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界》2014,(23):55-59
自媒体平台给政府形象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明显放大了政府发展目标与公众期望之间的结构性风险,传统政府形象传播理论和方法在微博时代都显现出不适应性。政府形象传播亟需转变传播观念,形成政治认同视域下的微博仪式传播思维;亟需建立科学的微博舆论引导机制,提升政府形象传播的有效性;亟需提升官员媒介素养、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建立对话新思路与新平台,拓展政府形象微博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国家形象包括政府形象和非政府形象两个部分。政府形象包括政府行为、政府机构形象、公务员形象,其中政府形象是国家形象的代表。政府形象又分为对内形象、对外形象两个部分。对内形象是政府在国民心中的形象,对外形象指的是一国政府在他国政府和他国国民之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指的政府形象传播,是基于“政府行为+解释政府行为=政府形象传播”框架下的传播行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政府形象传播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政府形象传播内容的性质不同,将其分为常态传播和非常态传播;根据政府形象传播的表现形态或运作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塑形传播和矫形传播;根据政府形象传播对象的归属不同,将其分为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根据政府形象传播主体的不同,将其分为自己传播和他人传播。文章从以上几种政府形象传播的类型入手,分析了不同情况下政府形象传播的不同运作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范新爱 《青年记者》2016,(21):77-78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型,传统的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特征愈发明显.为实现政务信息的及时公开、与人民群众的有效沟通,各级政府纷纷开通政务微博.然而,随着政务微博数量的爆炸式增长,问题也不断凸显,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及政府公信力不足是政务微博助力政府形象塑造的最大挑战. 政务微博的特性与政府形象改善内在需求的契合度 政务微博作为创新解释行为的一部分,隶属于政府行为,也承担着解释政府行为的功能.相较于传统党报期刊、网站,政务微博自身优势为塑造政府形象带来了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Sun一直专注于金融、电信、政府等行业。可是,最近这一形象正被其副总裁JuanDewar发布的市场策略所修正。Sun正在为一次重大公司战略悄悄地行动,新的发展定位是电信业、网络服务业、娱乐和媒体业。这一转变从Sun的一系列研发和收购活动中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6.
曹劲松 《青年记者》2010,(13):36-38
政府形象传播是政府传播的重要方面,也是政府各类传播活动的目的所在,体现了政府传播的基本诉求。政府形象传播作为一种渗透到各种传播活动中的内在诉求,除了在各种传播活动中予以充分表达和体现外,还可以通过专门的形象传播设计、策划,加以组织实施和舆论主导,以良好的政府媒体形象影响公众认知。认真分析政府形象传播过程的诸要素,强化这一过程中的政府责任,有助于政府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选择和运用传播路径,不断优化为媒体和公众服务的工作机制,赢得自身形象传播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政府形象塑造是建设现代政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形象是政府所拥有的特殊资源。传播政府形象是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环节,在政府形象传播的诸多手段和方法中,大众传媒对于政府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是不言而喻的。微博是一种新媒体,其功能强大,具有比传统媒体更为便捷和高效的特点,它的出现和发展对政府形象的传播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运用微博科学传播政府形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政府要用更加智慧的方式开发和利用微博,为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添砖加瓦:开通微博,塑造亲民形象;关注热点,塑造高效形象;即时更新,修复受损形象;付诸实践,树立负责形象。  相似文献   

8.
<正>一、政府形象、信息和公众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政府形象指社会公众在了解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政府在运行过程中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状况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它既是社会公众的主观评价,又是政府客观表现的反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政府形象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形象成为衡量政府绩效的一项重要标准。政府形象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它的最终形成,不仅取决于政府及其成员的实际行为,而且取决于公众的主观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是中国在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加剧下的一种现实表现。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能否进行很好的危机公关,不仅决定着事件的发展方向和事件最终的妥善解决,而且关乎政府自身形象的塑造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对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如何有效进行危机公关提出了建议,即转变危机公关理念、建立公众利益表达渠道、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理中要做到3C原则。  相似文献   

10.
传播学视野中的政府形象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嵒  王亚男 《新闻界》2005,(6):66-67
一、对政府形象概念的界定 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可简称为政府形象根据政府育广义和狭义之分,对于政府形象也有广义和狭义上的理解广义的政府是指各国国家机关构成的整体,即人们通常所讲的国家政权,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军事机关等。狭义的政府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人们往日常生活中较广泛地采用政府这一狭义的用法。也就是说,广义而言,政府即国家,狭义而言,政府从属于国家。  相似文献   

11.
介绍政府信息公开公众信任问题的研究背景,基于山西疫苗危机案例分析总结出影响政府信息公开公众信任度的若干因素,包括政府既定形象、政府所公布信息的有用性、政府公布信息的易用性、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IUEE-T模型,分析模型各个构成要素的内涵及要素关系。同时,针对如何应用模型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公众信任度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齐美煜 《新闻世界》2013,(7):307-308
【摘要】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反映了政府形象。政府形象也包括政府官员形象。一个亲民、爱民的服务型政府离不开廉洁、奉公、守法的政府官员。本文从政治传播的角度分析政府官员形象塑造的现状,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在塑造政府形象的同时将政府官员的形象塑造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3.
危机是指"危及个体或组织利益、形象、生存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故与事件."[1]因此,处理和化解危机事件历来是组织形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政府的"媒介形象"则是指"政府通过大众传媒所展示和传播的形象.它是由政府的现实形象转化而来的.政府的现实形象是其媒介形象展现的基础和依据.所以,政府的媒介形象展现首先与它自身的现实形象有关,同时也与大众传媒的报道方式、传播方式有关,与社会公众的接受与认同有关."[2]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的现实形象是其媒介形象展现的基础和依据.但对社会公众而言,很多时候,政府的"媒介形象"就等同于其"现实形象".  相似文献   

14.
政府新闻发言人的个人形象,不仅包括他们的外貌,还包括他们在发布过程中呈现的整体素质。随着信息公开化、全球化的发展,形象一词越来越多地和政府联系起来,出现政府形象的说法。政府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在了解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政府在运行过程中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状况的总体印象评价。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政府行为 对政府行为的解释=政府形象传播"这一框架,优化与完善政府形象,一是政府通过调整和修正自身行为,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和绩效,进一步加固、提升政府在公众心目中已有的良好形象;二是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大众传媒,强化对社会公众的有效信息传播,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在公众中建构符合客观实际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6.
政府形象传播是政府传播的重要方面,也是政府各类传播活动的目的所在,体现了政府传播的基本诉求.政府形象传播作为一种渗透到各种传播活动中的内在诉求,除了在各种传播活动中予以充分表达和体现外,还可以通过专门的形象传播设计、策划,加以组织实施和舆论主导,以良好的政府媒体形象影响公众认知.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Sun一直专注于金融、电信、政府等行业。可是,最近这一形象正被其副总裁Juan Dewar发布的市场策略所修正。Sun正在为一次重大公司战略悄悄地行动,新的发展定位是电信业、网络服务业、娱乐和媒体业。这一转变从Sun的一系列研发和收购活动中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8.
政府形象传播的主体是政府。通常情况下,政府形象是通过媒体来传播,而政府既是传播者,又是把关人。也就是说,大众传播中,政府垄断了政府形象传播的信息资源,政府在政府形象传播中充当了信息生产、分配、传播的多重角色,使得大众传播中媒体失去传播的主动性。传统政府形象传播往往以“强势传播”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政府理念、  相似文献   

19.
官方微博:政府形象塑造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和载体,具有大众性、裂变性、透明性等特点。研究利用官方微博加强政府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只有充分认识官方微博对政府形象塑造的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构建政府的良好形象,使得政府形象在网络媒体信息传播中实现最大化,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20.
一项好的服务补救措施,能将不满意读者转变为忠诚读者,从而树立起图书馆良好的形象。文章从了解服务补救的概念人手,阐述了图书馆实施服务补救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