拥有就业信息,谁就掌握了求职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否能有效地获取和处理就业信息决定了大学生能否叩响就业的成功之门。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柠檬化趋势,本文从理论和博弈模型两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这一趋势,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法规制度,建立和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人才信息数据库,建立科学的人才测评系统四大政策措施,以期在实践中能不断消减信息不对称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俊 《高教研究》2005,21(4):88-90
新的学年一开始,就有新的毕业生又将踏上漫长的求职之路。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谁能获得或掌握更多的就业信息,谁就能赢得就业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4.
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对温州市3所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工作信息不对称、搜寻能力不胜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匹配等问题。为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职院校应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  相似文献   

5.
徐国庆  郭良宗  马梦 《考试周刊》2011,(35):203-203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要畅通大学生就业信息,注重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等能实际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职生的就业信息素养影响着他们的就业质量。当前高职生存在着就业信息意识弱、就业信息道德淡薄、信息知识储备不够、就业信息能力不高的问题。为提高就业质量,高职院校要构建就业信息素养教育保障体系和就业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把就业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同时就业服务部门要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缺乏主动性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主动接受基本学术能力、高层次思维技巧和个人素质训练,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积极参与社会实习实践,可以预演就业;理性判断就业形势,则能抓住就业良机。做好职业规划、主动寻求就业信息,是求职的最后冲刺。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希望贵刊能增加就业信息方面的内容和就业择业帮助,我将是你忠实的读者。谢谢!南京林业大学程珊《中国大学生就业》版式新颖,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给了我就业的经验和启发,收获非常大,我很喜欢,希望编辑部的老师能够出更多更广内容的杂志。安徽大学朱剑请编辑同志多关注我们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多些实在实用的就业知识,多请些一线的招聘人员现身说法,他们会告诉我们不同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喻松希望贵刊能注重一些有关就业和面试的普遍实用的信息,并能用一些实际案例加以解说。注重刊物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信息供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有诸多方面,其中就业信息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从高校毕业生获取的就业信息源、就业信息数量、就业信息质量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发现,当前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但是,来自学校就业部门、各级人才市场发布的就业信息占主流,毕业生对获取的就业信息数量是基本满意的,而对就业信息质量的总体满意度较低,尤其是对就业信息的时效性、完整性和适应性的满意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
正兰州大学原已建有学生就业信息发布网站,但功能仅限于实现学校就业部门发布就业信息。为方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实现"只上一个网就能实现所有功能"的愿望,学校升级了原有就业网站,将展示网站和各应用子系统无缝衔接,形成"一个主站+若干个子系统"的格局,用户只需一次登录即可使用所有子系统功能。系统目标主网站1.各子系统结果信息展示主网站是面向用户的第一个界面,作  相似文献   

11.
宣立华 《教育与职业》2008,(14):154-155
利用就业信息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要不断拓展就业信息渠道,利用现代化手段逐步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指导毕业生收集信息、整理筛选信息、科学利用信息,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就业信息,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熊文斌 《文教资料》2014,(18):103-104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毕业生就业信息对于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素质教育、开展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已经引起重视。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民族地区高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信息意识、就业信息能力、就业信息道德等情况,并进行初步分析,旨在为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与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对某高职08、09、10届毕业生进行就业价值观念调查及就业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三年来高职毕业生选择就业目的地、用人单位的情况;对月薪期望、信息渠道利用和岗位认知等情况进行分析,期望在高校加大就业指引的同时,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分析是目前高校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要依据。在分析目前高校就业部门采集毕业生信息滞后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B/S架构的毕业生就业跟踪系统,系统的实施可以显著改善就业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采集毕业生信息的准确度。系统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跟踪系统为例,详细论述了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的设计、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经过试运行,结果表明:性能稳定,数据安全性好,能满足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与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全困高校毕生将达到630万,当前发生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可能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很难预测,但这不能成为大学生就业服务部门难以提供更充分、更客观信息的理由.在危机影响下,众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一个关键问题,是看就业相关部门能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服务,才能有效缓解学牛们的焦虑心情.针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华北电力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各院系及相关部门按照党委要求,以建设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为契机,立足电力行业,大力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为2009届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资源与载体整合不足的问题,提出通过构建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往届毕业生就业跟踪信息数据库、毕业生就业信息自助式服务平台、毕业生网络社区互动平台等就业信息化载体,对各种就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通过建立区域性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对各种信息化载体进行整合。通过对就业管理工作信息化资源与载体的整合,可以实现各方对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提升对毕业生就业的服务和指导力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逐步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灵活就业符合用人市场的发展,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活就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就业的一种重要形态.因此我们要从方方面面共同营造良好的灵活就业环境,这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建立大学生灵活就业档案,加强灵活就业档案管理,提高灵活就业档案运用水平是提高大学生灵活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良好的就业档案应用平台造就了供需双方的信息对称,使得供需双方能较全面地互相了解信息,达成就业意向,从而可为高校就业工作树立良好信誉,为进一步提高就业率打下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就业问题是每所高校的“心头患”,而就业服务信息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基础和关键。就业服务信息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毕业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高校在就业服务信息采集和利用中应该做好信息的搜集、信息的甄别、信息的分类归纳、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发布、信息的利用、信息的统计反馈等环节,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9.
高校研究生就业信息网站正在成为研究生和用人单位查询就业岗位信息、适用人员信息的一个重要平台。但是,与本科生就业信息同站建设相比较,其就业信息资源开发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不够。现状很多学校早已建立了本科生就业信息网络,但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没有建立专门的研究生就业网站,更谈不  相似文献   

20.
市场信息的充分传递是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前提。就业市场上大学生就业信息的不完全,影响了大学生理性地进行学科选择、职业规划,导致高等教育人才供需不能有效衔接。知情权保障是解决主体信息不完全问题的唯一路径。我国应在立法上明确大学生就业知情权的内容,并通过政府的市场就业信息收集供给、高校就业信息服务、用人单位就业信息告知等手段保障大学生就业知情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