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暗示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和途径,也是自我心理调适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心理暗示的定义以及心理暗示的分类,阐述了心理暗示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探讨了利用心理暗示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师对"半空巢"中学生管理,可以采取心理暗示方法,借暗示语言与学生建立沟通渠道,运用暗示体态语传递信息,利用书面语的暗示缩短相互交流距离,此外还可运用"共生效应"、"沙丁鱼效应"等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3.
教师对“半空巢”中学生管理,可以采取心理暗示方法,借暗示语言与学生建立沟通渠道,运用暗示体态语传递信息,利用书面语的暗示缩短相互交流距离,此外还可运用“共生效应”、“沙丁鱼效应”等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4.
在成长过程中,生命的流程是快乐、是痛苦、是发展、是迷茫。如何与学生一道体验生命的风景?如何在关怀学生心灵的过程中修炼自己的心灵?我们思索着、实践着。灵魂的教育需要心理的沟通,现在的学生特别渴望理解、交流、倾诉,我校的心理日记搭建了师生心灵交流的平台。我们一方面要求孩子们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如"我行,我能行","爱拼才会赢"……以此暗示和激励自己,实现心灵自助;另一方面要求孩子们以心理日记形式记录心理苦闷、愿  相似文献   

5.
<正>沟通从心开始。学生做题就是命题人与学生之间"对话"与"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和人与人之间直接对话有着本质区别。命题人会以当前时事、名言警句、漫画等为题材,以不同的方式与学生对话。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命题人总会给学生某些暗示语言,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解读暗示语言的能力,以快速而又准确地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6.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是促进人际和谐的重要保障,对学生心理安全机制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学生自己的年龄心理特征等因素导致的心鲤安全隐患,其根源都可以追踪出沟通不畅等内在共同核心因素。加强师生的沟通是构建学生心理安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暗示就是环境和个人之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 ,“凡是影响于心理的都是暗示。”运用暗示法进行教学就是要创造一种环境 ,它能引起个人高度的学习动机 ,充分激发个人心理动力 ,调动人的心理倾向潜力。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教学观点出发 ,在学习过程中 ,教与学的师生双方信息交流过程中 ,力求把各种无意识因素组织起来 ,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自我发展之目的。暗示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学得好些 ,多些 ,快些 ,获得更多信息量 ,更主要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自我发展 ,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想象力 ,而且能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8.
谈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家喻户晓的故事“杯弓蛇影”、“望梅止渴”都是暗示现象。将暗示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的一点认识。一、课堂教学中心理暗示的形式1.语言暗示语言暗示是指通过语言形式给对方以暗示。教师的教学语言往往藏有丰富的潜台词,语调的轻重缓急、快慢节奏都带有“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语言与心灵的双重沟通.教学语言的暗示艺术是在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基础上对教学语言的巧妙运用,有利于学生较好理解教学内容及师生交流.文章主要从暗示教学理论产生的机制,以及教学语言产生的三个因素:即教学言语、语态、体语三个方面的暗示进行探讨,以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巧妙运用教学语言暗示.  相似文献   

10.
心理沟通与大学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活动过程.它在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了解与掌握心理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并熟练应用于工作当中,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隐性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家喻户晓的故事“杯弓蛇影”、“望梅止渴”等都是暗示现象。将暗示手段运用于语课堂教学,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心理素质在人的发展诸多因素中占有基础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把握心理现象的规律,要“以心培育心”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一、罗森塔尔效应的启示“心态成就一切”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一天到一所乡村学校,在老师递过来的学生名单上随意打了几个勾,并说:“打勾的学生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时隔多年,他的预言竟成真了,那几位被打了勾的学生果真大有出息。这时他告诉老师们,自己并没有预言的特异功能,但确实使被打勾的学生受到了激励,这就是有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从中我们看到心理暗示的作用,积极暗示使人的心理潜能得以激发活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心理暗示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积极的暗示能够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个体的心理、行为及生理机能得到改善,调动人的内在潜能,发挥最大的能力。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对人的情绪、智力和生理状态都产生不良的影响。世上没有对暗示完全免疫的人,只是对暗示的敏感度有所差异。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强大的,要求教育者要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学生编织一个安全网、一个充满鼓励、信任的环境气氛,为其营造积极的心理暗示。并教育学生,时时给自己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理暗示:我...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言语使用,需要充满智慧和科学人文关怀。通过恰当的共情、倾听、鼓励和心理暗示等特殊“言语”的交流与沟通,可以达到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庄琴 《考试周刊》2010,(35):228-229
根据心理学,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暗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救治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在于接受心理暗示的个体自身如何运用并把握暗示的意义。其中,对学生的"暗示"可以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消极的暗示是学生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  相似文献   

15.
“特例”在解题的过程中能提供一定的信息,同时也暗示着一定的数量关系.“暗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环境与个人之间不断的信息交流.“暗示”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不仅能使学生学得快,学得好,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creative ability).  相似文献   

16.
学生工作,本质上讲就是人的工作,是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心灵的交流、心理的沟通。只有理念上以人为本,行动上实实在在,走进学生,贴近生活,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沟通,是指沟通主体将信息传递给沟通客体,并获得预期反馈的整个过程。沟通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对于信息交流、感情传递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场所,教师与学生能否有效沟通,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学生的整个人生,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属于学生的特殊群体,大学时代处于人生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时期,是心理断奶的关键期,因此,大学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同于中小学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相似文献   

18.
一、暗示的概述及作用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信息.暗示学专家们也常把暗示定义为环境与个人之间的不停交流,通过它可以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暗示对人的影响是直接渗透的,比理智更加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它的作用快而突发.暗示有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两种,暗示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暗示、行为暗示和环境暗示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可暗示性,洛扎诺夫将人的可暗示性认为是“人类个体之中一种普遍的品质,由于它,才使人和环境间的无意识关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心理暗示呢?心理暗示这一术语来自西方的心理学,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态度等方面的暗示来影响、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消除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畏难心理,提高学习成绩。暗示教学法在国际上虽已形成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都具有潜能,尤其是身心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的学生。如何有效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是很多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课题。语言暗示、镜子技巧、放松训练三种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