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创造的起点来自需要,人们为需要而创造,例如,需要减轻劳动强度、需要延年益寿、需要提高计算速度、需要改变衣服的款式、需要保障交通安全……这就是创造的需要。创造为人们提供需要。例如,创造了劳动工具、创造了保健活动、创造了速算法、创造了时装表演、创造了交通规则……这就是需要的创造。创造为需要,需要靠创造,创造的需要对应着需要的创造。创造从需要中选择,需要在创造中诞生。选择创造就是从形形色色的需要中,发现属于创造的需要、选择可以创造而且能够创造出来的需要作为创造的起点或目标。需要实用性原则作为选择创造的第一原则…  相似文献   

2.
创造可分为宏观创造和微观创造,战略决策、总体设计是宏观创造,战术动作、零件加工是微观创造.一个宏观创造的实现需要无数微观创造来成就和积累,如果微观创造上不去,宏观创造就成了空中楼阁.一个宏观创造靠少数人就可以决策与设计,而微观创造是多数人的行为.微观创造的状况制约着宏观创造.  相似文献   

3.
虚拟企业知识创造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知识进化在虚拟企业知识创造中的动力作用,探讨虚拟企业知识创造"场",并借鉴野中郁次郎的知识创造思想分析虚拟企业微观层次的知识创造过程,构造基于知识进化视角的虚拟企业知识创造模型,详细分析和论述虚拟企业的知识创造机制和过程.  相似文献   

4.
齐莹  王向阳  李嘉敏 《情报科学》2022,40(5):173-179
【目的/意义】以创新网络为背景,从知识管理视角探究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创造模型,为增强知识创造结果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基于对知识类型和知识创造模型文献梳理,通过组织兼容性不同维度对不同知识创造路径分析,构建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创造模型,提出保障措施。【结果/结论】组织兼容性是知识创造的重要因素。其中组织兼容性包括文化兼容性、战略兼容性和知识兼容性,知识创造类型涉及管理知识创造、市场知识创造和技术知识创造;创新网络知识创造是通过组织兼容性到知识交换再到知识创造的过程,其中知识交换和知识融合能力对知识创造具有协同作用。【创新/局限】创新性提出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创造模型,并详细分析组织兼容性不同维度对不同类型知识创造作用机理。但模型仅限于理论探索,缺少案例和实证量化验证。  相似文献   

5.
大学知识创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知识创造能力主要包括大学教师知识创造能力、大学教师传授知识创造的能力、学生知识创造能力和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环境四个部分。大学知识创造能力评价指标是一个复杂系统,需要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等评价方法,对大学知识创造能力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当有人问什么是创造时,你可以这样回答:"从没有到有就是创造。"例如,从没有电灯到有电灯,从没有医院到有医院,从没有啤酒到有啤酒……这都是从没有到有的创造。当别人问"在已经有了的创造上还能创造吗?"你就回答:"能!这是改变创造的创造。"例如,有了电灯改变电灯,有了医院改变医院,有了啤酒改变啤酒……这就是改变创造的创造。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用途极广。它是我国古代的发明,这是从没有到有的创造。日本  相似文献   

7.
重视和培养创新精神扣创造能力应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从习惯是创造的大敌、自由是创造的温床、怀疑是创造的种子、兴趣是创造的源泉、竞争是创造的动力、联想是创造的翅膀、实践是创造的目的等七个方面,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姜杨 《科协论坛》2007,(4):88-89
企业现有的财务目标已经不符合创造价值的需要,从创造价值的角度来看,企业应追求MVA的最大化。MVA是衡量企业是否创造价值的重要指标,构建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的管理体系要识别创造价值的活动,并通过特定的管理活动来为企业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9.
组织中个体的创造行为决定于个人创造力与团队的限制条件。个体创造力是个人创造动机、领域技能和创造技能的函数;团体创造力是个体创造行为、团队创作和团队执行的结果;组织创造力决定于团体创造力、组织特性和环境的扰动。跨越个体创造、团体创造和组织创造的组织创造力模型是认识组织创新的最可靠途径。组织成员的激发创意,在组织的反馈条件下,生成创造动机,经过领域技能的放大,创造技能的校正,成为个体创造力;而个体创造力在团队的约束下产生实际的创造行为,经过团队共同创作和执行,变成了团体创造力;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作用下,团体创造力经过组织的变换和认同,最终导致了组织的创造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创造工程研究所成立于1989年2月28日.隶属上海市知识产权局。20年来.上海市创造工程研究所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会同全国创造学界的学者专家致力于开展创造创新能力的开发与研究、创造创新方法的培训与推广、创造创新活动的宣传与普及.为树立全社会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整合和互动角度对科研院所的价值创造进行双维度分析,运用PP-SFA方法测度了中国科学院12所分院的价值创造效率,分析了影响科研院所价值创造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2009-2014年中国科学院整体的价值创造效率偏低,效率均值为0.58,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价值创造产出与人力和资金投入同步增长,各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差距明显;科院院所的价值创造与应用导向和跨学科研究具有正相关关系,资金来源结构对科研院所的价值创造效率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选择创造法     
二、需要实用性的判断创造首先要判断的就是创造的需要实用性 ,判断有无创造的需要 ,可否做出实用的创造。创造的行为和创造的产物的需要实用性 ,可从下列 8点判断。1、是否已有更科学的事物当你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 ,最好先去了解这件事别人是否做过 ?怎么做的 ?结果如何 ?如果别人已经做过此类创造 ,而且比你将要进行的创造更为科学 ,你又没有能力、没有条件超过大家 ,那就不必进行这一创造。从同一个起点做出的创造多种多样 ,当你再从这个起点创造时 ,一定要清楚人们从这一点曾经做出了哪些创造 ,采用的是哪种类型的创造路线 ,自己能创造…  相似文献   

13.
深入理解合作知识创造机理有助于构建有效的合作知识创造管理模式,促进企业间的合作知识创造进程。可是,由于合作企业在战略规划、利益机制、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合作知识创造的机理非常复杂。在阐明结构化理论和合作知识创造理论一致性的基础上,应用结构二重性原理,从合作博弈、表意结构、支配结构和合法化结构四个维度对企业间合作知识创造的结构化演变机理进行了剖析,并构建了基于结构化模态的合作知识创造管理模式,以有效提高企业间合作知识创造绩效。  相似文献   

14.
详细分析了组织知识创造的SECI螺旋上升过程及其与知识创造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组织知识创造战略为导向,以开放式知识管理数据库系统为基础,由个体知识创造能力开发循环和组织支撑环境组成的组织知识创造能力开发模型。  相似文献   

15.
知识以及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最重要源泉.基于超循环理论研究企业的知识创造活动,分析了企业知识创造超循环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超循环结构,并探讨了企业知识创造的超循环特性,为揭示企业知识创造的原理和过程,构造自组织的知识创造环境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梁娟  陈国宏 《科学学研究》2019,37(2):301-310
基于网络嵌入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建立理论模型,研究多重网络嵌入对知识创造绩效的影响,以及知识整合的中介作用和创造氛围的调节作用。利用福建省四个产业集群的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嵌入对知识创造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知识整合发挥差异性的中介作用;内部知识整合在结构嵌入与知识创造绩效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外部知识整合在关系嵌入与知识创造绩效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内外部知识整合在知识嵌入与创造绩效间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创造氛围在内部知识整合和创造绩效中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解释多重网络嵌入与知识创造绩效间的内部作用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为集群企业提升知识创造绩效给予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培林 《情报科学》2007,25(11):1714-1717
提高创造能力已成为未来取胜的关键。习的知识创造能力是开拓新的竞争优势的根本。发,探讨了基于组织学习的知识创造模型。组织学习则是知识创造的基础。因此基于组织学基于此,本文从分析国内外知识创造模型研究出  相似文献   

18.
吴冰  刘仲英 《情报杂志》2007,26(10):2-4
从知识创造对供应链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供应链协同知识创造的过程,构建了供应链协同的知识创造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供应链协同的知识创造情境,提出供应链中"场"的构建,为供应链中的知识创造提供必要的空间;以丰田供应链为例分析了供应链协同知识创造的"场"的构建方式和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9.
组织知识创造能力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小梅  白利娟  袁薇 《软科学》2006,20(6):19-21,26
论述了知识创造的不同类型和方法,在研究知识创造的SEC I模型以及流程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组织知识创造能力的因素,建立了组织知识创造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对我国国营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中组织知识创造能力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知识型企业并购是基于价值创造的投资行为,但并购的价值创造依赖于并购投机价值和风险损失的实现情况,风险损失的减少就意味着并购价值创造的增加。本文分析了风险损失和价值创造的内在关系,以及风险控制的选择如何影响并购的风险损失和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