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编辑提示:成长应当是孩子的事儿,教师所做的,就是给予方法,让孩子自己学会成长。一年级的孩子,没有经过岁月的打磨,加上留守儿童、独生子女众多,他们的行为习惯等也还保留着幼儿园时的特征。我尝试过种种方法,一直没有质的改变。为此,颇伤了一番脑筋。直到一次不经意中,我才忽然发觉,让孩子自律才是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那天,和淘气包建辉在办公室聊天,忽然,他的注意力转到了我的  相似文献   

2.
朱青 《新疆教育》2012,(4):23-23
自律是指根据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思维,为自己立法,并按自己的意志和立法去行动。即指不受外界困境和影响,不为快乐、幸福、欲望等情感所驱使,也不受神意、天命的支配,而是根据自己的“立法”,为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而行动的道德原则。自律能力,指道德选择和行为是依据通过作为道德活动的主体的人理性思考后选择的道德原则自愿作出的,它可以表述为道德上的“三自能力”的特点:即自立、自行、自控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小红 《学周刊C版》2023,(28):160-162
在初中阶段,青少年认知范围、思维能力皆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学生之间呈现出较强的个性差异,这也为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阻碍。基于此背景,为促进学生从“他律”到“合理化自律”的过渡,教师要对当前初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在认识到具体问题的基础上,从理念先行、实践为重和注重反馈三个主要方面,探索自主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对策,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公,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4.
全国少工委实施的《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生存与发展计划》(简称“雏鹰行动”),旨在培养造就一代跨世纪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以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而伟大的工程。去年迈开了第一步,在少先队组织中开展“五自”活动(自理、自律、自护、自学、自救)。通过多种媒介的宣传发动,全国各地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喜中有忧,就笔  相似文献   

5.
潘婕 《成才之路》2012,(15):8-8
近年来,在创新教育的启动下,课堂教学在克服“满堂灌”“抱着走”等传统教学习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行自主学习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对照“以自主促创新”“以自主促发展”和“自由发展“的要求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课堂结构的环节过多,学生的学新活动在“小步”中向前推进。自主精神无法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从"自律"与"他律"的关系来看,文学的价值性既不在于它是意识形态上,也不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上,而在于它的既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又不限于这种影响和制约上.所以,意识形态的强调和审美意识形态的凸现对文学和文艺学的进一步发展而言未必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7.
8.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是十分艰难的。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德育共起作用,其中,学校德育从总体上讲是起主导作用的。在这些途径实施的德育过程中,往往以舆论和奖惩为手段,通过对个体的褒贬、彰瘅来迫使其就范,这在德育论上称为“他律”。“他律”是一种外在制裁、外部强化,使人明了“怎么做”的问题。它作为一种社会德育手段是完全正确的,而且在学校德育中也是必要的。但是,为“他律”而“他律”则是不对的。因为德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懂得道德规范,形成道德判断与解决道德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由“他律”转向“自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从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开始,剖析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弊端,分析时下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原因,从理论上探索“自律”教育的可行性,并从教学实践中尝试“自律”教育的过程,从“自律”与“他律”的辩证转化中,着重人的价值的尊重以及提升人们心中的“向善性”,使道德教育自觉地走向“自律”。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一直承担着“尺子”的功能,用于衡量各种教育事物的好坏、高低与优劣,大家对此也很少有异议。但日前在浦东新区召开的第二届浦东教育展示周上,市教委基教处颜慧芬副处长提出,教育评价要逐渐从一把“尺子”向一面“镜子”过渡的说法,给全场教师以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秘诀,就是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必须抓住一个"爱"字。班主任要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以真诚的爱来教育和影响学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关怀和期望。  相似文献   

12.
“自律”是指自觉、主动控制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自律”是能力也是品质,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幼儿自控能力差,于是教师制订了各种各样的常规,如生活常规、游戏常规、学习常规等,试图通过常规约束幼儿的行为,培养幼儿的自律。  相似文献   

13.
由于非正式学生群体张扬个性、自我管理的需求较为突出,传统的基于要求式管理往往过于强调集体价值导向,忽略了学生个体的需要,无法适应非正式学生群体自我管理的需要。班主任唯有采用因需而异、私人订制、自我实现、高峰体验的策略,建立基于需要的自主管理新制度,才能真正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力量,为其成长助力。  相似文献   

14.
“慎独”、“自律和他律”这是一古、一洋两个用语,是我国古代人和十八世纪欧洲人进行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今天,我们对它进行分析,吸收其合理的内核,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对于指导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仍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翻阅近期出版的教育评价著作和论文,一些教育评价的新名词跃然纸上:多元评价、发展性评价、档案袋法、苏格拉底法、学生成长手册法,等等。一些新的研究命题层出不穷: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重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情景性,等等。看到这些新的名词和命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学术失范、科研不端丑闻的屡屡爆出,高校学术成果的真实有效性引来学术界的不断质疑,其负面效应已经影响到社会对高校科研诚信水平的整体评价。高校学术研究者"自律"的松懈和沦失以及"他律"的外部监管不力是高校学术失信行为频出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健全的"自律"与"他律"互动的学术诚信机制是确保高校学术成果真实性的有效途径。"自律"与"他律"对学术诚信的作用在不同时期起到的作用不尽相同,高校学术诚信建设的合理定位是保证学术诚信的关键所在。在学术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今社会,部分高校学术研究者的"自律"道德底线日渐消失,在"他律"监管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高校学术不端事件层出不穷,传统的"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学术诚信体系难以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因此,高校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应定位在建立"自律"与"他律"互动、"他律"为主"自律"为辅的系统的学术诚信"教—监—管—惩"体系,通过系统严密的"他律"教—监—管—惩,实现高校研究者学术诚信的"自律"内控,由此形成高校学术诚信体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怎样理解教育,就会怎样去实施教育,就会怎样去管理学校。参加工作的前二十年时间,我把教育理解为控制,对教育的基本假设就是:教师预先确定好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好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案和程序,然后教师按图施工,学生按章行事,以达成教师的期待。学校就像个工厂,教室就是车间,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是产品的标准,教育教学的设计和安排就是生产的流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叶,在现象学哲学方法的启发下,一种脱胎于近代方法论解释学的新的现代解释学观念出现了,我们在此借用我国音乐美学界的通行叫法,将这一哲学派别称为现代哲学释义学.这种哲学思想的提出者是德陶哲学家伽达默尔,其代表作<真理与方法--哲学释义学的基本特征>一书发表于1960年,一经面世就在西方哲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从“课堂纪律”走向“教学秩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新近参与了一些课程改革实验区的课堂考察活动,发现这些学校的课堂纪律发生了一些悄然的变化:(1)与传统课堂的安静、整齐相比,现在的课堂显得凌乱、吵闹,有时甚至是嘈杂不堪;(2)与传统课堂的快节奏、高效率相比,现在的课堂教学节奏显得比较缓慢,教师常为了保证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合作而花费平时几倍的时间,而且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