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杨银 《教育教学论坛》2019,(31):156-158
文章围绕当前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具体情况,提出了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跨学科高水平实验室、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改进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方式、构建交叉学科、制定合理的评价考核方式等相应培养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生硕士培养,提供多维度建议。  相似文献   

2.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新方向--教育装备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首都师范大学教育装备技术这一跨学科新专业方向的创建,阐述了建设交叉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中重点讨论了跨学科专业建设时在社会需求、专业定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基本考虑,提出一种可行的新型专业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已成为"新工科"建设的必要手段。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实践中井喷式涌现出的跨学科教学探索,该文分析了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方向和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总结。与培养方案有机结合,理性看待跨学科教育的作用,合理规划设计,针对不同学生和教师开展差异化的跨学科培养是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交叉学科与研究生教育具有良性互动效应:交叉学科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同时研究生教育又是促进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促进交叉学科与研究生教育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加强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农科建设要求培养多学科背景、高素质的复合型现代农业人才,打造“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提升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将有利于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更好为乡村振兴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对新农科建设的时代背景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探讨,并积极探索新农科背景下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新模式,从培养目标、选拔机制、培养方案、协作主体、过程管理与评价体系进行多方面梳理并提出相应路径,助力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培植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构筑跨学科研究平台、构建协同机制激励机制、打造一流跨学科创新团队、培养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对促进跨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组织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改革的基础条件包括跨学科研究、跨学科合作平台搭建、跨学科师资建设、跨学科资源支持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跨学科教学改革:技术与人文学科并重、设置新兴交叉学科、创新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推广项目实践、设置考核评价,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首先阐述了培养数学背景的高质量的交叉学科生物信息学研究生的意义;然后从招生、导师(组)设定及跨学科素质提高、课程设置与知识整合、教材建设和教学方式与手段等方面,提出保障基于数学背景的生物信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运行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已成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为营造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的环境,必须搭建适合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的软硬件平台,加强学科群和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本文从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课程模式、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仿生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制度与激励机制探索等四个方面,开展了仿生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探索研究,以冀在产生一批学科交叉研究成果的同时,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地球科学领域的传统技术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实验室教学研究的需求,探索高效且可行的交叉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实验室建设方案并引入其他学科相关技术尤为重要。以地学光学交叉学科实验室建设为例,首先介绍了地球科学与光学结合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了交叉学科教学研究的基础工作与落实措施,并对建设成效进行了展望。建设的目的针对地球科学领域对光学技术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光学方法解决地学相关问题为基础,开展与地球科学相关的光学应用性研究,同时打破学科壁垒、加强跨学科的人才队伍建设并为交叉教学研究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麻省理工学院非常重视工程教育跨学科课程的建设,把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伦理道德规范和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工程师作为发展工程教育的目标,并通过建设一流人文社科课程、设立跨学科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建设跨学科师生团队等途径实现上述目标。麻省理工学院跨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强化跨学科课程建设观念;突出人文课程在跨学科课程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重视跨学科研究中心、实验室在跨学科课程建设中的平台力量。  相似文献   

12.
STEM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对我国跨学科的科学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跨学科教育既是知识教育本身的需要,又是现实社会的需要,跨学科研究所形成的系列成绩促进了相关教育的发展。我国很早就提出了跨学科或者交叉学科的科学教育倡议,但当前跨学科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分析STEM教育的内涵、产生的原因及其局限性,能够为当前我国跨学科教育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跨学科教育是当前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本科生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更加注重知识的交叉整合性和学生学术能力的个性化发展。跨学科培养模式可供我国高校在实施新一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方案时借鉴。  相似文献   

14.
跨学科研究已成为21世纪研究型大学进行科研设置与创新的流行举措。以打破学科壁垒、交叉学科知识为基础的跨学科组织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过创建跨学科研究组织,促进了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各种组织模式的形成战略要素启示我们,我国研究型大学在进行跨学科研究时应建设相应的跨学科组织和模式,更好地推动我国跨学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交叉学科研究是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趋势,高校交叉学科研究平台是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前沿科学研究的基地。交叉学科平台建设与安全管理可借鉴国际通行的EHS管理模式,体现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加强这类平台的建设与安全管理,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冯碧薇  江骏 《上海教育》2022,(28):70-71
<正>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走向高度综合,交叉学科不断涌现,跨学科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上海市建平中学作为一所公办优质高中,在实施和推进跨学科教育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问题,“见招拆招”,探索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顶层规划:STEM启动,分阶段推进如上所述,跨学科教育是为现代社会进一步发展培养新时代人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如何以点带面,启动探索历程呢?上海市建平中学从2012年起开始推进STEM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回眸:培养跨学科研究生乃是回应世界教育潮流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许多前沿领域和尖端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单一学科的力量来解决。学科交叉既是许多重大科技问题实现突破的跳板,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放眼世界上的著名大学,其教学改革方向都无一例外地提到了跨学科人才培养,即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获得跨学科学习的经历,包括学习交叉课程、参加交叉学科课题研究、撰写跨学科方向论文  相似文献   

18.
全球学术界日益关注大学教育与研究中的跨学科方法,逐步超越传统学科限制。通过整合社会系统理论和现象学,聚焦交叉学科与跨学科在认知、社会系统和学科关系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为多学科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提供有力方法。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重新定义学科,将其视为相互关联的子系统,为多学科交叉与跨学科提供框架;现象学专注主观性,为研究者理解复杂系统提供了开放的研究路径,与系统论相互契合,为交叉学科研究提供全面理解。然而,交叉学科发展面临学术环境转变的挑战,包括培养知识生成的共同精神、创造创新解决问题的环境,以及处理学科边界和学术奖励体系的制度问题。尽管面临挑战,整合社会系统理论和现象学方法在应对21世纪的挑战方面具有潜力,能为理解复杂现实问题提供新途径,为学术界和研究者在未知领域探索提供机遇,值得深入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应针对在环境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大学生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开展资源国情教育,加强环境教育立法宣传,培养大学生的节约意识,开展多学科、跨学科、交叉学科形式的教学,改变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对立的分割价值观,建立经济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赢的生态价值观,加强与环保部门合作,积极开展"绿色校园"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了学科交叉对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结合目前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特点,建议建立基于交叉学科背景的导师团队培养模式,成立跨学科机构或组织,设立专项基金,建立跨学科学术指导委员会,强化交流机制,吸引优秀生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