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霖  郭杰  欧名豪 《资源科学》2014,36(11):2291-2298
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与整理潜力分析是划定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制定差别化分区管制措施的基础。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不仅与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有关,也与政府和农户意愿密切相关,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选取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政府意愿和农户意愿五方面的12个指标评价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通过整理适宜性与整理潜力的空间叠置分析,划定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并制定差别化的分区管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整理适宜性和整理潜力的区域分异,徐州市可划分为优先整理区、优化调整区、滚动发展区和控制改造区四类区域,从整理优先次序、空间形态调整、组织模式、资金筹集模式等方面明确其差别化的整理管制措施。本文基于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与潜力评价划定整理分区,并制定区域差别化的整理管制措施,可为循序渐进的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农地整理对农户福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京  杨钢桥  徐玉婷 《资源科学》2014,36(3):446-453
农地整理的实施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福祉为目标。本文基于福利经济学理论,在森的福利理论框架下选取农地整理农户福利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测度湖北省农地整理前后的福利变化,然后进一步分析农地整理变量对农户福利贡献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整理前的总福利值0.37,农地整理以后的总福利值为0.42,福利变化为0.05,方向为正。农地整理后比农地整理前农户福利有所增加。农地整理后农户福利仍低于0.50的福利评价值,也说明农地整理对农户福利改进的贡献不突出,农地整理还有提升农户福利的空间。教育水平、土地市场和劳力市场发育程度、区域差异、农户对农地整理的认知和农地整理的质量是影响农户福利的主要方面,农地整理对农户的福利改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吴江市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土地整理是对土地现状利用方式的调整和治理。本文从土地整理的内涵出发,对土地整理的理念依据及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而后针对吴江市的土地整理实践,论述了其土地整理的程序、土地整理的实际运作模式,并展望了其土地整理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泰安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实地调查了解各区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现状及整理进程,明确各待整理区的类型与发展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整理模式和时序,可为土地整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本文采用实地调查、多因素综合评价及K均值聚类法,对泰安市农村居民整理分区的整理模式及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市可供整理的闲置农村居民点用地共10875hm2;紧靠城市边缘的农村居民点可通过城市化过程最先整理;城市控制区内的整理相对容易且潜力大,重点应通过拓宽整理资金的融资渠道加速其进程;城市内部村庄整理难度最大;地处农村腹地和经济状况较差的村庄,应以培育为主、整理为辅。本文分区及潜力测算基于实地调查,突出了测算城市区域内部空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分区结果具有现实可行性,所划农村居民点整理区内居民点空间结构调整方向明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地整理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京  杨钢桥  汪文雄 《资源科学》2011,33(12):2271-2276
运用DEA模型方法测算农地整理区域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然后运用Tobit模型探讨农地整理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整理对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有促进作用;②农户对农地整理实施的满意程度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③农户对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和农户对农地整理的参与意愿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方向为正,但影响尚不明显。因此,应继续实施农地整理政策,逐步加大农地整理的力度,在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项目后期管护阶段保障农地整理的质量,还应加大农地整理政策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农户积极应对农地整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和方式的调整,并完善农户参与农地整理的机制,从而提高农户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念、目的,确定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并结合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确定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寻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从而提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遥感的土地整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秀丽  王珂  施拥军  董云奇 《科技通报》2006,22(2):258-262,266
本文以浙江省桐乡市龙翔街道为例,对基于遥感的土地整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利用研究区SPOT5影像,并结合航测更新调查结果,进行了土地整理区域精度监督、土地整理潜力分析以及土地整理区域优化选址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POT5影像对土地整理过的区域进行面积监测,精度可达95%以上,并且对土地整理潜力有较准确的分析。因此,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地整理项目。有利于规范土地整理项目管理,建立土地整理项目优化机制,健全项目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从地理信息系统(MAPGIS)和土地整理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且对当前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措施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应用,针对土地整理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分析了在土地整理规划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9.
以黑龙江省西南部为研究区域,对耕地整理潜力进行分析。采用典型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确定研究区的线状地物系数和可整理出有效耕地面积的零星地类系数,对整理潜力结果进行分级及划分耕地整理潜力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整理潜力14.07万公顷,占整理区面积的2.12%,以零星地类整理为主;同时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潜力区。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及土地整理项目的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主要以项目形式进行组织开展,土地整理项目从可行性研究、立项、融资、运行到验收的整个过程的良好运作是土地整理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系统地论述土地整理以及土地整理相关研究状况对于总结土地整理中的经验教训和推进土地整理事业具有积极作用。1,土地整理的概念土地整理实践最早可追溯到1250年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地块合并的书面文件,而土地整理的概念则在1886年德国巴伐利亚国王所签署的《土地整理法》第一次被提出。之后瑞士、法国、俄国、加拿大、朝鲜等国也纷纷萌生土地整理的概念并开展研究。在日本土地整理被称…  相似文献   

11.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国家对耕地量进行有效补充,且保证整理土地质量的具体安排.主要分为土地开发补充指标和土地整理复垦补充指标.土地开发整理是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没有开发的,且可利用的土地以及被废弃的土地进行开垦或再次开垦.土地开发整理要根据现阶段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长期、艰巨又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土地开发整理有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率.本文对土地开发整理分类和技术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
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档案实体整理的关键问题是要有一个合理的文件实体分类方案,正确提取文件属性信息,同时要保持实体整理过程的连续性,及时记录文件实体整理过程中形成的相关信息,并对每一个整理环节提供有效的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档案实体整理效率和准确率,发挥计算机辅助档案实体整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耕地整理的潜在效益评价——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耕地的潜在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其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耕地整理活动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引起的效应,不仅可以丰富土地整理的理论,而且对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大兴区耕地整理效益农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年统计资料、土地整理项目资料等,分别对大兴区耕地整理的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大兴区耕地整理的潜在效益还是相当可观的。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优化利用,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效益,改善我国目前严峻的土地形势,因此,有效的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积极应对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问题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土地整理的介绍,分析了我国目前土地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土地整理区域差异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听  于清峰 《今日科苑》2010,(18):96-97
研究目的:构建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土地整理项目成功度评价,提出土地整理发展对策。研究方法: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研究区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结果完全成功,分析显示其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研究结论:建立集约高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土地整理项目获得成功;整合资源、实施区域性土地整理,显现最大化经济效益;落实公众参与制度,确保相关利益人广泛接受土地整理;采取适宜的工程和管理措施,发挥土地整理改善生态环境、协调人地关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不应忽视放松整理活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机体在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后,产生了运动性疲劳。应该进行整理和放松。放松整理活动的目的及作用。放松整理的方法。放松整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明晰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潜力,根据目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此来促进该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社会重视的背景下土地整理的进程正在逐步加快,土地整理的范围也在迅速增加,如何实现更为的土地整理工作成为当前土地工作必须重视的问题,产业化是土地整理的基本方向。本研究以土地整理产业化为研究平台,在分析土地整理产业化实质的基础上,探讨了推进土地整理产业化的价值,在研讨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的前提下,结合土地工作与社会实际提出了推进土地整理产业化的措施与要点。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农地整理项目的最终受益者,从农民视角来研究农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及其障碍因子诊断方法,可为提高农地整理项目绩效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农民视角,从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两个阶段、项目过程和项目结果两个方面构建农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通过对湖北省毛嘴等三个农地整理项目区的农民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评价其项目绩效水平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毛嘴项目绩效水平高于张沟项目和新沟项目;影响农地整理项目绩效高低最重要的因素是农民对施工建设阶段的评价,其次是农民对规划设计阶段的评价,而农民对施工建设阶段的评价又主要取决于对施工建设阶段结果的评价;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程度及其有效性是影响农地整理项目绩效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基于农民视角,从项目各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建立的农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要提高农地整理项目绩效水平,首先应提高农地整理项目施工建设阶段的工程质量,其次是应提高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提高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程度及其有效性对提升农地整理项目的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民是农地整理项目的最终受益者,从农民视角来研究农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及其障碍因子诊断方法,可为提高农地整理项目绩效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农民视角,从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两个阶段、项目过程和项目结果两个方面构建农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通过对湖北省毛嘴等三个农地整理项目区的农民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评价其项目绩效水平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毛嘴项目绩效水平高于张沟项目和新沟项目;影响农地整理项目绩效高低最重要的因素是农民对施工建设阶段的评价,其次是农民对规划设计阶段的评价,而农民对施工建设阶段的评价又主要取决于对施工建设阶段结果的评价;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程度及其有效性是影响农地整理项目绩效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基于农民视角,从项目各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建立的农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要提高农地整理项目绩效水平,首先应提高农地整理项目施工建设阶段的工程质量,其次是应提高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提高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程度及其有效性对提升农地整理项目的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