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陶翠香  何卫东 《精武》2012,(21):80-82
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分析佤族拉木鼓的演变过程及其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传承发展状况,认为拉木鼓项目顺应了当前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依托旅游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中,拉木鼓停留在原生态的祭祀形式成为区域性民族团结的缩影。本文归纳了拉木鼓具有多种体育文化的特点、独特的传承方式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其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多元化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佤族民俗体育文化。佤族民俗体育文化是在宗教祭祀和节日庆典等习俗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民族个性。佤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摔跤、拨腰、打鸡棕陀螺、摄弩、脚踢架、集体舞等;主要特征是岁时节庆性、模式化、部族团队性和竞争性;主要的传承花式是家庭血缘传承、魔巴传承和竞争传承。佤族特殊的体育文化传承花式对保持其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火神是佤族万物有灵观念中崇拜的一种神灵。在家庭中表现为将火塘神圣化,而在集体的宗教祭祀活动中则以“取新火”和“送鬼火”的仪式来表现,体现了佤族纪念祖先“摩擦取火”的伟大发明,辞旧迎新、驱邪禳灾和传授防火知识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云南佤族剽牛仪式的体育价值。佤族剽牛仪式具有社会整合价值、维系民族特色文化传承的价值、健身与娱乐价值等。  相似文献   

5.
余红  李会明 《精武》2013,(36):117-118
运用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佤族传统体育在当地中学的传承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佤族聚居区的中学生对佤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学校发挥的传承作用不及民族传统文化节、社区和家庭;分析表明,学生对佤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缺乏足够的认识,传承过程缺乏规范性是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6.
运用民族学、体育史学、社会学方法,从原始宗教的视角对居住在云南西南部的佤族民族体育现象进行剖析.研究表明:云南佤族是我国保留原始部落社会形态时间跨度最长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崇拜大自然的原始宗教情结,云南佤族的精神财富反映在其绚丽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中.根据史籍、文物的考证和云南佤族民族体育现存形式的考察,都印证了云南佤族民族体育与原始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佤族传统体育在当地中学的传承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佤族聚居区的中学生对佤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学校发挥的传承作用不及民族传统文化节、社区和家庭;分析表明,学生对佤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缺乏足够的认识,传承过程缺乏规范性是形成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化模式是文化哲学的研究主题。从文化哲学角度构建奥林匹克文化,进而分析奥林匹克文化的文化模式。可以得出奥林匹克文化所构建的文化模式在传播中多使用的是肢体动作交流的语言方式,因此它便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奥林匹克文化的文化模式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必然经历转型,并且其转型方向将会是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全球化的视角出发,对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文化帝国主义、文化先进性等特征进行分析和论证,认为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是全球化时代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的标志和表现,是世界各国民族体育文化形式维持其存在的主要表现;文化帝国主义使世界各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存在面临严峻的挑战;先进体育文化符合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因而是体育文化发展共同追求的目标。并进一步提出.追求先进体育文化是中国体育文化建设的必然道路。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文化全球化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不同效应问题,指出文化全球化有利于民族体育文化吸纳和借鉴"异文化"的优秀成分,促进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创新,强化民族体育文化意识;同时在强势文化渗透下,民族体育文化有进一步弱化的趋势据此提出了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精髓,而龙文化是我国最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其内容丰富,底蕴浓厚.舞龙运动作为龙文化传播的物资载体,文章通过建议城市大力开展舞龙运动,弘扬龙文化,把龙文化作为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将龙文化和现代文明合理的交融,来增强城市文化的特色,提升城市文化的竞争力,扩大城市文化的影响力,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这对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武术文化功能的多效性,有利于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培养终生体育意识,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从而为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人文目标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晓容 《体育与科学》2006,27(1):91-92,90
本文认为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注重奥林匹克文化的解读不仅可以纠正长期困惑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教学误区,推动中国高校体育教育的革新,而且可以丰富体育教学的文化内涵,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人文目标,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夏端阳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6):621-622,634
经济与文化日趋一体化的发展,使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运用文献综述和社会调查的方法,探讨体操文化对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积极作用,以及包括城市地方经济、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也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奥林匹克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否与奥林匹克文化的融合和互补,以达到继承和弘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对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补充与贡献,并能促进两者之间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的表现形式。通过对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研究,进一步了解和加深这二种文化名词内涵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摆正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地位,掌握其内容、特征和文化功能,使其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闽都武术文化隶属于闽都文化,是闽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对闽都武术进行整理和挖掘,探索闽都武术的发展途径,对闽都武术创意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初探。一方面,完善和健全闽都文化体系;另一方面,给闽都武术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同时也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奥林匹克文化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平台,在此背景下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差异与融合研究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认为,两体育文化在科学基础、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和谐思想是两体育文化的共有属性,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的补充与奉献.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文化大环境下孕育的中原武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特点。文章以河南武术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文化为视角,从文化空间特征及其联系的角度对中原武术文化形态进行系统研究,认为中原武术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原地域的特定地理环境、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以及社会习武风尚的作用密切相关:中原武术文化的主体性、兼容性、辐射性和创新性构成了中原武术文化最为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新形势下的河南武术文化,以新的产业形式为中原的崛起代表的客体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武术文化既具有体育活动强身健体的特征,又蕴涵中华文化独特内涵和民族文化特征。武术的社会价值和锻炼价值十分丰富,对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研究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等学校的普及,指出它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对发扬民族优秀品质,振奋民族精神,崇尚社会文明将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