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1月14日教育部召开的“基础教育论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会议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 ,学习压力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引起了学生普遍厌学 ,到了极其危险的地步。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1999年共同开展了一项名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的大型调查。该调查统计了小学和初中生每天做作业时间、在校时间以及睡眠时间的三项指数 ,考察学生的身心健康。调查显示 ,20.6%的城市初中生和20.1 %的农村初中生 ,每天做作业超过2小时 ,而国家规定的时间为1小时30分钟。有4…  相似文献   

2.
《家教指南》2004,(7):32-33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咨询与研究中心近日对1000多名一至五年级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62%的小学生经常为学习成绩而烦恼。这一比例随着学生就读年级的上升而上升,到五年级达到77%。调查显示,近四成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六成学生每天放学后要花两个小时及以上的时间做作业和自习,1/3的学生在双休日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达到或超过4小时。与年龄不相称的学习负担,让一些孩子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是心理过度焦虑、情绪不稳定、易紧张激动。以“分数”为中心的做法甚至让一些孩子对学习生活产生了“反感”,有25…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咨询与研究中心近日对1000多名一至五年级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62%的小学生经常为学习成绩而烦恼。这一比例随着学生就读年级的上升而上升,到五年级达到77%。调查显示,近四成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六成学生每天放学后要花两个小时及以上的时间做作业和自习,1/3的学生在双休日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达到或超过4小时。与年龄不相称的学习负担,让一些孩子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是心理过度焦虑、情绪不稳定、易紧张激动。以“分数”为中心的做法甚至让一些孩子对学习生活产生了“反感”,有25…  相似文献   

4.
《教育情报参考》2009,(12):17-17
日前,某地以条例形式规定,小学生每天的书面作业不能超过1小时,如果违反的话,学校负责人要受行政处分。看了以后不禁心生疑惑:学生学习能力各异,同样的作业,有的完成时间短,有的完成时间长,让老师如何精准把握?学生做作业超时,如何判定、监督?以“1小时”作为量化指标,科学性又在哪里?业内人士一语中的:这一纸规定,更多的只是“眼球效应”。  相似文献   

5.
彭薇 《教育》2009,(10):17-17
日前,某地以条例形式规定,小学生每天的书面作业不能超过1小时,如果违反的话,学校负责人要受行政处分。看了以后不禁心生疑惑:学生学习能力各异,同样的作业,有的完成时间短,有的完成时间长,让老师如何精准把握?学生做作业超时,如何判定、监督?以“1小时”作为量化指标,科学性义在哪里?业内人士一语中的:这一纸规定,更多的只是“眼球效应”。  相似文献   

6.
彭薇 《成才之路》2009,(30):I0004-I0004
日前,某地以条例形式规定,小学生每天的书面作业不能超过1小时,如果违反的话,学校负责人要受行政处分。看了以后不禁心生疑惑:学生学习能力各异,同样的作业,有的完成时间短,有的完成时间长,让老师如何精准把握?学生做作业超时,如何判定、监督?以“1小时”作为量化指标。科学性又在哪里?业内人士一语中的:这一纸规定,更多的只是“眼球效应”。  相似文献   

7.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做了不同学段的具体描述,对不同学段提出了学业质量的标准,反映出了“学习成果”相类似的概念。如何从学习成果的角度来关注“学业质量”,从而关注学生的作品或产品、关注学习过程的表现,让“学业质量描述”中归类为作品取向、表现取向、认知取向,从而把“学业质量”描述渗透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并注重教学质量,使之成为“教—学—评”一致性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高兴义 《班主任》2003,(8):28-28
本文提到的“单位时间”,指的是“一节课”或“一小时”。“学习效益”指的是学习收获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单位时间学习效益”指的是增加一节课或一小时学习收获的数量和提高一节课或一小时学习收获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近日.上海市教委出台《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的实施意见,通过调查学生的睡眠时间、做作业时间和补课时间来反映当前学生的学业负担,对当前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0.
“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这是北京第一实验小学领导的共识。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早就有明文规定:教师必须按时上、下课,不拖堂,“三操、两课、五活动”必须专时专用,保证学生在校平均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中午放学后,不得留学生补课、做作业,保证学生按时吃饭;严格控制作业量,五六年级每天作业量最多为60分钟,一年级不留家庭作业,控制考试次数,除期中、期末考试外,不得任意增加考试次数;保证学生每天有10小时睡眠时间。教师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做到…  相似文献   

11.
现在有很多家长反映孩子的学习压力太重,作业量大,每天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就要一个多小时,而玩耍的时间几乎没有,这埋没了孩子的天性.要让小孩子成人成才,就得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教育部规定的“一、二年级不留作业”,我的理解是不留的是家庭书面作业,可以留口头作业,比如读读课文、制作标本、学了一些课文后回家自己做实验等,关键在于作业的形式要多样有趣,让孩子们真正喜欢做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而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孙自法 《成才之路》2010,(7):I0013-I0013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公布了2009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的结果。调查显示,北京学生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达1217小时,超出上海和广州。  相似文献   

13.
周维志 《教育文汇》2014,(10):40-40
我的女儿周从宇5岁上学。她一进校就感到学习压力太大。学拼音,要背,要默写,一抄就是50遍,作业完不成还得罚抄100遍。孩子每天一放学就伏在桌子上做作业,语文做完了还要做数学,一般要写近3个小时,有时做着做着就睡着了。爷爷奶奶看了心疼。爷爷对我说:“明天跟老师说一声,从宇以后做作业,只做一半就够了,大不了考不取大学,在家种田!”我是老师,也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大家都这么做,真不好去说,就只能在家中为女儿帮一点忙。  相似文献   

14.
学生学习负担是学生为实现全面发展目标而应承担的任务和责任 ;必要负担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过重负担则适得其反 ,这是从血的教训中所得出的经验。“减负”就是减掉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过重负担 ,决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学业应有的要求和降低教育教学质量 ,不是简单减少学生学习时间 ,做作业时间 ,也不是简单砍掉一些课程、内容。要通过减负 ,使学生获得更多自由发展 ,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空间。引导学生善学、乐学 ,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江泽民主席指出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生活条件好了 ,…  相似文献   

15.
一、“减负”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思“减负”是减掉陈旧、繁琐的教学内容、减掉脱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课业负担,’‘减负”的实质是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形成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掌握新知识能力。学业负担重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基本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教育的特色。我国中小学生负担重主要表现于学习时间偏长。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中、小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分别为11小时和7小时,而美国中、小学生的每天学习时间分别是6小时和4小时。过长的学习时间占用了学生们的娱乐、锻炼、睡眠时间,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  相似文献   

16.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进行“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将学习进阶理论中的学业内容与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中的素养相融合,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规划学习进阶中的情境和任务,对学习进阶理论的实践路径进行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家长》2010,(2):5-5
某中学生杂志对学生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数据却显示,90%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达标,56%的高中生每天仅睡6小时,有的甚至不到6小时,92%的高中生每周是“单休”。繁重的学业负担挤占了孩子们的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18.
康友玲 《甘肃教育》2008,(13):28-28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事业,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学生,作为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老师常常会看到一些被动学习或逃学的学生。有的学生平时看似忙碌,课堂上认真听讲,晚上做作业到深夜,然而实际上他们也是被动学习,他们把学习当成家长和教师强加给自己的任务,这是一种“要我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梁好 《教育文汇》2013,(17):13-14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教育主管部门也三番五次地颁布“减负令”,例如,北京市教委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八项减负措施,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作业量、考试次数等进行严格限定:小学不再组织期中考试;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中小学上午8点前不组织统一学习等。在福建厦门,被称为“最严减负令”的规定要求:严控学生在校时间,取消中小学早读,减少作业量,减少考试次数、降低试题难度,增加学生自主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增加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有8个小时的睡眠。  相似文献   

20.
唐荣德 《教育研究》2012,(11):16-21,27
学校教育要实现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应从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关注。学习生活是学生以学业活动为表现形式的特殊生存过程,学习生活质量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生命存在状况的集中反映,在学习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内在标志。树立潜能发挥的学习生活价值观,建立资源竞取与潜能激发相结合的制度化学习生活,是改善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