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英语的有效教学就是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因此在小学课堂中,教者应努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寓学于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英语知识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学习脱离了一定的情境就难以恰当地表达清楚.发挥用于交际的本质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是非常被教师和学生认可的。把教材的内容创设成生动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很容易融人到语言氛围之中学英语,用英语、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明显。正如美国阶梯英语老总所说的:“让学生们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没有学不好英语的。”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情境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些阐述。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行为,从厌学到乐学是教师的教学方向。一、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想学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创设乐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求知的迫切愿望,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感的驱动下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4.
情境教学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改变以往空洞说教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人文关怀的阳光中学习认识社会,学会做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学习成果的内化,因此教师设计并营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情境(即运用情境教学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教学理念强调的是素质教育,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不再抱有厌学的心态,让学生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乐学"。本文将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乐学情境进行简要地探讨。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乐学情境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理论性的东西有很多,如果只是单纯地  相似文献   

6.
教学情境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其创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中学教师对情境的创设也越来越重视。通过情境创设教学法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学习知识。本文从情境创设的原则、途径、策略等方面论述了创设情境教学应注意的事项等,说明应如何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在整个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是由学生的"学"而定,为"学"而服务,"教"永远代替不了"学"。情境教学应创设的是"学习情境",置于化学教学中即是"化学学习情境"而不是"化学教学情境"。学习情境所呈现的材料信息应定位于"学",即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创设学习情境的一般原则有:真实、简单、有效、积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学习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指向明确,产生正向诱导和知识的正迁移。具体策略如下:  相似文献   

8.
顾玉伟 《文教资料》2011,(1):127-128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改变以往空洞说教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人文关怀的阳光中学习知识,学会做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学习成果的内化,因此教师设计并营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情境(即运用情境教学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叶圣陶说:"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习的本质就是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体验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氛围——情境。教师充分收集课程资源,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心情愉快、趣味盎然的环境中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自觉地接受教学内容,还能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设置一些诸如图片、视频、角色表演、问题等情境不失为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0.
郑超 《成才之路》2012,(35):40-41
教学情境是“情”与“境”的融合,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对教学内容有利的教学场景或者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创造出适合的课堂气氛。教学情境是教学的主要突破口,情境的设计既可以调节教学知识的出发点——让学生身临其境,又可以调节学生学习的情绪——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依附,有所着落,还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处于最佳状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体现学生学习的需求,"以学定教",即"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应学生的思维去备课",以"学"为切入点,让学生"动"起来。因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活动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主动、积极地动眼、动口、动手、动耳、动脑,才能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行动,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林琳 《考试周刊》2012,(75):129-129
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经开展6年了,为了让学校更好地执行新课程标准。为了让学生从过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为了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学习,作为教学第一线的物理教师,我认为应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呢?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尺度。那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情境创设的作用1.巧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导人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以情境激发学习热情,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学习情感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而教学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最直接的原因。青少年学生都有好奇、好问等特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可使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学习情感。因此创设教学情境,以情境促进学习热情,才能更好地实现物理课堂的素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是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现成的结论,而在于多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巧妙创设情境,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大脑转起来,激起学  相似文献   

14.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物理”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让他们对正在学的内容感到好奇,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产生学的欲望,这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乐学—会学—勤学”的必然途径.用实验创设物理情境时,要采用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创设情境要目的明确,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具有新颖性、灵活性和技巧性,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意知识的连贯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教学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进行的。良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学习的主人。思想品德教师更应努力创造有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体验、讨论,以主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作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享受拼音 《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和游戏为主,与学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教学时,教师要力图扬教材之长,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将拼音教学和识字相结合,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在各种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拼音,享受拼音。  相似文献   

18.
<正>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学科,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实现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我们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其真正地在一定情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从而真正让技术来支持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的教学与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我们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去学习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广大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去学习知识而采用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是我们的一个主要目的.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单一地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会让学生对数学感到厌烦.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呢?笔者做了以下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今天的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核心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三个字 :“实”、“疑”、“活”。“实”即“真实、扎实、朴实”。教学的“实”即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有效地、深入地学习。“疑”即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伴随着对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